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 武汉市民办养老院发展状况调查
武汉市民办养老院发展状况调查武汉市社科院杨莉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与日俱增,许多大中城市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建立健全社会福利网络,发展养老院产业成为迫切之需。2010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改善老年人生活条件,新建市社会福利院综合大楼,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新增床位按每张床位2000元给予一次性补贴,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每个中心城区新建1家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今年政府为市民办理的十大实事中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发展社会养老事业适应老年人口变化的需求1、武汉市老年人口的现状及特点按国际通用标准,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社会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武汉市已于199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武汉市老年人口显现出数量大、老龄化快、高龄化的特点。截止2009年12月底,武汉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21.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835.5万人的14.59%,;2009年武汉老龄化程度比2008年增长了6.12%;70岁以上的中高龄老年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46.67%;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13.92万人,100岁以上老年人为800人。2、中国养老市场的“未富先老”状况相对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人口老化时雄厚的经济实力,中国面临的状况是“未富先老”,即在人均收入很低的情况下人口就已经老化。据统计,1980年,全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2005年供养比是4:1,预计到2020年,抚养比例将达到2.5:1。另一方面,医疗保障也是养老服务的最要内容。卫生部曾经有过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但目前老年人看病难、看不起病仍是一个普遍现象。3、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弱化老年人口增加,独生子女政策,让“四二一家庭”(一对夫妻同时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小孩)越来越多。同时经济发展使得住房条件改善,“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空巢老人家庭迅速增加,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正面临困境。远城区由于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出现“三化”(老龄化、少儿化、女性化)并存的局面。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缺位,留守老人不但要自我养老,还要担负隔代抚育责任,特别是贫困老人、病残老人、失地农户老人、独生子女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严重。4、社会化养老需求激增国家的“未富先老”状况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得目前的养老方式和国办养老福利机构已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的养老需求。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社会养老,福利院因此也越来越俏。在汉口、武昌的中心城区,条件稍好的公办福利院,都是常年满员,有的老人甚至已经排队两年多,仍一床难求。二、武汉市民办养老福利机构的发展现状1、政府鼓励、政策支持,民办养老机构数量增加近年来,由于社会化养老需求激增,武汉市政府在规划立项、资质审批、税收规费、培训用工、社会捐赠、特殊资助等六个方面出台19项优惠政策,鼓励养老服务社会化,采取民办公助的经营方式,补贴民办养老机构。投资养老福利事业的民营资金逐年增多,民办养老院快递扩张。从2005年至2010年3月31日止,武汉市共新增民办养老院56个,达到128家,床位数1.36万张,比2005年的72家,4913张,提高了77.7%和177%;半数以上为近五年新增,初现井喷行情。2、民办养老院的养老服务体系初具雏形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第一季度武汉市养老床位总数是28529张。其中,2家市级国办和13家区办城镇社会福利机构共有床位5000张;128家民办福利机构拥有床位1.36万张,占全市143个城镇养老机构总量的89.5%,养老床位总数的73.76%。另有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87家,总床位数10205张;社区日间照料站62个,床位数3007张。民办养老院由于体制灵活,入住方便自由,服务态度更好,定位明晰,可满足不同档次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被老人接受,已成为社会养老的主力。3、民办养老机构尚处起步阶段,经营艰难由于养老事业属于微利产业,相对于公办养老机构的免费办公大楼、人员事业编制、国家财政补贴的得天独厚优势,民办养老院可谓生存艰难。经营场地。中心城区的民办养老院营业面积从仅有10余床位的几十平方米到近百张床位的数千平方米不等,房型都是双人间或三到四人间,也有五到六人间,少有单间出现。房间面积在15平方米左右,每层楼设共用卫生间。服务态度。民办养老院的经济效益和老人是直接挂钩的,他们对入住的老人绝对做到全力以赴的服务,留住老人。老板和护工没有很明显的分工区别,同样参加老人的护理工作,老板往往集护工、厨师、采购、财务、维修多重角色于一身。“硬件上我们和公办福利院没得比,我们只能比软件,比服务。”调查中许多民办院长这样表示。收费标准。武汉市养老院的收费一般由床位费、伙食费、护理费三部分组成。相对于公办养老院统一的收费标准,民办养老院收费更灵活自由。如目前武汉市最豪华的养老机构——侨亚置业集团投资的蔡甸侨亚老人村,提供集休闲、旅游、康复为一体的养老服务,健康老人每月收费从1200-3000元/人不等。另一些只拥有30余张床位的小型养老院为吸引老人入住,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每月最高收费也不足千元。入住客源。在武汉市民办养老院代养的老人中,不能自理和半自理的老人占到入住养老院人员总数的50%;年龄超过80岁的占到80%。很多90岁以上的老人入住时间都超过3年,也就是从80岁以后便在养老院里长住,他们是养老院的稳定客源。70岁以下的低龄健康老人在养老院中几乎看不到。正如实际情况所显现的,民办养老院接收的多是公办养老院难以接收的不能自理的老人。