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台商在大陆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六章台商在大陸的人力資源管理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趙必孝教授第一節大陸的社會與文化大陸的社會與文化目前台商在大陸投資廠商約有10萬家,總金額約有1,000億,是台商海外投資最多的地區;並且台資企業也是大陸外資的第二大來源。就其發展跡象而言,其設廠地點不只以福建和廣東沿海為主,目前更已向北方沿海和內地發展,如統一企業,已在新彊、北京、上海、福建等地設廠,「大陸投資熱」在台仍是方興未艾。(一)教育政策和教育系統在八○年代,全國六歲及六歲以上的人口大多數只接受過小學教育(42.27%)以及初中教育(26.29%),而達到大學程度的只有1.59%,更甚的是全國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是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九○年代後期改革開放以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工作才取得較顯著的進展,如表6-1所示:(一)教育政策和教育系統表6-1近年大陸各類教育招生和畢業生情況(單位:萬人)指標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1998-2002招生數研究生7.39.212.816.520.366.1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1081602212683211078成人高等教育本專科100116156196222790各類中等職業教育5204734114004702274普通高中3603964735586772464畢業生數研究生4.75.55.96.88.131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838595104134501成人高等教育本專科83898893118471普通高中2522633023413841542(一)教育政策和教育系統就大學教育而言,在九○年代,中國大陸掀起了萬人大學熱,合併、擴校、擴招蔚為風尚,十年之間,大學數量增加了一倍;在過去七年間,每年增加60萬名大學生,目前在學的大學生,將近2,000萬人。目前各大學都積極地與國外大學或企業聯繫合作,除了加強本身的師資再教育和引進外,也藉此爭取國外更多經費、設備和師資,來提昇其教育的內容。(二)人口結構的變化1、人口高齡化200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為6.96%,比1990年上升了1.39個百分點。中國人口已經轉變為老年型人口。大陸由於實施共產主義而強調老人的社會福利;並且早期的勞工大多是國有企業的職工,男性職工規定在60歲即退休,女性職工55歲退休。(二)人口結構的變化2、性別結構失衡中國大陸人口性別比一向偏高,或可歸因於重男輕女習俗、經濟水平仍低、衛生條件不良,使女性存活率低。大陸出生性別比從1970年開始上升,進入1980年代在1980~1984年間,出生比尚在107~108之間,1985年後每年均超過110,此顯示1980年代尤其是1985年以後出生性別率偏高是不正常的。(二)人口結構的變化3、人口成長受抑制過去一個世紀,大陸的人口從佔全球四分之一,減少到五分之一。1980年起,大陸更以一胎化政策來控制人口的成長,尤其是大都市的實施更加嚴格。由於家庭人口簡單,也使得下一代在成長過程中,助長其自我中心的培養,逐漸地也造成個人主義的產生。因而新一代的就業人力在企業的組織認同與團隊精禮也較差,使得企業在管理上的困難度就更為增加。(三)文化與價值觀1、權力距離日漸減少大陸雖處於中央集權社會下,然而個人已漸不再認為接受在位者的指揮控制為理所當然,認為屬下有自主權,因而使得職工對主管工作上的指揮調度服從性不高。2、積極學習近年來由於經濟的高度成長,青年人的學習意願大幅上升。如何鼓勵員工勇於任事,實乃至為重要。(三)文化與價值觀3、個體性日漸升高由於長期大鍋飯的心理,員工的工作效率也較台灣低落,對企業忠誠度也較低。4、男女性歧視較低大陸女性的勞動參與率約有72%,女性員工的工作能力表現並不亞於男性,甚至更為積極。一、政治的發展(一)官員的培訓-海外培訓制度化為了快速提升官員的現代能力,中國已展開了一波面向全世界、全方位學習的官員培訓熱潮。各級政府都爭先恐後,訂定海外培訓計劃,海外培訓甚至已經變成一種制度化的人才養成規定。例如上海市規定,大學畢業並具有一定外語基礎的市區局級中青年領導幹部,必須接受為期一年的國外培訓,三十到五十歲的處級幹部都要有出國培訓經歷。