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教育心理学大学生逃课问题原因研究
教育心理学大学生逃课问题原因研究化学2010王兆果舞蹈学2011赵阳舞蹈学2011李美玲问题提出: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高校学生逃课现象却非常普遍,许多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这一现象严重的影响了高校的秩序也让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水平受到影响。这也映射出现在高校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动机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本论文将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研究对这一现象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在最后对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原因应用韦纳的归因理论进行心理归因分析,并探讨解决的策略。文献综述:一、研究背景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91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4.7%的受访者坦言当前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受访者中,31.1%的人是在校大学生,51.3%的人为已毕业大学生。而逃课现象严重一定会对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产生障碍,影响校风,使学校名誉受损,不利于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在整体质量上的提高教学资源浪费,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生整体素质水平降低。因而社会各界对大学生逃课的研究也就此展开。二、原因分析在查阅文献后,我们发现最初人关于大学生逃课的研究仅仅是对现象,程度等进行调研和统计,然后依据经验提出建议。然而这些行为都是由大学生的心理支配,所以对大学生逃课心理的研究也广泛展开。钟科在调研后分析排斥厌学心理,盲从侥幸心理,世俗名利心理,偷懒玩乐心理,无所谓心态,自我打算心态,实践心理第一等是主要的大学生逃课心理。郑新夷,管晶晶利用了归因研究,内外控制特征和群体效应也有影响。吕晓芳,佟亚辉认为这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所引起的,同时也与学校的管理体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关系。也有论文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等三个方面详细剖析了大学生逃课率高的主要根源,认为教师的备课不充分、课堂缺乏吸引力、对学生过分溺爱并习惯其依赖性、现行的教学体制和对教师的考核标准存在缺陷等,都是引起该类问题的原因。从教学经验出发,详细阐述了心理感化教学在解决学生逃课问题中的有效作用。总体来说众多的研究结果都是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角度来分析。所以我们尝试利用韦纳归因理论三个维度来分析以上的原因。希望能对改善逃课现象有所帮助。三、逃课后果从文献看来,对逃课的后果和影响的研究主要分为对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王志标等人认为逃课对逃课者本人造成了深刻的影响:逃课者会产生焦虑不安和患得患失的心理;事后要采取补救措施;影响逃课者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挂科的可能性增加;养成不好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习惯.逃课现象严重一定会对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产生障碍,影响校风,使学校名誉受损,不利于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在整体质量上的提高教学资源浪费,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生整体素质水平降低。而这些也会导致流入社会的大学生质量降低。四、解决措施针对逃课原因和影响,众研究者提出的解决措施也多从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角度提出。洪名勇等人指出学校应优化课程设计、健全管理体制;教师需提高自身素养、人格魅力,专心为教,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要培养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思想道德觉悟,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我们认为应以大学生和教师授课状况改变为主,辅以积极的引导和管理。五、参考书目[1]钟科.大学生逃课心理浅析[J].价值工程,2010,13:226-228.[2]郑新夷,管晶晶.大学生逃课行为和心理控制点的归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9:990-993.[3]杨银芳,马莲,周丹,李志伟,周华艺.大学生逃课规律及心理成因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5:144-146.[4]吕晓芳,佟亚辉.基于高等教育服务视角的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30:151.[5]王成德,贾志明,胡巍.大学生逃课行为的诸因素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16:51+54.[6]刘琦,胡柳洲.大学生归因方式与逃课的相关性研究[J].北方经贸,2011,05:127-128.[7]姚姝宇,丁珊珊,李海强.关于经管类课程大学生逃课的韦纳归因分析[J].神州,2013,11:35+37.[8]沙磊,王俊娜.高校美术专业学生逃课归因及教学应对探究[J].大众文艺,2012,19:237-238.[9]盛律平.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大学生逃课现象[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4:18+20.