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三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第一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1.战后经济发展状况2.经济体制与经济社会政策调整的内容3.不同经济模式与面临的共同问题战后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阶段阶段性标志:西欧到1950年时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1973年美国宣布美元开始贬值;1989年里根主义的经济政策;1989年戈尔巴乔夫开始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1.战后恢复期(1945——1950)2.快速增长期(1950——1973)3.滞涨时期(1973——1982)4.调整时期(1982——1989)转变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较快发展的背景与原因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70%)经济体制与社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利用国际上有利的国际条件(一、和平的国际环境;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构筑的国际经济机制)经济体制与经济社会政策调整的内容1.普遍建立与发展宏观经济调控机制2.普遍调整所有制形式,大大提高资本的社会化程度3.以社会福利的形式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4.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民主化与现代化5.建立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概念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该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当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就成为经济上的总的垄断资本家,或称为“理想的总资本家”。概念2:宏观调控机制宏观调控机制就是政府发挥干预经济职能的一整套方法与制度,它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并与其相互充实、相互促进。发达国家常将行政、法律和财税制度结合起来发挥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是常用的手段。概念3:企业管理体制的变化企业管理的社会化趋势企业管理民主化管理因素的开拓和管理关系的转变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概念4:从七国首脑会议(G7)到八国集团(G8)1975.11,法、美、德、日、英、意六国举行第一次会议。1977年增加了欧共体,G7形式固定下来。1991年苏联应邀参加,形成“7+1”体制。1998年俄罗斯成为会议的完全参加者,G8正式形成。问题???西方七国?概念5: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早已有之,但在二战后得到重要发展。它由多种社会福利计划组合而成、由政府统一组织管理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由国家以税收的形式取得一部分国民收入,然后以社会福利开支的形式用于广大居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由最初的市场分配而形成的收入状况。发达国家福利制度建立在四大支柱之上:混合经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再过分配和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福利制度的核心,主要有三种形式:社会保险、社会扶助或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不同经济模式面临的共同问题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模式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深层矛盾经济模式:微观上的企业制度与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这两种机制的结合构成了不同的经济模式。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模式美国模式: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模式。市场的充分调节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因,政府作用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政府保障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同时以社会因素保障市场的运行。市场竞争与社会平衡相结合,追求利润、向工人提供普遍的社会保障,共同决策来管理企业。瑞典模式:推行经济民主、自由和社会平等。工会制度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发达。日本模式:政府主导市场型市场经济,政府不但调节市场同时直接引导企业,重点是在引导企业上,政治是最大的资源;企业内部“命运共同体”,“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工会制”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深层矛盾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困扰:二战以来世界共经历6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九次,其他国家六到九次不等.结构性矛盾: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与生产的社会化矛盾。第二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1.政治状况的变化2.政治体制的特点和实质3.发达资本国家面临的政治、社会问题1.政治状况的变化社会阶层结构复杂化、多层次化阶级矛盾趋于缓和,各种社会运动不断发展政治思潮呈现多样化和相互交融的趋势,政党的纲领和政策趋向中庸概念6中产阶级:中产阶级(middleclass)是一种社会阶层,在现代社会中,指拥有一定程度的经济独立,例如有安定、较高薪酬的工作,在现代社会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很大的作用。此词常用于专业人士、学者、知识份子,或大企业、公营机构、政府部门的中级管理层,或中小型企业东主,中学、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师、社工和护士等。中产阶级是有相对稳定的收入,稳定的社会地位,稳定的心态,因而希望社会稳定的社会阶层。不管标准怎么定,完全具备以上三个特点,就可以归为中产阶层。而且,以上三点是以因果,以前提条件排列的。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才能谈到社会地位,有了稳定的收入,地位,心态自然稳定,心态稳定,自然不希望社会变动。中产阶层多了,社会当然稳定。市民社会:专指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种种政治性支配下获得解放的近代市民阶层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一个“脱国家脱政治的领域”。市民是平等自由的、具有独立人格的财产所有者。调整市民间关系的法被称作市民法,是由私的所有、合同、法的主体性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组织和团体构成。