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要内容1.问题的提出——文化为何?3.何谓文化?4.为何要回到儒家?2.中特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5.意识形态与制度安排——一个历史案例1.问题的提出(1)文化认同的焦虑你是中国人吗?凭什么?1.问题的提出(1)文化认同的焦虑一个民族之所以被称为一个民族不在于人们拥有共同的未来,而是因为拥有共同的记忆。1.问题的提出(2)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和平演变,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的流向是由外向内。国外以学术的名义向中国输出价值。一些社会思潮值得警惕!《生态危机:中国能否拯救文明》《后现代科学,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生态文明:如何避免西方现代性的错误》1.问题的提出互联网与文化安全(1998年至今——):《中国人丢人丢国外去了》《中国式过马路》《中国人丢人丢到国外去了》《中国人是世界上少数没有信仰的可怕国家之一》《不阅读的中国人》《中国人有10大不可思议》《中国:不遵守规则的世界》《一个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英国人眼中的中国》《中国人在德国吃饭被训斥》《中日夏令营的对比》《当代保尔张海迪走下神坛》《彭宇冤案》《家长对比中美同龄女孩》《中日夏令营的较量》《消防队员两小时救不回一条人命》《骆家辉坐经济舱是体制胜利》《小布什自己打伞说明什么?》《美国为什么没有腐败?》《克里给中国官员上了一堂震撼教育》《克林顿不拿公家一支笔》《美国总统自己打伞》1.问题的提出撒切尔夫人曾言: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你们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记者问一法国要人:“你觉得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吗?”答:“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价值观可以输出。”——此中意蕴应该深思!1.问题的提出(3)社会的道德失范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该不该扶”?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国家力量的运用有三种基本形式:强制(大棒政策)、援助(胡萝卜政策)和吸引(软实力)。其公式为:国家力量=强制┼利诱┼吸引。一个国家的力量分为硬实力(hardpower)与软实力(softpower)。硬实力是指通过威胁(军事大棒),或者引诱(通过经济胡萝卜政策),让别人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的能力,这是有形力量。而软实力更多是无形力量,是指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来实现目标的能力。1.问题的提出——关乎软实力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建设作为国家战略1.名人名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体制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一是思想理论:(1)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承和创新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思想理论:(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3)文化建设根本目的的思想: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立足点和出发点。(4)促进文化发展的思想: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正确把握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性和商品属性之间的关系。(5)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思想:(6)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想。文化软实力作用渗透于各个方面,成为综合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传统文化,创新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包括:指导思想(马恩列斯毛邓三科);主题与根本任务(核心价值体系);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需要);三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目标。2020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丰富,精品涌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支柱产业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的进展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特点:关照传统文化;借鉴西方的某些普世价值要求:到2020年要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把它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内容。(中宣部长称2016)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仍需探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三是文化制度和体制:文化制度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规范文化生活,调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各种文化生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的总和。文化体制:是制度的具体体现:机构设置、隶属关系、管理权线和工作规则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体制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加强道德建设、繁荣和发展教育事业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科学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创造产品、载体手段、评价体系规划管理。3.何谓文化文化的古典概念19世纪早期“文化”一词用来做为“文明”的同义词或者某些情况下的对照。“文明”拉丁语civilis,指公民或属于公民的意思,最初在18世纪末被用于法语和英语中描述人类发展的进程,一种走向精致和秩序、脱离野蛮和蛮荒的活动。(在这一新兴意义背后,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及其对现代进步性的确信。在英语和法语中,文化与文明使用是交叉重叠的:两者都以用于描述人类发展的一般进程,描述变得“有教养”、或“文明化”的状况。)3.何谓文化但是在德语中这两个词常常是对照的:文明带有贬义,文化带有褒义。文明之有关温文尔雅和文质彬彬,而文化则更多用于表述人们个性和创造性的智能、意识和精神产品。(针对法国人的优越感)康德:“我们通过艺术和科学而变得有教养,我们通过各种典雅社交与精致行为而变得文明化。”——德国知识分子用“文化”一词表达其特殊立场并使自己和自己的成就有别于在这方面毫无建树的上等阶级。德国知识分子因其在学术、科学、哲学、艺术的领域即文化领域,寻求其实现与自豪。3.何谓文化定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871——1951年80年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164条之多)泰勒(《原始文化》1871)现代第一个界定文化: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3.何谓文化文化的四个层面:物态层面: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产品的总和制度层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关系的准则。行为层面: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风俗心态层面: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包括: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3.何谓文化文化的三个层面:器物层面制度和组织层面观念层面: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构成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一个社会的成员评价行为和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合意目标的标准。这个标准存在于人的内心,并通过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它决定人们赞赏什么,追求什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同时价值观念还体现在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之中,以及制度设计之中。3.何谓文化通常文化的研究包括以下内容:观念形态:包括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法律政治等意识形态的东西。精神产品:文学艺术和一切知识成果,代表性的场所为博物馆与图书馆。生活方式:衣食住行、民情风俗、生老病死以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3.何谓文化(3)汉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后,“文”与“化”合成一词,如“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补之诗》)。“文化”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3.何谓文化新儒家梁漱溟:“文化就是吾人生活之所依靠”:经济、生产;社会秩序:法律、政治、道德、宗教等;学术与教育“总体来说,文化应当包括:1.经济2.政治3.教育”。(《中国文化的命运》P156)梁漱溟3.何谓文化文化的历史性:文化是人的创造,是在历史中养成的。文化的路径依赖性历史传承表现为话语、话题的连续性目前的问题不在于被西化,而在于中国人不清楚自己的文化一种说法:复兴黄帝道术,复兴原始自然科学精神如何“建设”文化?期望在多长时间建设成什么样子?3.何谓文化文化的实践性:如何判断一种文化的样态和含义,尤其是价值观?器物、制度,器物和制度设计背后的理念也许更为根本。在行动中体现、在情境中习得理论主张与行动之间是否一致的?判定一种价值不是看其说了什么,而是看做了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4.为何要回到儒家?美国对孔子学院的警觉!4.为何要回到儒家?“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4.为何要回到儒家?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有人评价,这是继去年十一月参观曲阜孔庙并发表讲话、今年“五四”到北京大学牵手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之后,第三个亲近儒家的“大动作”,并认为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政府对孔子的最高“礼遇”。4.为何要回到儒家?(1)世界需要东方智慧:“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事关各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两大问题。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生活在祥和的氛围之中,期盼战争、暴力远离人类。现实世界并不像人们希望的那么美好,局部战争依然此起彼伏,贫困饥饿依然广泛发生,连绵战火、极度贫困依然在威胁着众多人们的生命和生存,特别是许多妇女儿童依然在战争和贫困的阴影下苦苦挣扎。儒学理念:“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4.为何要回到儒家?(2)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世界万物万事总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如果万物万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发展、世界的进步也就停止了。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4.为何要回到儒家?文化多元化成为今天世界的潮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188个会员国,31届,2001)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文化多样性是发展的动力之一,它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而且还是个人和群体享有更加令人满意的智力、情感和道德精神生活的手段。目前世界上文化物品的流通和交换所存在的失衡现象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威胁,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团结,使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能够开办一些有活力、在本国和国际上都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4.
本文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88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