[10]金崇芳.大学生逃课的归因分析与矫正[J].教育与职业,2009,05:168-169.[11]王志标.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影响与对策——基于河南大学调查资料的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9:46-50.研究假设:逃课的主要原因假设是课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上课没有收获。其次是上课风气相较之中学的高压快节奏大学校园整体松散。研究对象和方法:1.调查对象。采取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北京师范大学4个专业三个年级15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统计男女人数,各年级人数。性别比例(%)年级比例(%)男女大一大二大三2.调查问卷。通过对从中国学术科研期刊CNKI镜象站点检索出的国内有关大学生逃课现象学术论文进行分析、整理、归类,编制成“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问卷”。问卷分4个部分:个人基本资料、逃课表现,逃课原因和逃课感受以及对改善现象的建议。共20道题。具体3施测团体施测的方式,问卷一次性完成,所需时间为15~20分钟。3.访谈。通过与部分学生与教师的访谈,收集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具体表现和逃课的深层原因信息,与问卷调查结果互为比较。4.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处理。相关数据分析1.大学生逃课情况1.1利用SPSS分析男女在逃课现象上的显著差异和各年级间的逃课差异F大学生逃课情况性别年级分析表逃课情况性别(%)年级(%)男女大一大二大三从不偶尔有时经常1.2.原因分析1.2.1原因所占比例(%)睡眠不足,情绪低落,没精力上课听不懂,老师讲课很无聊,跟不上老师,上了也是白上我觉得课程太简单了,没必要听老师讲,自学即可兼职,学生会、社团的工作等,实在有事不喜欢某个老师或者同学考上大学了,应该像“传说”中的大学一样犒赏轻松自己老师对出勤率的要求程度低考试方式(开卷闭卷)或者期末不要求笔试1.2.2逃课后的心理感受根据问题10.11.(你逃课后的心理是怎样的?你对逃课的态度?)各个选项所占比例做柱状图,分析逃课是否是完全没有责任心。1.2.3逃课与成绩分析利用SPSS软件分析逃课现象与成绩的相关度,求出r不同成绩水平的人逃课描述不同水平的学习成绩总人数很靠前比较靠前居中比较靠后很靠后从不或偶尔逃课经常或总是逃课总人数经常或总是逃课/总人数1.3大学生对遏制逃课现象可采取的措施评价根据12到17题统计各占比例,从而分析出大学生倾向那种措施有效遏制逃课现象。结果预期:大学生逃课的内在稳定因素是对课程本身的兴趣丧失,学习动机不足。内在不稳定因素是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社团,兼职实习等工作。外在稳定因素是教师授课的情况和水平,教学环节等。外在不稳定因素是课程的安排,考核制度和管理机制。小组分工:小组共同确定研究主题,舞蹈学2011李美玲查找资料,舞蹈学2011赵阳查找资料和设计实验,化学2010王兆果提供统计方式和预测结果。进程信息:前期确定研究主题,查找资料较快共约一个周,中期设计实验约两周,确定统计方法用预测方式用时较久约一个月。困难和感受:定量提供问卷和实验设计相对简单。但是对于统计方法用相关还是预测模型,预测具体使用回归分析或是多变量回归方法等问题解决仍有待具体实施时具体对待。附录调查问卷:1.您的性别()A:男B:女2.您所在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3.你在班级中成绩排名在()A:很靠前B:比较靠前C:居中D:比较靠后E:很靠后4.你对现在所学专业的课时安排是否满意?()A:很满意B:较满意C:不满意D:很不满意E:无所谓5.如果让你安排课时,你认为每周多少课时才算合理?()A:20节以下B:20—25节C:25—30节D:30节以上6.请你对你在每学期选课的时候倾向选择课的标准从重要到不重要排序?A.老师讲课有趣,有质量吸引人有口碑的B.老师课程容易过的C.课程不点名的D.本身对课程感兴趣有需求排序结果:7.你逃过课吗?()A:从不B:偶尔C:经常D:总是8.如果逃课,你逃过课原因可能是(可多选)()A:睡眠不足,情绪低落,没精力上课B:听不懂,老师讲课很无聊,跟不上老师,上了也是白上C:我觉得课程太简单了,没必要听老师讲,自学即可D:做兼职,学生会、社团的工作等,实在有事E:老师不经常考勤,或者不喜欢某个老师或者同学F:考上大学了,应该像“传说”中的大学一样犒赏轻松自己H:考试方式(开卷闭卷)或者期末不要求笔试I:老师对出勤率的要求程度9.你经常逃的课是(可多选)()A:思修、近代史、毛概、马哲思想教育方面的B:英语C:专业课D:选修课、推荐选修课E:不逃课10.你逃课后的心理是怎样的?A.害怕,被点名B.既逃之则安之C.愧疚,觉得自己做了不该做的。对自己失望、D.轻松,终于自由做自己的事情了11.你对逃课的态度:()A:逃课是不对的B:偶尔逃课无所谓C:有些课不得不逃D:不逃课不算是大学生12.如果逃课,在所选逃课课程的你老师会经常点名吗?A:总是B:经常C:较少D:很少或没有13.你觉得点名对减少旷课现象有效吗?()A:非常有效B:没多大效果C:一点效果都没有14.你认为要想使您不逃课,老师该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A:风趣幽默一点B:联系实际一点C:学识渊博一点D: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E: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认为本校对于逃课的监管和处罚力度()A:很严厉B:一般C:很宽松D:视老师而定E:从来没有16.认为实施怎样的措施才可以使大学生减少逃课?(可多选)()A:学校出台严厉的措施,老师经常点名B:老师改善课堂教学方式C: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D:同学之间互相监督E:出勤率作为综合测评的一项指标与奖学金挂钩F: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认为以后逃课的现象会得到有效控制吗?()A:不会消失,将成为一项传统B:情况会好转C:可能会消失D:一定会消失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大学生逃课问题原因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1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