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农林经济管理论文林业经济管理论文高等农林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分析研究
农林经济管理论文林业经济管理论文:高等农林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分析研究摘要:高等农林院校是我国开展农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阵地,其科研经费管理已成为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工作,同时科研经费也成为农林院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从而也成为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针对农林院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规范管理、合理使用科研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措施。关键词:农林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一、研究背景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农林院校的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已有近80所高等农林院校。近几年,农林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方向,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服务工作。科研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大幅增长趋势,已成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队伍。相应科研经费的管理成为农林院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科研财务管理工作是保障科研经费正常运转、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因此,正确认识加强科研财务管理,分析科研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积极探索加强科研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成为科研管理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现阶段我国的农林院校科研资金渠道仍然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其他来源为辅的经费来源模式。一方面,我国农林科研经费除了经常性科学事业费投向农林科研机构外,财政科技经费主要通过各项国家科技计划予以落实。根据科技计划的配置情况,政府农林科研经费有基础性研究、高技术研究、公益性技术研究、应用研究、科技环境建设、知识与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技术扩散、新产品研发等,可见我国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十分广泛,这为各个农林院校获得政府资助提供广泛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对技术和产品研发越来越重视,但目前私人企业投资农林科研占农林科研投资比例不足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私人机构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农业化学品、种子、农药和食品加工等领域,而在基础研究方面则主要由政府资助。我国农林院校科研大多数属于面向农村、林区和产业界开展应用性研究,因此要加大与育种、农药和食品等各类企业的联系,开发产学研相结合的课题。这样既可提高科研资源的利用程度,又可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农业科研拓宽路子。二、农业院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一,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造成了管理与核算的复杂性。科研体制改革和科研资金管理制度的不断变化,使高等农林院校科研工作与社会各界科研合作的联系逐步加强,其科研经费来源多样化,从而使得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既有来自于各级政府部门及有关基金会批准下达的纵向科研经费,也有来自于社会其他部门的横向科研经费。不同投入渠道和投入方式对所投入科研资金提出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目前,我国农林院校的科研经费来源就出现了纵向专项化、横向多元化的新格局,造成经费分类管理困难。我国农林类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各主管部门都制定了科研经费的专门管理办法;二是学校与社会其他部门及企业进行科研合作、科技咨询或科研成果转让所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由于项目合作的内容不同,对经费的核算也有不同的要求;三是高校自筹的配套科研经费。由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而科研经费的提供部门对经费的使用要求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各类科研项目有不同的使用要求,这就带来了科研经费管理及核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科研经费管理就必须按资金来源及科研项目独立设账、分项管理,内容的日益复杂加大了经费管理及监督的难度。第二,科研经费管理内控制度存在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一些农林院校往往只重视教育事业经费的管理,对科研经费管理却不够重视。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所制定的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制度,只重视科研项目承揽的数量与规模,以及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科研收入的多少,在评定职称及年度工作量考核中的计算办法,忽视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一般而言,科研项目以课题制形式进行管理,课题主持人可以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有一定限额的审批权,只有超过限额的情况下,才会由单位负责人审批。但大部分科研课题经费是该课题主持人争取来的,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自己的钱”,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导致科研经费使用随意性和隐蔽性高,即使违规使用资金,通过变更也可以堂而皇之地报销。一部分课题主持人把一些与课题研究无关的支出都拿到课题报账。课题组团队成员由于利益方面原因,也不敢提出异议。有时候,在没有超过权限时,单位负责人也没办法控制,财务人员苦于无相关条文约束其违规行为,也不愿意得罪科研人员,起不到负责把关作用。因此,大部分农林往往缺乏完善的纵横向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制度。第三,科研固定资产管理不够规范而造成运作效率低下。农林院校内部主要是按专业类别设立院系、按教学工作需要划分教研室的,把相同专业、相同学科组织在一起。但农林科研工作往往需要多学科、跨专业的协同攻关,且因科研项目变化而异,课题组具有相对独立性。教学仪器设备的“割据”和科研项目实施的需要往往发生冲突。因此,尽管有的仪器长期闲置,而科研项目需要使用却用不上;一些项目不得不重复购置仪器设备,造成有限的科研经费严重浪费;一些部门盲目追求仪器设备的档次,把仪器的档次等同于科研的水平,造成大数额的经费被占用,而设备利用率极低的现象。另外,科研资产流失比较严重。一方面,农林院校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的管理,名义上存在着科技处、院所、计财处等齐抓共管,实际上共管缺位。