民办养老院的存在,解决了诸多不能自理的老人和他们家庭的困难,也正是这样的老人最需要来自于家庭以外的养老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民办养老院在社会养老中发挥了重要的甚至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民办养老设施不要国家投一分钱,不要国家一个编制,不要国家养一个人,却替国家和家庭承担起了养老责任,然而他们却在市场竞争中步履维艰。调查中另一个现象值得思考,越是收费低廉的养老院入住的不能自理的老人越多。相反条件优越,收费昂贵的老人村,入住的健康老人越多,占到入住的八成以上。三、民办养老福利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现有民办养老院在发展速度、规模、质量上仍显滞后目前武汉市拥有养老床位28529张,占全市老年人口的2.5%,与发达国家5-7%的比例相比,差距很大。民办养老院床位数大多在30张左右,超过150张床位的只有12家,超过500张床位仅1家,没有一家达到1000张床位。而且生活设施简陋、活动场地狭小、配套服务不到位,普遍经营档次较低,目前还没有一家称得上“国家二级福利院”。2、投资回报率低,发展后劲不足办养老院“投入大、周期长、周转慢、利润低”是大家的共识。在融资方面,投资者只能自筹资金,自找场地,银行对于养老事业并不看好,几乎没有向个人发放经营养老产业方面的贷款;政府对前期开办费用也没有相应的优惠和补贴。在笔者调查的28家民办养老院,入住率普遍超过70%,但开业时间不足三年的基本都处于亏本和保本维持状态。一方面养老院在发展初级阶段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另一方面还要面临老人入住后的房屋修缮、设备维修、设施新增更换等必要开支,大部分投资者显得发展后劲不足。3、经营场地难觅,配套条件差目前民办养老院大多是租房办院。然而租房办院有很多弊病:一是租金高,租期有限,提高了运营成本,而且难免要再迁址。二是民居结构难以改造,生活配套设施与服务功能不相匹配,不适用。譬如,卫生间的门能打的全都打掉了,但还是不够大,轮椅不能推进去,给老人洗澡十分不便;没有电梯,老人上下楼梯困难,活动空间小,老人休闲健身受限。三是装修改造花费大,一旦迁址代价太大,如同二次创业,民办养老院不堪重负。4、养老市场人力资源紧张调查中,民办养老院普遍反映护理人员难请。有护理经验或卫校毕业的护士,因为待遇差,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低,不愿从事“伺候人”的护理工作。能请到的护理人员多半来自农村,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没有专业知识,只能从事较低层次的护理工作。另外,人员流动性大。有些护理人员,只干了一两天就走了,因为不能适应养老院的气味和工作环境;农民工到农忙的时候也会离开,等农忙过了很可能找别的工作。导致民办养老院的养老对象和护理人员比例长期不协调,甚至出现1名工作人员服务10位老人的情况。5、责任划分无章可循,服务管理亟待规范目前武汉市的养老服务工作缺乏规范的约束机制,特别是服务质量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很不完善。民办养老院代养的老人患心脑血管疾病、老龄痴呆和腿脚不便的居多,没有保险公司愿给有病在身的高龄老人办理意外伤害保险,这些都给民办养老院增添经营风险。2009年8月,江岸区花桥孝心养老院有一位入住仅三个月的高龄老人半夜摔倒导致腿部骨折,为此家属向养老院索赔6万元。院长张月娥觉得委屈,老人摔伤属于意外事故,即便是住在家中也是难免的,养老院每月只收取了几百元的护理费,难以承受六万元的索赔。病人家属却认为老人既然入住到养老院,那么发生事故的所有责任都应由养老院负责。双方在民政部门协商不成,2009年10月提交司法机关受理。2010年3月江岸区法院开庭,官司到现在还没有定论。张院长为此很伤心,决定关闭开办六年已处于盈利中的养老院,但其他入住老人和家属极力劝阻,养老院得以幸存,目前尚有36位老人入住。民营养老机构企盼有相关的条约办法出台,完善养老市场管理体制。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目前养老行业在我国民间投资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这就要求政府抓紧实行发展民间养老福利事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投资环境,指导和支持养老产业社会化。1、加大补贴力度,鼓励社会投资,形成支持民办养老的氛围养老事业属于社会福利事业,需要政府加大力度为投资者提供资金支持。具体操作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新增的养老服务机构进行风险评估,达到要求的按注册资金和规模1:1的补贴前期启动资金;对办得好的民办福利院负责人,给场地、给奖励、给待遇,鼓励有条件的民办养老院开办连锁机构;对符合扩张条件的根据每年的考核指标,提供贷款担保,发放低息贷款;鼓励外资开办高规格大规模的养老院,并提供土地支持,提高养老产业档次,满足老人不同的养老需求,同时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养老事业;对入住民办养老院的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每年由政府与养老机构共同出资,免除民办养老院经营者的后顾之忧,降低经营风险。多管齐下,形成全社会都来支持社会办养老的氛围。2、允许合理收益,加强政策落实到位发展民办养老院一方面是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另一方面是缓解政府养老的负担。鼓励社会投资,必需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有关部门在办理养老院申办手续时,要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对于不符合申请条件的投资者要耐心解答,并提供解决方案,保护投资人的积极性,利于下次申请成功。民办企业追求的是利润,必须允许其获得合理收益,才能确保民办养老院发展壮大。帮助民办福利院享受政策补贴,并将养老院的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补贴代缴护理人员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用,提高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3、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养老事业发展民政部门应加快制定《武汉市社会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规范准入申请、审批、经营、转让、退出等制度,定期对养老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制定养老星级标准,开展民办养老机构的“星级”评定活动。利用专家授课、互动观摩、交流体会等形式,对全市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免费培训,持证上岗。定期组织管理者到外地甚至外国的养老机构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提高专业素质,促进养老事业发展。4、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公平发展调查中,每个民办养老院都有志愿者到访。对于志愿者提供的帮助和服务,养老院十分欢迎并感激,老人也很期待志愿者的出现。只是服务时间和内容没有规划,容易重复。如每年三月的“学雷锋日”和九月的“重阳节”,志愿者扎堆,企业捐款捐物,媒体采访密集,平时显得比较稀松冷清。养老院更期望民政部门和慈善机构能整合社会资源,和公办养老机构一样享受定期合理的健康医疗、心理疏导、养生书
本文标题:武汉市民办养老院发展状况调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37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