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第二章BTBU近代史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过程、意义和结果,了解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所做的探索和努力,认识到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懂得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二、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近代意义上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近代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人民首先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金田起义营盘遗址。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2、太平天国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毫无疑问,(他们)不会承认清朝政府与英、法、美等国签订的条约。”——美国公使麦莲3、提出了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资政新篇》。•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其值”。•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外交方面,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严禁鸦片入口,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4、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远远大于农民起义军力量•主观原因:◆农民的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局限性•缺乏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资政新篇》——缺乏实现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农民阶级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指导斗争实践农民阶级局限性•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玉玺。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一)洋务派的形成及其指导思想1、洋务派阵营的构成2、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国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为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服务。(二)洋务事业的兴办•1、创办军事工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李鸿章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奕訢◆江南制造总局(沪局):1865年李鸿章筹办。◆金陵机器局(宁局):1865年李鸿章创建。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闽局):1866年左宗棠创建。◆天津机器局:1867年崇厚创建。◆湖北枪炮厂:1890年张之洞创建。上图为天津机器局左图为福州船政局2、兴办民用工业•兴办民用工业原因◆洋务派在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原料、燃料、交通运输和经费等一系列难题。◆新的军事防务体系需要煤铁供应以及运输电力事业的配合。◆洋务派在其活动实践中,认识到西方国家除了船坚炮利之外,还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开平矿务局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李鸿章1872年创办开平矿务局:李鸿章1878年创办天津电报总局:李鸿章1880年创办汉阳铁厂:张之洞1889年创办官办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政府拨款绅商入股(主)不计利润追求利润封建性质与市场联系密切封建衙门式以雇佣为主配给军队基本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比较项目企业类型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办厂形式管理方式资金来源生产目的产品去向企业性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特征一览表3、建立新式海陆军4、培养人才•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西方的各种技术和器物成为模仿、学习的对象。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内因:◆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外因:◆西方列强的阻挠◆封建顽固派的破坏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一)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与背景•中日甲午战争的震憾以及迫在眉睫的瓜分危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激励(二)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维新运动的主要政论家,宣传家。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译有“严译八大名著”。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著有《仁学》。(三)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活动•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宣扬变法维新的理论。•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办学堂,旨在培养青年后续人才。•办学会,旨在联络成年知识阶层。•办报纸,旨在启发社会一般民众。论战的问题封建顽固势力维新派要不要维新变法祖宗之法不可变宁王国不可变法变着天下之公理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反对兴民权、设议院、反对君主立宪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权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坚持科举取士,反对西学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四)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首先,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其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再次,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更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维新派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估。(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本文标题:第二章BTBU近代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7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