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农村寄宿制小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1农村寄宿制小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一个互动过程,因而在当前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正以其特定的形式备受老师关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寄宿制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小学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农村地区一种主要的办学方式,为了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受到老师们的关注并在实施,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在农村寄宿制小学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农村寄宿制小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合作学习着眼于课堂上的人际互动,它是一种以班级授课制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通常将全班学生按照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种族等方面的差异划分成由4-6名学生组成的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性活动促进个体学习。为此,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很大的意义的。1(一)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劳务输出成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村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多由年老的爷爷、奶奶照看,留守儿童普遍增多,而老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还存在着传统的陈旧观念,加之文化低、年龄大,对“隔代”教育是爱莫能助。学生也很少参加一些课外辅导班,因此知识面狭窄,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在住校期间普遍面临着亲情的缺失,一些寄宿小学生离开家庭后,面对亲情的空缺以及单调枯燥的学校生活,性格上会变得内向、封闭、胆小不愿意去和同伴交流,不懂得如何与同伴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中心,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畏惧教师的权威,也不担心个人学习的失败与紧张,同学间互勉、互助、互爱、合作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产生自尊自重的情感,这种情感和学生的学业成绩成正相关,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农村小学学生所接受的幼儿教育和启蒙教育,有着很大落差,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其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就和城区孩子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加速孩子的进步?让学生相互促进,相互启迪,相互帮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是一个值得探究与实践的教育策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加深了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拓宽了知识面,使课本内外得到有机的结合,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二)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在传统的集体教学中,教师通常扮演着领导、权威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操纵者、控制者。相应地,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是服从者,自主程度较低,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知识基本上都来自老师的传授,学生应长期住在学校,又因为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匮乏,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单一,因此在教学方面一直养成了“喂食”的习惯,学生总是消极地等待老师来传道、授业、解惑,很少主动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既忽视学生自主性又丧失了学习共同性的弊端,有助于淡化班级授课制中师生的单向权威关系。他试图通过组织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所有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领导力度减弱,教师由传统集体教学的“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增强,由对教师的被动服从向配合、协同转化,学生1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关系,因为封闭式的管理有充足的时间可以保障学生的预习时间和预习效果,所以在寄宿制学校更适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小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合作、协调和主动去探索的精神。(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师既是生活老师又是学习老师,所以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内,往往由于激励不足老师在工作中缺少持久的责任心和耐心。教学效率因此提不上去,很多老师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了课堂上一种华丽的装饰。小组合作学习密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关系,利用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这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了同伴交往的激励机制,使得学习水平差的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逐步掌握教学内容,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帮助同伴,与同伴交往则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二、农村寄宿制小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当前,在农村寄宿制小学课堂上普遍会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仔细分析,则发现诸多问题,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必须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所存在的问题。(一)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缺乏合作能力,交流广度不够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间缺乏交流,不知道怎样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不懂得如何和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在实施之前缺乏必要的讲述,学生之间又因为胆怯的原因,缺乏竞争、协作意识,不敢大胆的讲话,不懂得在小组互动学习中要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二)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缺乏讨论兴趣,交流深度不够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安排交流的内容没有深度,只是流于形式。合作讨论的问题偏难或偏简单,一个问题如果太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相反,如果是问题较难,多数学生独立思考后答案不确定的,这样的问题就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该讨论的问题没有讨论,不该讨论的问题浪费时间去讨论。1(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缺乏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程度不够在农村寄宿制小学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滞后,对合作学习的意义、实质把握不够准确。在小组合作学习自觉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放任自流。有些教师将自己当作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的局外人,完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部分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没有准确把握,把一般性讨论、交流等同于小组合作学习,都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失去了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契机。教师缺少引导,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学困生容易被剥夺学习的权利,课堂秩序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等,致使其学习活动流于形式,看似“合作”得热热闹闹,实则徒有“合作”之表而无“学习”内容。三、农村寄宿制小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如何在农村寄宿制小学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的合作交往,也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一)树立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交往能力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比较胆小,不愿意发言讲话,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消除消极自卑,害怕失败的心理,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小组互动学习中。为此我们应尽可能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消极、自私、依赖等不良的心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竞争、协作意识,因此必须培养学生交往的能力,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和竞争合作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既合作又竞争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小组互动学习中要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互动学习中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当然这种合作意识是不可能一朝一夕习得的,要有意识的长期培养,潜移默化。1(二)教师内容的选择要适当、有深度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原因在于讨论的内容没有深度,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要避免无目的性、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有合作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而且设计的问题要开放,开放性的问题解决方法多种多样,结果不唯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在个人独立思考时会考虑的不够全面,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思辩,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如果仔细分析小学的学习内容,我们就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因此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三)教师要精心组织、有效实施在寄宿制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滔滔不绝,有的学生一言不发,“四人或六人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好学生的展示台,所有的问题全由他们解决代言,这样的合作学习既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别说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了,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来精心的组织。1、教师要精心分组、明确要求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时,分组是很重要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效率好坏,恰当地分组、合理的分组是关键。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对寄宿制小学生进行了解分析,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等等。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应该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在分组时老师要针对自己所教学科摸清学生的学习兴趣程度,适当调控组内的兴趣,可有意识地对每一个小组安排兴趣浓厚的和兴趣偏低的,以便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带动。要考虑学生的性别,老师要适当安排男女混合小组,以便于加深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往。还要考虑学生的原有水平,在分组时,老师要调控组内的原有水平差异,尽量在每一个组都要有基础较好的,较差的,使每一个小组能达到整体实力的平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1能起到帮扶的作用,组与组也能展开竞争,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很大的,有外向、内向之分,有爱表现、不爱表现之分等等,在分组时,老师应将不同性格的学生适当分组,照顾每个组分到不同性格的学生,异质分组以便于共同发展。让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职责,真正知道自己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只有每个学生都投入,都参与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思维、思考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那就必须使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说要使它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因此,当我们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如果希望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达到高的效率,就必须使它具有鲜明的指向,要让小学生知道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干什么,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在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明确要求,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片刻,再带着自己的想法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不要剥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他们就会集中精力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中。2、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学习能力不高,所以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老师适时有效的指导。老师要创设更多的表现机会,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关注,要让不同的学生担任和尝试不同的角色,这样既可以促进角色之间的互相尊重,又能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等待学生们的讨论结果,而是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要做好学生话语范围的有序调控,要不失时机而又不过多干涉对学生的引导。让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师生共同研讨中,似“剥洋葱”般地逐层显现。对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对任务
本文标题:农村寄宿制小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24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