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加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2
加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摘要】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百年难遇的良机,走出去呼声空前高涨,本文客观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国际化带来的契机,并对我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金融危机;走出去目录一.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1(一)总规模………………………………………………………2(二)直接投资的产业和行业分布………………………………2(三)外直接投资主体的结构……………………………………3(四)外直接投资方式……………………………………………4二.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分析………………………………………5(一)我国政策体制限制…………………………………………………………5(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简称OND)低………………………6(三)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遇到的主要政策法规问题……………………6(四)非公有制企业进行FDI存在的政策法规问题………………………………7三.融危机带来的契机以及新形势下“走出去”的建议………………7(一)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挑战中展现出重重机遇…………………………………………………………………………………7(二)目前企业走出去的应注意的问题………………………………………9结论………………………………………………………………………………9参考文献…………………………………………………………………………10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一)投资总规模据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88.1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年均增速为49.9%。其中,非金融类601.8亿美元,同比增25.9%;金融类86.3亿美元。根据此前联合国贸发会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国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占据全球流量的5.2%,首次超过日本、英国等,跃居全球第五。该统计公报还显示,截止2010年底,中国对外投资累计净额达到3172.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7位。其中,亚洲、拉丁美洲是存量最为集中地区,分别为2281.4亿美元和438.8亿美元;大洋洲、欧洲是存量增幅最大地区。另外,中国2010年对发达地区的投资存量占据中国对外投资存量总额的9.4%,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存量所占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降至66.2%。(二)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行业分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行业领域极为广泛,几乎囊括了三大产业的各个领域,从工业品制造加工、农业种植、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到旅游餐饮、咨询服务、科技开发,以至综合贸易、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等,皆有企业涉足。在工业项目中,又广泛涉及纺织、轻工、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等多种行业领域。投资涉及的产业范围虽广,但从总的经营情况来看,还处于布局零散、个别占领的状态。根据统计数据,2010年,我國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行业分布数据如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29.5亿美元,占29.7%;金融业45.9亿美元,占18.7%;采矿业405.8亿美元,占16.5%;批发和零售业357亿美元,占14.5%,主要为贸易类投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66.3亿美元,占6,8%;制造业135.9亿美元,占5.5%;房地产业53.4亿美元,占2.2%;建筑业34.1亿美元,占1.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8.7亿美元,占1.2%。(三)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结构1.从产权约束看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选从产权约束角度看,在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选择从产权约束角度看,在对外直投资主体的选择上应着重考虑具有市场竞争力、已真正完成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国有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自然资源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一般所要求的投资规模都比较大,私营企业还不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而且,这类境外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低,企业的所有权约束比较容易到位。因此,自然资源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应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但应进一步完善这类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2)高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往往需要较大的投资规模,且该类境外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高,企业的所有权约束一般难以到位,对于这类投资主体的选择应以私营企业为主。该类对外直接投资属需付学费的学习型投资,一般私营企业往往缺乏动力,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又至关重要。因此,国家应出台优惠政策,如融资保险优惠、税收减免等鼓励措施,使私营企业提高对该类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性。(3)边缘产业转移类的对外直接投资,其投资主体已经基本确定,主要是一些国有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各类中小企业,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提供扶持措施,保证其对外直接投资得以顺利开展。政府应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结合国际市场投资环境的变化,放宽审批限制,简化审批制度,增加审批的透明度,降低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门槛。而且对中小型跨国公司的审批,在程序和条件上应该有别于大型跨国公司,为中小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便利,使中小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公平的外部环境。因此,应进一步放开对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的审批,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均实行自营进出口权登记制。随着对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视,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占优势的服装、纺织等行业,将拥有更多打人国际市场的机会。信息服务是促进和引导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手段。应建立投资咨询机构帮助中小型跨国公司开展业务,以解决中小型跨国公司信息不足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改进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状况,也有利于政府协调各企业的对外投资。2.