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
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课程简介一、本课程主要内容:08年重新修改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共有6条,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二、本课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让教师深刻的认识: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终身学习是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三、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标:通过第一讲的学习,让教师理解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教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确立为社会主义祖国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教师要讲法律。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通过第二讲的学习,让教师深刻的认识到教师爱岗敬业是教师对待本质工作的基本品质,是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使命,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且愿意为自己从事的职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出贡献。通过第三讲的学习,让教师深刻的认识到关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让教师深刻的认识到保护学生安全,不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从道德规范角度,都是教师不应回避的责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护学生的安全,是教师群体所应具有的职业精神,也是检验教师的一个职业道德标准。通过第四讲的学习,让教师深刻认识到要做到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人格完满,就要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为人师表作为一种教师职业德性的基本内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容,最突出的就是体现了教师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通过第五讲的学习,让教师深刻的认识到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扬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通过第六讲的学习,让教师深刻的认识到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认识到教师勇于探索创新,让教师的职业生命充满活力。让教师深刻的认识到教师要学会学习。也就是学会“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创新。为可持续发展获取持久的动力。学习要求1、了解《08规范》修订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08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继续与创新相结合、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2、深刻理解《08规范》的内涵,让教师深刻的认识: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终身学习是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3、要认识到当代教师为什么要加强师德修养?知道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用生命去热爱、去呵护的事业。也是一项需要生命激情的事业,如果一位教师有良好的师德修养,那么他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乐于奉献,甘于清贫,耐得寂寞,不为名利所支配。并且愿意为自己从事的职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出贡献。4、要认识到当代教师如何加强师德修养?通过学习斯霞、霍懋征、杨瑞清等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深刻理解师德高尚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总是呕心沥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耕作,岁月消逝了他们的青春,劳累熬白了他们的鬓发。他们不企望成为显赫的名人,但当他们看到学生一批批成才时,却感到无限的喜悦。因为他们从成才的学生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看到了事业的兴旺发达,看到了光辉灿烂的美好前景。教师简介黄晓光简介:黄晓光,女,1957年出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系,现为南京晓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8年,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参编的教材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新规范内涵解读与实践导行》(东北师大出版社)、《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简明教程》(东北师大出版社)、《中学班主任教程》(华东师大出版社)、《思想政治教育学》(浙江大学出版社)等。2008年荣获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彭小虎简介:彭小虎,男,博士后,南京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兼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校长,江苏省“青蓝工程”省级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致力于教育社会学、教师教育研究工作。阎玉珍简介:阎玉珍,南京晓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小学校长法制教育专题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重点研究困扰中小学校的疑难问题——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未成年学生的外在保护与自我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形成了一本专著《依法治教的理论与实践》以及三本编著《未成年学生意外伤害谈》、《未成年学生自护训练谈》、《未成年学生预防犯罪谈》、《教师的法律视野》,主编了《中小学教育法学》、《校长的法律视野》。先后撰写论文50多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法学类核心期刊近20篇。承担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有效保护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曾是江苏省学校管理研究会理事。杨瑞清简介:杨瑞清,1963年出生,1981年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央教科所访问学者,现任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先后被评为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现兼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江苏省陶研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被聘为教育部班主任培训专家小组成员。