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农村小学数学大班化合作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大班化合作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长兴县泗安镇中心小学作者:艾顺乾一、问题的提出1、新课程标准对学习方式的界定学习方式的实质是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反映了学习者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偏爱,以及学习倾向,稳定而独特是学习方式的本质属性。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新学习方式的三大特征之一。在理论上,长期统治教学领域的传统的教学目的论突出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却忽视能力的培养,学习效率的提高,农村小学更加严重;在实践上,传统的授课制愈益表现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从而出现各种弊端,而且本身农村孩子较胆小、孤僻,采取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交住、交流能力。2、儿童身心发展的要求交流是孩子们人人向往的问题,然而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很少有机会去交流。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的实践中学会学习。如何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在五六十人的班级里,在条件简陋的教室里学习,学习与他人交流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这些已成为摆在我们农村教师面前的全新课程。3、时代发展的要求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成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针对农村孩子的实际特点,从实处切切实实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辩论意识、交流意识,让学生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与其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内在的一致性。二、方法1、主要概念的定义和阐述。(1)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加强多方交流程度,使个体化的接受学习转变为群体化的合作学习,则将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增强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参与程度。而要加强多方交流程度,并实现有机统一,其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关注并满足学生对归属与影响等方面的心理需要。处于班级集体学习与学生个体学习中介位置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有着积极意义。如果能激活小组合作学习,则将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中的交流程度,实现多种交流方式的有机统一,并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品质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2)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以下要素:①小组共同目标的确定。②组织形式的灵活转换。③教师角色地位的转换。④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3)变量分析自变量——以异质分组为基础,同质分组为辅助的合作结构。因变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控制变量——样本的代表性,教学活动时间。2、实验对象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以本校六年级一个中等基础水平的班级学生为研究样本。实验班共有学生51,来自各个村完小,分散于各个村。采用定量测试与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实验的信息与材料。3、研究时间: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1)2003年11月前:设计检测模型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学生主动性、思维品质、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等)与检测工具。(2)2003年11月——2004年5月①以一课时为单元,按上述模型制定教学方案,并在校本班内实施。②教学活动后,及时地运用预先准备的检测工具获取反馈信息,并据此对模型的有效性作出评价与提出修正方案。③转换教学内容,重复以上两点的工作。④经过数学课为同课型,不同内容的多次重复实验后,再对经过多次修正的模型作一次整体调整,以使模型定型化为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及适应不同学生,班级相应变式。⑤与不低于实验班初始基础的平行班进行自主性,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精神,思维品质等方面的比较,以确认新模型的有效性。(3)2004年6月:完成结题工作为结题鉴定提供下述资料:①课题实施方案。②研究过程资料。③课题结题报告。4、实验的操作程序(1)形成模型阶段采取初期问卷调查方法掌握学生的动向及喜好此项调查表明学生较喜欢合作学习方式,并更乐于自己自由组建小组。采取访谈的形式掌握了解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交流能力。在同等水平的各个班听课观察了解农村小学大班化情况小组合作的起点。形成以下模型。①以异质分组为基础,同质分组辅助。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分组依据,并以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和教师建议结合的方式具体组建学习小组。②教学要求问题化,各异质组确定共同目标。③组内分工,合作攻关。④同质组活动,实现异质组间的分层交流,解决疑难问题。⑤提升异质组攻关质量。⑥展示合作学习成果,集体评议小结。⑦引发新问题,向课外延伸。(2)验证模型阶段①依据形成的模型,阶段计划及总体规划开展各项实验工作。以学生数学整体基础在全年级处于中等水平的六(2)班为研究样本,研究过程在常态条件下进行。设计检测研究模型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以一节数学课为单元,按预设的模型设计教学方案,并在六(2)班实施,教学活动后即时运用预先设计的评价工具获取反馈信息,并据此对模型的有效性作出评价和提出修正方案,转换教学内容,重复以上的工作,经过不同教学内容的多次重复实验后,再对经过多次修正的研究模型作一次整体性的调整,确定一节课,按经过调整的模型设计教学方案再实施教学,教学活动后即时运用预先设计的评价工具获取反馈信息,并作比分析,总结再提升,实施总结。②实验措施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新学习方式的三大特征之一,并且进入现代信息社会,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较胆小、孤僻,不善于与人交流,采取合作学习方式也势在必行,从而对于农村小学大班化合作学习,策略展开研究,具体措施是:A、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意愿及起点,设计适合农村大班化班级合作学习模式。B、观察: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及课堂思维动向,掌握课题的进展情况,并制表记载,提出改进措施以利于下阶段的实施研究。