為了因應大量幹部培訓的需求,並賦予培訓新的內涵,中國政府於2005年3月成立浦東、延安、井崗山三所新的幹部學院,與原來的中央黨校與國家行政學院架構起國家級幹部培訓的分層骨幹。第二節大陸的政治與經濟一、政治的發展(二)高級幹部的培訓-中共中央黨校中央黨校是黨校系統中的最高學府,直屬於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校長歷來由黨和國家領導人兼任,目的是在培養黨的中、高級幹部。隨著中共政治路線趨於務實,中央黨校除了傳統對思想觀念的重視,比過去更突出對學員「執政能力」的提升,已引進西方學術機構奉行的「研究式教學」,和企管科學擅長的「個案教學」,提升學員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和創意。二、經濟的發展(一)改革開放歷程從1992年到2002年3月,國務院先後3批批准設立了18個、15個和2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國共設立了49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從1995年起,中國重新啟動了與WTO中要求與其進行雙邊談判的37個成員的拉鋸式談判。2001年11月10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第143個成員。“走出去、請進來”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和途徑。目前,中國已與13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與15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教育文化交流和合作關系,簽訂了95份政府間科技合作協議,加入了75個國際學術組織。二、經濟的發展(二)經濟結構的調整從增加值的比重變化上看,大陸產業結構在80年代中期發生了關鍵性的變化:服務業比重於1985年開始超過農業,國民經濟總量增長從主要由一、二級產業帶動轉為主要由二、三級產業帶動。大陸目前仍在積極地調整地區經濟結構,以縮小地區之間差距,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從2001年開始的第十個五年計畫(簡稱十五計畫),首要重點便是推動「高技術(科技)產業發展」,將在2005年把整個高技術產業工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由原本的9%,提升到16%。二、經濟的發展(三)外資投資的成長2001年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額和進口額占全國的比重,均首次超過50%。對外資而言,中國的吸引力主要有二:龐大而且潛力無窮的內需市場、易於出口的環境。外資投資中國的熱潮,是由海外華僑點燃。1985到1996年間投入中國的外資,有三分之二來自香港、澳門及台灣。二、經濟的發展(三)外資投資的成長010203040506070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0100200300400500600700流向中國大陸的國外直接投資(左尺標)中國大陸的商品出口(右尺標)中國大陸的商品出口(右尺標)流向中國大陸的國外直接投資(左尺標)二、經濟的發展(三)外資投資的成長據中國政府2003年九月舉辦的外商投資研發中心報告指出,全世界外商已經有超過500家在中國大陸成立研發中心,預計吸引的資金投入超過300億美元,這數字四年來成長29倍。根據財政部關稅總局2006年5月的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已正式取代日本,成為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2005年台灣與中國貿易總額(即出口加進口)為608.07億美元,佔整體比重16.39%。第三節中國的產業發展趨勢壹、中國的經濟發展與變遷(1/4)近年來中國的經濟成長率是美國的5至6倍,儼然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最大推手。國內、外投資與民間消費支出快速增長,對外貿易持續擴張。中階市場成長快速,其速度快於高階市場與低階市場。1/13壹、中國的經濟發展與變遷(2/4)『經濟效率』持續增加–都市化促進人力發展–基礎設施改善,使資源移動更有效率–對外貿易擴張,發揮生產力比較優勢–外資提升管理與技術從1999至今,企業平均獲利年成長36%,本國企業已快速興起。2/13壹、中國的經濟發展與變遷(4/4)保優汰劣,使外資企業向西部或越南遷移(鴻海西進武漢);從『輸出導向』轉為『內外並重』降低出口退稅,優惠高新科技產業,實施新勞動合同法,統一內、外所得稅(25%),人民幣升值(10%)與工資成長(20%)。