从内部化优势看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构建内部化优势要以一定的企业规模为基础,企业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才有能力从事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以及世界级晶牌建设,才能将这些优势所有权的交易纳入企业内部,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价值,进而参与国际竞争。与发达国家企业在规模上的巨大差别,使我国企业既缺乏创造比较优势的能力,又缺乏将已有优势内部化的能力。因此,从内部化优势角度看,构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首先应从规模上着手,其次应培育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具体有以下思路:(1)发挥国有企业易于贯彻国家意志的优势,打破条块分割、区域分割,以现有生产型国有大型企业为主体,组建大型跨国公司。我国现有的生产型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如:大庆、联想、首钢、一汽、二汽、中石化等,无疑是当前实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但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时间不长,这些企业缺乏强有力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和人才储备,要实现超常规的规模扩张,还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因此组建我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可以生产型国有大型企业为主体,兼并现有的大型外贸公司,让有跨国经营基础的国有银行或金融公司参股,形成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在组建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资本为纽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进行。不能用行政手段搞人为的“拉郎配”,成立名不符实的集团。只有这样,新组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才会有规模效益和竞争力。(2)通过无形资产筹资,进行资本扩张,也是组建大企业集团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利用名牌效应、管理优势、销售网络等无形资产可以盘活有形资产,通过联合、承包、租赁、参股、并购等形式实现资本扩张。如海尔作为我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了应对实力雄厚的外国企业的竞争,在自身的资金、技术、质量、服务达到一定水平时,以海尔品牌为主线,组建名牌集团,使企业由“一叶小舟”变成“联合舰队”。以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与70多家企业联手组建的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工业区——海尔工业园,不仅生产电冰箱,还生产冰柜、微波炉、空调、洗衣机等,企业借助本身的无形资产求得了全方位的发展,在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方面,海尔是一个成功的案例。(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应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以最终产品的生产型企业为核心,联合其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营销商,建立信息等资源共享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产业战略联盟,开展既竞争又合作的柔性竞争,实现双赢目标。在国际竞争中形成一个虚拟整体,提高整个联盟的国际竞争能力。不仅国内企业要强强联合,在中外合资中,也应转变思路,积极与大型跨国公司强强合资,并做到同步技术更新。(四)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现行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新建,也叫“绿地投资”,指通过直接投资在东道国建立新企业;二为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合称,通过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直接把目标企业纳入自己的经营系统。近年来,跨国并购成为我国外对直接投资的主流形式。2005-2007年,通过并购实现的直接投资分别为65、82.5、63亿美元,分别占当年投资流量的53%、39%和23.6%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我国政策体制限制国家对国际经营缺乏统一的、权威性的宏观协调管理机构,目前,海外直接投资由国家计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行及中央各部门、各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实行多头管理的制度。各专业部门从各自管辖权限和部门目的出发,制定各自的管理办法,缺乏一个权威机构来负责统一协调,这就往往导致管理上的混乱,管理效率的降低。中国海外企业散布在世界各地,海外投资大多是根据各种渠道的非系统化信息进行的,致使海外企业在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分布等方面,充满着无序性和随机性。目前在海外的企业,一部分是经批准成立的,一部分是未经批准成立。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海外投资风险相比,中国海外投资中国有资产所占比重大,加之财务制度、经营管理的不规范,造成了海外企业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简称OND)低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指一国对外投资流量占世界对外投资流量的份额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份额的比率。OND反映一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两种决定性因素:所有权优势和区位因素。所有权优势即为跨国公司用以开拓国外市场或试图通过海外扩张积累的企业特定竞争实力,比如,创新力、品牌、管理与组织能力、信息、融资、资源获取以及规模和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区位因素即母国或东道国有利于不同商品生产和服务的各种经济条件,包括相对市场规模、生产运输成木、技术工人、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等。一般而言,OND越大,一国对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利用越充分。如果某国的OND为1,意味着该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如果某国的OND大于或小于1,意味着该国的绩效高于或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三)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遇到的主要政策法规问题目前,我国企业进行FDI遇到的政策法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府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小,执行效率低。2.管理审批部门多、速度慢、环节多,互相推委现象时有发生。3.商务出国手续太复杂,往往延误商机。4.境外投资审批制度过分严厉,妨碍企业开展FDI.表现之一是建立境外投资项目,现汇投资、实物投资、无形资产投资,都要经商务部审批(100万美元以下的电子和机械制造业除外);表现之二是审批程序繁杂,有时一个小项目的审批都要经年累月。5.外汇管理制度的一些条例不利于企业的FDI,如要求按汇出资金数额的5%缴存汇回利润保证金(电子和机械制造业除外);境外投资利润或其他外汇收益必须在东道国会计年度终了6个月后调回境内,限制了企业的资金运用和扩大再生产。6.出口管理等配套制度建设跟不上FDI的需求。如我国鼓励以实物对外投资,但海关和外汇管理局将实物投资出口视为一般出口贸易,要求赴境外投资的企业必须为这笔实物投资缴纳所得税,并在报关之日起360日内将这笔并不存在的“出口外汇收入”收款结汇。三金融危机带来的契机以及新形势下“走出去”的建议(一)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挑战中展现出重重机遇1.资环境大为改善,成本大幅下降。此前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经常遭受一些不公正的制约,现在西方大型企业深受金融危机的打击,流动性短缺,多
本文标题:加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30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