曾参加教育部“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赴全国巡回演讲,应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讲学,反响热烈。专著《走在行知路上》被收录于“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徐志辉简介:徐志辉,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哲学、教育哲学。社会学术机构兼职:江苏省哲学学会理事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哲学学会理事代表性成果:摧毁是不是为了重建:后现代思潮论略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分析方法独占思维方式的王位:整体观念的缺失及危害整体性:人类思维方式的共同发端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质量下滑的忧思陶行知:“教育实建设共和最要之手续”关于环境伦理学几个问题的思考天人感应论与中国古代宇宙观环境问题寻根乡村教育的凋敝,中国的未来之痛本世纪前五年陶行知研究综述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教育地位作用的重新审视吴树琴与陶行知(主编)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的复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简明教程(主编)生活教育:我们所需要的教育哲学乡村教育与新农村建设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现代化主编《陶行知教育文丛》案例评析案例:国宝教师的霍懋征1943年,霍懋征从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毕业,作为多次获得奖学金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本来可以留校工作,但她选择了到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当一名小学老师。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一干就是60年。1956年,她被评为共和国首批特级教师,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经历了共和国教育改革的全过程,在小学的校园里和课堂上为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新经验,做出了巨大贡献。1956年,她被评为特级教师,周总理握着她的手,称她为“国宝”。后来,教育部要调她去工作,她答应只能“借调”;人民教育出版社请她当编辑,她不去,只承担了教材的编审工作;全国妇联、北京妇联等单位都邀请她任职,但她最终都没有离开孩子和小学课堂。霍懋征认为,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当记者问起霍老师做了一辈子小学老师,放弃了那么多“高升”的机会,后悔不后悔时,霍老师坚定地说:“不后悔,因为我喜欢小孩子。”霍懋征认为,“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在我眼里更是一项事业。这种观念在我的脑子里越来越清晰。”一个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爱这个事业”,教育是一个事业,不是一个职业,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好的教师的标准”,在霍懋征看来,只有深沉的四个字“敬业”、“爱生”。从“职业”到“事业”,这也许是一个优秀的教师的必经之路。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支撑就是思想支撑,也只有这样的思想支撑,一个人才能在自己选择的区域内排除万难取得成就。1993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霍懋征从教50周年研讨会”上,霍懋征老人将自己的感受归结为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她说:“做一名老师实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组织上希望她能出任北京市实验二小的校长,霍懋征的态度无比坚决:“不!我的生命在课堂,我的事业在课堂,我要重新回到课堂中去,而且,我要教语文。”霍懋征一生扑在基础教育事业上,经历几番打击都未放弃。1962年6月,霍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时,二女儿病逝;1966年6月,她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不能回家,孩子们丢在家里无人照管,13岁的儿子被人扎死,15岁的小女儿吓傻了;在一年零九个月的“牛棚”生活后,她没有屈服,依然坚持着基础教育事业。“当老师是最辛苦的,但也是最光荣的、最幸福的。当你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时候,你获得的欣慰是任何人也理解不了的。”霍懋征对自己从事基础教育60年感到无悔。案例评析:霍懋征老师为什么在小学教师的岗位无怨无悔地奉献60年?首先,来自于她对教师这一职业价值的深刻认识。她说:“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在我眼里更是一项事业。这种观念在我的脑子里越来越清晰。”霍懋征认为,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当记者问起霍老师做了一辈子小学教师,放弃了那么多“高升”的机会,后悔不后悔时,霍老师坚定地说:“不后悔,因为我喜欢小孩子。”其次,来自于她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爱。霍懋征认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爱这个事业”。教育是一项事业,不是一种职业,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好教师的标准”,在霍懋征看来,只有深沉的四个字:“敬业”,“爱生”。再次,来自于她对教师这一职业自觉地克服困难,排除障碍而进行行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精神。霍懋征一生扑在基础教育事业上,经历几番打击都未放弃.女儿病逝;儿子被人轧死,小女儿吓傻了;在一年零九个月的“牛棚”生活后,她没有屈服,依然坚持着基础教育事业。组织上希望她能出任北京市实验二小校长,霍懋征的态度无比坚决:“不!我的生命在课堂上,我的事业在课堂上,我要重新回到课堂中去,而且,我要教语文。”从“职业”到“事业”,这也许是一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支撑就是信念的支撑。也只有这样的支撑,一个人才能在自己选择的区域内排除万难取得成就,忠诚地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道德义务。霍懋征老师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自动自发的投入全部的精力和热情,包含着成就事业的高尚情感,努力践行的作风和奉献精神。是霍懋征老师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承担使命责任感的集中体现,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就曾经谴责过那种只为个人私利选择职业的做法,并提出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标准。他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的一生,就是为人类福利而奋斗的一生。教师职业也是“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因而是崇高的职业。人民教师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在人类社会发展和青少年的成才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选择教师职业是非常光荣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升华和完善。时代对教育寄以厚望,对教师赋予重任,教师要以国家、社会的大业为己任,珍视自己所承担的职责,要求我们像她霍懋征老师那样爱岗敬业,乐于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宝贵年华。思考与活
本文标题: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17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