4/13壹、中國的經濟發展與變遷(3/4)『十七大』的經濟戰略(未來十年):–建設創新型國家,淘汰落後生產力,發展各類金融市場。–確定『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主軸,加強環保、醫療、教育、社福和農村建設,以平衡區域差距。經濟『穩中求進,好字優先』,強調質、量並進,內需市場興起。3/13十二五中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別發展重點生物生物醫藥、生物農業、醫材新能源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節能環保高效節能、智能電網、環保和循環利用新能源汽車電池、汽車電子、電動汽車新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綠色製造體系高端設備製造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高端智慧設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物聯網、三網融合、4G貳、產業體制環境對外資企業的影響(1/4)價值觀社經發展企業體系政府政策高科技產業˙重創業與創新˙25-35歲˙人才不足,流動率高˙未來10年發展重點˙外資為主˙全球接軌˙依賴母公司技術與人才˙產業群聚不足˙研發體系薄弱˙政府獎勵傳統產業˙重學習˙傳統價值˙30-45歲˙中高階人才多˙中階市場成長快速˙外銷轉內需˙上下游整合˙多角化˙與母公司整合˙本土生根˙競爭多˙扶優汰劣˙鼓勵內移服務業˙顧客導向˙主動服務˙管理人才不足˙需加強訓練˙基層人力充沛˙有發展潛力˙國有經濟有利本土企業˙需本土融入˙重品牌˙依賴母公司know-how˙本土與外資競爭˙市場差異化˙逐漸開放˙扶植本土5/13貳、產業體制環境對外資企業的影響(2/4)價值觀社經發展企業體系政府政策高科技產業˙重創業與創新˙25-35歲˙人才不足˙流動率高˙未來10年發展重點˙外資為主˙全球接軌˙依賴母公司技術與人才˙產業群聚不足˙研發體系薄弱˙政府獎勵高科技產業–產業發展初期,本土群聚尚未成形,依賴母公司管理與技術人才–本土人才流動率高–政府全力支持6/13–中高階人材多–需開拓本土中高階市場–政府扶優汰劣–面臨本土競爭傳統產業–產業成長漸趨成熟,上下游整合–本土生根–異業開花價值觀社經發展企業體系政府政策傳統產業˙重學習˙傳統價值˙30-45歲˙中高階人才多˙中階市場成長快速˙外銷轉內需˙上下游整合˙多角化˙與母公司整合˙本土生根˙競爭多˙扶優汰劣˙鼓勵內移貳、產業體制環境對外資企業的影響(3/4)7/13貳、產業體制環境對外資企業的影響(4/4)服務業–區域市場,結合地緣–缺乏國有經濟與體制關連–政府逐漸開放價值觀社經發展企業體系政府政策服務業˙顧客導向˙主動服務˙管理人才不足˙需加強訓練˙基層人力充沛˙有發展潛力˙國有經濟有利本土企業˙需本土融入˙重品牌˙依賴母公司know-how˙本土與外資競爭˙市場差異化˙逐漸開放˙扶植本土8/13第四節台商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壹、台商企業的資源基礎競爭力(1/2)高階主管的知識與願景領導力建立學習導向的企業文化重視人力資本管理–本土選才,全球任用–跨文化整合–全球人才培育流程–人才投資9/13壹、台商企業的資源基礎競爭力(2/2)重視新產品開發與持續改善作業流程建構資訊整合系統10/13貳、開拓中國中高階市場(1/3)Goodenough的市場–品質良好,功能有限–價格合理,低於國際品牌–中階所得人口市場–快速成長11/13貳、開拓中國中高階市場(2/3)進入中階市場的策略強減弱強維持強大高價地位˙降低成本,進行創新˙定期評估中階市場從上進攻(收購或合資)˙與本土合資或收購˙與本土對手區隔市場弱進行創新,維持高價˙加強創新,在高價市場取得利基˙循序漸進,國際技術策略聯盟本土化進入中階市場˙發展本土商業模式˙本土購併或結盟高價區塊狀況(市場或地區)GiantHotel1公司競爭地位12/132010華人企業高峰會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我們要打造台灣成為台商的全球總部、外商的區域總部香港恆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台灣有令人尊敬的產業界領袖,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勇敢去打大陸市
本文标题:台商在大陆的人力资源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5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