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第12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教学目的:本章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祖国和平统一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帮助同学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意,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第二节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第四节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二节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①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并且开发了台湾②中国政府最早并长期对台湾行使主权③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④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台湾省总面积为36000平方公里,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以及目前为台湾当局控制的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台湾自古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明代以来曾先后被西班牙、荷兰等殖民主义势力侵占过,但中国人民誓死反对外国侵略,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1895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接受驻台日军受降仪式,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退踞台湾岛,在美国等国家的反华势力的支持下,继续维持着一个所谓“代表全中国”的反共政治构架。自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长期分离状态之中。2、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的问题②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③美国政府的责任台湾日月潭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取得胜利,国民党政府的失败已成定局。此时,中共中央已估计到国民党将把最后的落脚点放在台湾。•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评论,首次提出了“解放台湾”的口号。•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台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1950年已做了解放台湾的军事部署,后因朝鲜战争而延迟。朝鲜举行集会纪念朝鲜战争解放军炮击金门人民解放军炮兵某部在炮击金门前表决心1954年,中国共产党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能承认美国军事干涉和占领台湾。1954年12月美国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大批美军事援助物资和军事顾问源源不断地到了台湾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根本是非法的,无效的”,强调“一切关于所谓台湾‘独立国’、台湾‘中立化’和‘托管’台湾的主张实际上都是割裂中国领土,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都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同意的”,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完成自己祖国的完全统一。1955年1月至2月间,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海战役,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对大陈列岛渡海登陆作战人民解放军陆战队宣誓誓歼一江山岛匪敌一江山岛位台州湾外,属东矶列岛,距海门港38公里,位大陈岛北侧15公里。分南北二岛,又称两龙山。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大陈列岛战役结束后,国共两党对沿海岛屿的争夺战基本结束,武力对抗有所缓和。鉴于美国插手台湾事务,出现台湾问题复杂化、国际化的倾向,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了对美对台的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针对新的情况,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1958年10月,毛泽东向新加坡《南洋商报》的一位撰稿人表示:台湾如果回归祖国,照他们(指蒋介石等)自己的方式生活。•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介石决定。•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1963年1月,周恩来通过由张治中致函陈诚的方式,将“一纲四目”告知台湾当局。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形成和确立•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三、“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四、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形成和确立“一国两制”构想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1、1978年11月—1981年8月:萌芽阶段2、1981年9月—1982年9月:正式提出阶段3、1982年9月——1993年:系统化、法制化阶段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基本内容•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重大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完美结合的典范,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4.“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繁荣与稳定,从而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富强和全面复兴•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和实践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我党统一战线理论,把我党统一战线的范围和内容扩展到空前广阔和宏大的程度三、“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1.香港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的问题•2.澳门问题与香港问题一样,都是由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造成的香港回到祖国怀抱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普天同庆。录像:香港回归香港全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录像:澳门问题解决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振兴。四、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1.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既尊重了历史和现实,又照顾了各方的利益•2.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第四节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1.江泽民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和平统一的纲领2.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二是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三是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四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台湾大选3.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一部法律,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不是一部战争的法律,而是和平统一国家的法律;不是一部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现状的法律,而是有利于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法律。•由此可知,党和政府在对待台湾的问题上,政策的灵活性越来越强,力度也越来越大。尽管不同时期的提法不一,但都突出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战略构想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本文标题:第12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67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