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大部分由课题组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时,缺乏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更有甚者,某些固定资产被化整为零,将国有资产拆分成材料开具发票。由于科技处与计财处缺乏规范、严格的监督,造成了学校国有资产的流失。另一方面,对专利权、商标权、软件等,学校管理的意识、措施较为薄弱,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第四,科研经费使用考核不完善导致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目前,农业院校科研考核只针对科研论文、科研成果、科研课题经费总量等情况进行奖励,并未对课题经费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差异进行分析,更未对未完成预算的项目进行惩罚。没有以立项时预算为基础的考核,预算就会流于形式,缺乏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使科研经费开支存在无序性和随意性,导致科研经费大多结题未结账。所谓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是指科研项目完成且已通过项目下达单位的验收评估,但在项目财务支出中不作结账处理,结余资金仍按照在研项目进行管理的现象。农林院校的多数科研项目周期相对较长,科研经费结题不结账较为普遍存在但隐蔽性很高,致使科研经费沉淀,造成有限的科研经费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同时各院校对科研经费结余资金的使用管理一般来说更加宽松,使得大部分课题组在科研项目开展时,科研项目的费用支出尽可能挤占其他费用,不在科研经费中开支,想尽办法争取科研经费节余,而对长期挂账的科研剩余经费在使用上却想方设法,花光用尽,将剩余资金用于科研项目以外的其他与科研无关的开支,变相将科研经费转化为私有资金。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为科研经费实际支出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纪现象提供了掩盖的保护伞,为腐败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三、加强和优化农林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第一,建立科研项目预算评审评估制度。农林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最基础的工作是预算管理,只有首先编制好科学规范合理的预算计划,才能确保后续的经费管理正常有序、理财有据。鉴于目前课题经费预算阶段存在的实际问题,很有必要建立课题项目预算评审评估制度。按照这一制度设计,评审专家在对所申报立项的课题项目评审时,既要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从科技研究的标准作出可行性评价,也要对研究活动的经济性(如申请经费的合理性、经费计算的依据、直接成本的组成、各种资源的耗损量、经费投入的预期收效等)作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虽然科研产品的投入与其他物质产品生产投入,在可计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按这个方向去努力,仍然十分必要)。通过事前的预算评估、事中的经费监督和财务检查、事后的财务结题验收和决算审计,实现全程预算管理。第二,建立科研经费使用诚信制度。面对当前我国频频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科技工作者和高等学校教师的公信力受到社会质疑的情况,建立科研学术工作的诚信制度已迫在眉睫。同样,对于科研经费使用的自律也非常必要。为此,建议农林院校的科技管理部门会同财务、审计尽快制订相应的经费使用诚信规章。例如,可以在课题项目经费卡管理的基础上,由科研、财务部门与课题负责人签订承诺书:一是约定课题经费的开支必须严格按预算计划执行;二是保证所使用经费完全是用于本项目研究的,所提供的财务开支凭证是真实有效完整的;三是跨年度项目须出具《年度支出报告书》;四是对《年度支出报告书》、结题经费决算表及审计报告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五是对弄虚作假、公款私用的行为,一经发现,及时提出警示并纠正,情节严重者予以通报批评,冻结课题经费,中止研究项目;六是对有不诚信记录者,限制其新科研项目的申报。第三,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农林院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性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已结题科研项目运行情况及其效果进行的评估和审核,是资金提供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部分农林类科研项目由于不注重管理,效益性监督不够,使得项目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益而造成损失浪费。因此,农林院校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科研经费效益性审计,审查结题项目是否按有关程序进行验收评估。通过对比任务合同书约定的目标和指标,审查科研成果是否到达预期目标;通过对比科研投入与产出关系,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对科研经费支出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科研项目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确定其经济性、适用性和效果性。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能够发现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优劣情况和程度,揭露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效益低下或丧失效益的情况,为农林院校加强科研管理工作提出审计建议和决策依据,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第四,强化科研经费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农林院校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高校主要领导,特别是作为学校法定代表人的校长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分管财务、科研工作的校级领导必须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负责。学校内部要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学校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决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应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参考文献:1、张建英,白锡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徐红宇.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6(3).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R].2006.4、朱翠琴.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浅议[J].事业财会,2006(3).
本文标题:农林经济管理论文林业经济管理论文高等农林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分析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2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