C、测量:一种是智力测量,另一种为合作能力及措施能力检测,成就测量,学科知识能力测试,个性人格测量,如口头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交往能力、倾听能力,对于学生的一些无法量化的素质能力可采取自评、互评或他评结合,综合确定等级的方式进行。(3)上升原理阶段本课题分三阶段进行,有总体性规划及阶段性计划。依据方案及计划开展研究,依据评价指标定期进行检测模型的有效性,及时调查再实施,与理论相结合,总结出符合农村大班化合作学习的模型,以利于推广与创新,把实验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修正,完善成果,并把成果的推广看作上升原则或原理高度的一种再创造,努力把实验成果上升到一般教学原理,使之实现更广泛的迁移。三、结果1、数量资料、定性资料(1)前期问卷调查资料及中、后期访谈资料。统计分析1:正确解答几何问题的调查结论结果班级正确遗漏重复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六(1)306010201120六(2)3570917713结论1:实验六(2)班明显正确率高于控制班,遗漏、重复率低于控制班。统计分析2:正确解答比和比例问题的调查结论比例班级(%)项目六(2)六(1)思维清晰8070不清晰2030结论2: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方式采取了一段时间后,对学生进行成就测量,发现实验班的思维能力,独立解答能力都有所提高。统计分析3:进入中期实验阶段发现有些同学太依赖他人,所以决定对学生进行测试、摸底、改进。计算能力的测试类型果结级班六(1)班六(2)班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完全独立38772550半独立12201528有依赖性221020依赖性强1112结论3:发现实验班学生进入了一个误区,太依赖小组合作,独立意识渐弱,需改进研究模型,提倡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统计分析4:小组合作学习初期问卷调查项目是否喜欢小组合作愿意与同组集体学习组长由老师任命组内发生过矛盾人数48452520百分比%96905040结论4:学生较乐意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但对成员有谁搭配有意见及组内成员关系处理有待于教师进一步教育引导。2、实验的最终结论。以一次综合技能测试为依据,对本校六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两个班的学生数分别为53人、51人,他们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别为:六(1)班:30分、50分、54分……87分、90分、95分、100分六(2)班:55分、60分……85分……90分、95分、100分对两个班的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进行了考察,考察的方法是计算班级成绩平均数。X1+X2……+XnX=——————————n计算结果为:30+50+54……+100X1=——————————=755355+60……+100X2=—————————=8051算术平均数量反映出六(2)班受试群体平均水平高一些。上述结果表明:经过一年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班[六(2)班]的数学学习水平明显提高。只以一次知识测试还远不能完全反映出实验班的进步是否与合作能力的提高一致,所以做了以下谈访形式的测试。统计分析表:计算能力的测试班组结果表现六(1)班六(2)班人数比例(%)人数比例(%)语言表达流畅25504082思维清晰35704590主动交往意识强30604386.5善于倾听30604896统计结论:从访谈与观察中可以清晰地明了实验班与控制班地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清度,主动交往意识,倾听能力等方面相比,控制班明显低于实验班。3、结果与实验假说的关系。(1)重视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指导以异质分组为基础,同质分组为辅助。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分组依据,并以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和教师建议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组建学习小组。针对本班有51名实际,合作学习一般以4人为宜,但也参有大组、小组和同桌讨论学习,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学生兴趣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教师及时巡视,参与到具体的合作讨论之中去,对有困难的小组及时地给予指导。(2)教学要求问题化。各异质组确定共同目标。根据学习材料自由质疑提出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筛选,归纳问题,并形成学习主题。(3)组内分工,合作攻关。根据学习主题,各学习小组制定本组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案,并对学习成果的归纳和展示工作分成若干部分,分别落实于每位小组成员。应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创设合作交流的空间,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避免出现“包干”或“旁听”的现象发生,引导学生每个成员都要承担,独特的一部分任务和责任,经常开展一些组竞赛,发挥小组合力。(4)抓住合作学习契机,给予小组充足的合作时间。①在数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②在教学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等知识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③在沟通知识的联系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④在巩固新知识和应用新知识的练习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交流讨论,合作后要有足够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发言、交流,更正甚至辩论。(5)引发新问题,向课外延伸。教师简要点评,并根据合作学习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引导学生自行调整或形成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小课题。四、讨论1、课题计划对具体工作的指导怎样才能更加具体化,是否计划应制定得更加细致。2、经过一年的实验研究,大部分孩子都接受了这种学习方式,但还是有个别学生由于性格原因更喜欢独立思考,不太愿意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这个别孩子将来如何去适应如今的社会,很多社会家都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3、针对农村小学大班化的特点,设计出的此类合作模型与城镇小班化合作模式是否有共同之处,含量又有多少。4、我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六年级,马上就要毕业,整个实验过程只有一年时间,而且学生的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也许接下来再着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研究,时间长一些,会研究得更充分,更透彻,更科学、合理。参考文献1、《小学教学教育》2004年第4期,辽宁教育杂志社2、《小学教师
本文标题:农村小学数学大班化合作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24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