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官方版第四版配套课件宏观部分59777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组编教育部高教司主编高鸿业编写者刘文忻(北京大学)冯金华(前武汉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尹伯成(复旦大学)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宏观部分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重要问题研究是否存在一般均衡状态;如果存在,是否具有经济效率;主要内容第一节一般均衡第二节经济效率第三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四节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六节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七节社会福利函数第八节效率与公平第一节一般均衡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第一节一般均衡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在一系列假定条件下,一般均衡体系存在着均衡解,而且,这种均衡可以处于稳定状态,并同时满足经济效率的要求。第一节一般均衡三、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拍卖人”第二节经济效率一、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第二,回答“为什么”的问题;第三,回答“会如何”的问题。•规范经济学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第二节经济效率二、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标准第三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考虑两种既定数量的产品在两个单个消费者之间的分配问题。AXYMRS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的公式:=BXYMRSAXYMRS第四节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同样的,先研究两种既定数量的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分配情况。CLKMRTS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的公式:=DLKMRTSCLKMRTS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一、问题和假定假定:1.整个经济之包括两个消费者A和B,它们在两种产品X和Y之间进行选择;2.只存在生产者C和D,它们在两种要素L和K之间进行选择以生产两种产品X和Y;3.C生产X,D生产Y;4.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族给定不变。问题:研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二、生产可能性曲线1.从生产契约曲线到生产可能性曲线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0limxYdYMRTXdX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3.生产不可能性区域和生产无效率区域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4.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动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三、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最优条件:MRSXY=MRTXY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四、总结第六节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1.交换的最有条件2.生产的最有条件3.生产和交换的最有条件ABXYXYMRSMRSCDLKLKMRTSMRTSXYXYMRSMRT第七节社会福利函数一、效用可能性曲线第七节社会福利函数二、社会福利函数及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最大社会福利第七节社会福利函数三、不可能定理第七节社会福利函数四、惯性和均衡的多样性1.惯性2.均衡的多样性(1)加法型社会福利函数W(x)=UA(x)+UB(x)(2)乘法型社会福利函数W(x)=UA(x)·UB(x)(3)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W=min(UA,UB)第七节社会福利函数第七节社会福利函数均衡的多样性第八节效率与公平一、效率与公平的矛盾1.缺乏公平的效率的提高第八节效率与公平2.缺乏效率的公平增进(1)平等化的直接效率损失(2)平等化的间接效率损失第八节效率与公平二、“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1.效率优先效率优先的收入分配第八节效率与公平2.兼顾公平(1)减少和消除不合理的收入(2)促进机会均等(3)限制某些行业、某些个人的垄断性收入(4)实现生存权利和消灭贫穷第八节效率与公平三、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1.税收政策2.政府支出3.其他措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西方经济学组编教育部高教司主编高鸿业编写者刘文忻(北京大学)冯金华(前武汉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尹伯成(复旦大学)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重要问题论述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主要内容第一节垄断第二节外部影响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第四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第一节垄断一、垄断与低效率第一节垄断二、寻租理论“寻租”活动: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亦即垄断租金)的活动。第一节垄断三、对垄断的公共管制(1)递增成本第一节垄断(2)递减成本第一节垄断四、反托拉斯法谢尔曼法(1890)、克莱顿法(1914)、联邦贸易委员会法(1914)。。。第二节外部影响一、外部影响及其分类1.生产的外部经济2.消费的外部经济3.生产的外部不经济4.消费的外部不经济第二节外部影响二、外部影响和资源配置失当第二节外部影响三、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第一,使用税收和津贴。第二,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第三,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第二节外部影响四、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一、排他性与竞用性第一,“排他性”: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够使用该商品;第二,“竞争性”: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二、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2.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3.公共物品和成本—收益分析首先,估计一个项目所需花费的成本以及他所可能带来的收益;然后,把二者加以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决定该项目是否值得。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三、公共资源即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引起“非效率”的原因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四、公共选择理论1.集体选择的规则(1)一致同意规则。(2)多数规则。(3)加权规则。(4)否决规则。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2.最优的集体选择规则(1)成本模型。(2)概率模型。3.政府官员制度的效率第四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一、信息、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的作用信息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对称第四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二、信息与商品市场“逆向选择”问题价格—质量曲线第四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不完全信息与市场失灵第四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三、信息与保险市场“道德危险”第四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四、信息与劳动市场“工资效率”第四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五、信息不完全和激励机制:委托—代理问题1.股东—经理:股票期权计划2.雇主—雇员:工资报酬计划(1)固定工资(2)奖勤罚懒(3)利润分享运气差运气好偷懒不偷懒10000200002000040000雇主的利润第四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六、信誉和信息调控作为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的方法:1.市场机制本身2.信誉3.信息调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西方经济学组编教育部高教司主编高鸿业编写者刘文忻(北京大学)冯金华(前武汉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尹伯成(复旦大学)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重要问题了解宏观经济的特点掌握几个简单的概念主要内容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相同点: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决定和供给曲线决定决定价格和产量。不同点:微观经济学中的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个体经济的供求曲线,而宏观经济学中的供给和需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的供求曲线。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三.宏观经济学的加总(aggregation)法1.宏观分析中有些总变量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中直接加总而得到。2.有的时候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个体变量尽管可以加总,但是这种加总却达不到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目的。3.有时候一些微观个体的行为就根本不能直接加总。四.宏观经济学鸟瞰和本书宏观部分的章节安排国民收入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短期决定及对策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市场长期决定和对策-经济增长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有关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见和对策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的测度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销售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支)工资和薪金20,000利息15,000地租5,000利润10,000总计收入50,000产出(收)生产出产品(纱)200,000减:购买原料棉花150,000产出(增值)50,000一个假设的纺纱厂年产出和收入报表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一.用支出法核算GDPGDP=C+I+G+(X-M)C:消费支出I:投资G:政府购买X:出口M:进口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构成金额(10万美元)百分比个人消费支出私人国内总投资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产品和劳务的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6987.01586.01858.0-348.910028.169.315.718.4-3.4100.02001年美国GDP和需求的构成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二.用收入法核算GDP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国内生产总值(GDP)2国内生产净值(NDP)3国民收入(NI)4个人收入(PI)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加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减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减固定资本消耗等于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统计误差等于国民收入(NI)减包含存货价值和资本消耗调整的公司利润净税收净利息社会保险税政府所经营企业的当前盈余企业当前转移支付加个人资产收入个人接收的转移支付等于个人收入(PD)减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付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减个人各项支出等于个人储蓄507.7474.01574.142.81351.9848.0498.3871.2-11.380.21457.41525.31209.79072.112487.112520.810946.710903.910248.39038.6-33.5美国2005年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单位:10亿美元)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公式C+I=Y=C+S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公式C+I+G=Y=C+S+TI=S+(T-G)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公式C+I+G+(X-M)=Y=C+S+T+KI+G+(X-M)=S+T+K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1996年名义GDP2006年名义GDP2006年实际GDP香蕉上衣15万单位×1美元=15万美元5万单位×40美元=200万美元20万单位×1.5美元=30万美元6万单位×50美元=300万美元20万单位×1美元=20万美元6万单位×40美元=240万美元合计215万美元330万美元260万美元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西方经济学组编教育部高教司主编高鸿业编写者刘文忻(北京大学)冯金华(前武汉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尹伯成(复旦大学)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重要问题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主要内容第一节均衡产出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五节乘数论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第七节三部门
本文标题: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官方版第四版配套课件宏观部分5977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30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