它是国家权力体制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是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化、制度化的基本标志,具有独立性制度性的特点。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的缓冲地带。概念7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更广泛的,自由主义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少数人的权利。在现代社会,自由主义者支持以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为架构的自由民主制,有著开放而公平的选举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权利担任政务。自由主义反对许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构,例如君权神授、世袭制和国教制度。自由主义的基本人权主张为生命的权利、自由的权利、财产的权利。在许多国家,“现代”的自由主义者从原本的古典自由主义里脱离出来,主张政府应该借由抽取税赋以提供人们最小数量的物质福利。自由主义在启蒙时代生根,到了现在自由主义一词已经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政治思想,从左派至右派,支持者的政治光谱分布相当广泛。保守主义:在不同的语境下,或者不同的历史阶段,拥有不同的含义,但它们都有类似的本质:是一种强调既有价值或现状的政治哲学。保守主义一般是相对激进而言的,而不是相对进步而言的。保守主义并不反对进步,只是反对激进的进步,宁愿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在西方民主国家,尤其是英美两国,现代的保守主义政党通常倾向于小政府、自由市场的经济架构、以及在政治意识形态上(有时候是军事的)对抗共产主义以及极权主义政权,以捍卫他们的保守价值不受威胁。保守主义是近、现代西方主要政治思潮之一。因历史背景不同和策略需要,保守主义有种种表现形式,但要求维护社会现状和历史传统,反对社会重大变革是其基本主张。作为一种政治哲学,它形成于18世纪末。英国政治活动家E.伯克在《法国革命感想录》(1790)一书中首次明确表达了保守主义思想,奠定了保守主义思想的基础。概念8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奉的政治理论。它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的基本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合作互助;它的目的是建设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并推进国际民主的“社会主义”;它实现这一目的的政治手段是民主民主社会主义是肇端于文艺复兴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的政治理论体系。文艺复兴运动使得人的价值得以确立,思想启蒙运动则进一步使“人权”思想得以确立。思想启蒙运动不仅确立了“人权”思想,更确立了“人民主权说”思想等一系列现代民主政治思想。作为文艺复兴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所产生的民主主义思潮的继承者与发展者,这一系列的现代民主政治思想正是民主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流派的最基本的思想。第三条道路:所谓“第三条道路”,在当代是指一种适应科技、经济、社会、阶级和生存环境等各方面全球性变化的“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哲学或理论。它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伯恩斯坦那里。此后经常被社会民主党人和欧洲社会主义者所使用,以显示自己的观点与美国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差异。2.政治体制的特点和实质1.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主要原则: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兼听少数人意见的原则;主权在民;代议制;分权制衡;法制原则基本制度:议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特色英国: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保留君主立宪的形式,称议会君主制;议会由上院(贵族)和下院(平民)组成,下院掌握立法权,首相由下院多数党领袖出任,两党制,保守党与工党轮流执政;美国:总统制并贯彻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两党制,民主党与共和党轮流执政;法国:整体多变不稳,总统由直选产生,拥有任免总理、组织政府、解散国民议会和形式非常权力的四大特权;日本:君主立宪的议会内阁制,三权分立,政党制度是其特色,1955年自由党与民主党合并为自民党一直在政,社会党一直在野,这就是“1955”年体制。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1.民主的危机与讽刺:资本主义市场把社会割裂成一些相对对立的群体,而民主却要求把他们看做是一个整体。2.种族歧视、种族矛盾、极端民族主义3.精神和信仰危机第三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与对外政策一、美国的全球战略二、欧洲一体化与西欧对外关系三、日本的对外政策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与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美国的全球战略1.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2.调整时期的“尼克松主义”3.“转攻为守”时期的“以实力求和平”战略和“超越遏制”战略4.冷战后的“参与和扩展”战略与“先发制人”战略一、扩展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遏制”战略:杜鲁门政府时期(1945—1953),“反苏、反共”。1.原子弹、美元—苏联、中国2.建立资本主义阵营3.亚非拉地区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1953—1961),过渡时期,对抗被证明效果不佳,“解放”与“讹诈”同步。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时期(1961—1969),“一手拿剑,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二、调整时期的“尼克松主义”尼克松政府(尼克松、福特)时期(1969—1977):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的尼克松主义。1.盟国2.苏联3.中国4.战略收缩,突出重点卡特政府时期(1977—1981):宣扬人权、自由等观念,恢复美国对第三世界的号召力。1.加强美、欧、日三边关系2.发展南北关系3.缓和与苏联、东欧国家间的关系4.把美中关系作为“全球战略的一个中心环节”。三、美国对苏“转守为攻”时期的“以实力求和平”和“超越遏制”战略里根政府时期(1981—1989):打破均势,增强实力1.“扩军抗苏,重振军威”2.对苏软硬兼施3.借重中国牵制苏联布什政府时期(1989—1992):苏联瓦解1.“超越遏制”2.“新大西洋主义”3.开始“和平变革”中国4.在第三世界,防范危机和区域强国的崛起四、冷战后美国的“参与和扩展”与“先发制人”的战略克林顿政府时期(1993—2000)霸权主义气势极大膨胀。1.经济安全是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2.对付新的威胁3.以民主原则和制度为根基小布什政府时期(2001—2008)1.本土安全作为安全防卫的首位,并将恐怖主义作为首要威胁2.“选择性多边主义”3.调整全球地缘战略,构建国际安全新框架。五、战后美
本文标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57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