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 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论文1第一章导论§1.1民营企业相关概念我国尚不存在明确的“民营企业”的定义。“民营企业”一词首次出现于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这一文件中,大致存在以下三种界定观点。第一种界定是以“国有国营”为标准,认为民营企业是指除国有国营以外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总称,即“非国有国营企业”;第二种界定是从所有制角度界定,认为民营企业是“非国有企业”,主要包括新型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联营经济、股份制企业、外商和港台侨胞投资企业等;第三种界定是以“经营”归属来界定,认为“民营”是相对于“官营”而言的,不但包括了私有企业,而且包括了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非国有的国有经济和其他公有经济成分。笔者认为第三种界定方法更多地强调民营企业的经营特征是“民”作为经济主体从事经营活动,是一种非国营、非官营的经济形式,这种从经营的角度来界定民营企业,抓住了市场经济的本质。因此,在本文中,民营企业包括:(1)个体经济,即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不包括无证经营的工商户和经营农业的个体户。(2)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营企业,即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消灭了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它们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逐渐恢复并发展起来的。(3)外资企业,即外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我国大陆投资创办的企业,它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们积极吸引进外资而发展起来的。(4)民营科技企业,这是由科学技术人员下海创办的企业。(5)乡镇企业。主要是在农村办的非农产业,其成员绝大多数是转移出来的农民,不受国家计划的控制。(6)股份合作制企业。(7)股份制企业中国家不控股的企业。(8)国有民营、公有私营企业。§1.2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它们不仅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发展力量,而且为参与二十一世纪全球竞争的中国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体制外产出的快速增长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论文2经济的较快增长,至今为止全国个体私营企业近4000万户,解决国家就业9000万人。我国民营企业占总企业数的99%,企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总额的60%、40%和近60%,创造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民营经济的发展总体呈现“七大特征”:1、总体规模迅速扩大,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涉及领域不断增多,但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主阵地。3、各地发展教快,尤其东南沿海地区仍是民营工业的大本营。4、平均规模有所扩大,小企业的重要地位没有变。5、组织结构不断完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民营工业的主力军。6、民营工业在我国工业品出口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7、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论文3第二章企业融资的基本理论§2.1企业融资的实质2.1.1企业融资过程和资源优化配置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必须以投入、保持和再投入一定的资金为前提,它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资金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引导和配置其他资源的作用。从宏观层面上讲,全社会的资金是一定时期可用于消费、投资等最终用途的实物产品和劳动产品的价值反映。企业是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这一点是社会总财富增加和资金增值的本质所在。而要实现社会总财富增加和资金增值,必须将有限的社会资金供给到能高效使用资金的部门,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企业融资的过程。因此企业融资就是一个资源配置的过程。所谓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投入进行有机组合来最大限度的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2.1.2企业融资的运作过程企业融资的过程是融资主体和融资中介机构利用金融工具,采用信用和金融交易形式实现融资客体的优化配置和增值的过程。资金从盈余的部门流向短缺的部门,从个别收益率低的部门流向个别收益效率高的部门,会实现资金的增值,实现增值后的资金将会以投资收益或利息的形式流向资金盈余部门,然后资金盈余部门将会提供更多的资金给资金短缺部门,这样反复下去,则可以实现资金的不断增值,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资金的供给者主要有政府、企业部门、居民个人。资金需求者主要是资金短缺的企业。资金在双方之间的顺利流动必须借助于金融中介机构或金融市场,其中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是指银行、保险机构、信托基金、投资基金、互助基金等,而金融市场主要是指证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2.2企业融资方式的分类和特点融资方式是指资金由资金盈余部门向资金短缺部门转化(即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方式、手段、途径和渠道。企业融资方式也就是企业获取资金的方式、手段、途径和渠道。2.2.1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论文4按照企业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的不同方向,可以把企业的融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创办过程中原始资本积累和运行过程中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即企业主在创业时所投入的靠自己以前储蓄所积累起来的资金和将企业在创立后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收益重新投入企业使用的资金及折旧基金。内源融资具有以下特点:(1)自主性(2)有限性(3)低成本性(4)低风险性。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包括向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资金等。同内源融资相比,外源融资也有其显著的特点:(1)高效性(2)有偿性(3)高风险性。2.2.2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资金短缺的企业可以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直接债券而获得资金,也可以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获得资金。在前一种情况下,资金盈余部门购买资金短缺部门发行的直接证券,资金由资金盈余部门直接流向资金短缺部门而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这中溶质方式称为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方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资金获得的直接性(2)融资的期限具有长期性(3)债权的可转让性(4)不可逆性。间接融资过程即资金在资金盈余部门与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流通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即资金盈余部门购买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间接证券而将资金提供给金融中介机构,而金融中介机构在购买资金短缺部门发行的直接证券,将资金提供给资金短缺部门,与直接融资相反,间接融资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资金获得的间接性(2)融资期限的短期性(3)非流通性(4)可逆性。2.2.3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按照融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资金产权关系,企业融资方式还可以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又称为有权融资,是企业向其股东或投资者筹资金,主要指企业在创立时或增资扩股时为了筹集资金而以出让企业的一部分所有权为代价向股东或外界的投资者周济资金,投资者获得了企业的股权则获得了企业的一部分所有权。股权融资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而获得的资金是企业承担民事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基础,即企业以所拥有的资产对外承担民事责任。(2)企业的自有资本是向外举债的基础。(3)企业获得股权必须以出让部分控制权为代价。债权融资是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向银行借贷等方式筹集资金,债权融资代表着债权人对企业的债权,债权融资的特点是:(1)偿还性(2)债权融资具有财务杠杆作用(3)债权融资不需以出让企业的部分所有权为代价。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论文52.2.4企业融资方式的其他分类方法按照融资的具体业务形式,可以把企业融资的方式分为:(1)商业信用融资,包括企业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和预收贷款等;(2)银行贷款,包括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以及票据贴现支票透支等;(3)证券投资融资,主要指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4)财政资金融资,包括财政拨款、所得税返还、政府补贴等;(5)租赁融资;(6)个人和社会集资、企业间信贷等。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论文6第三章民营企业存在的主要融资问题及原因分析§3.1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民营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知道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政策歧视到管理水平落后、技术装备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资金短缺、融资难问题是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它越来越成为制约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方面从融资渠道来看,民营企业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通过股票、债券市场的融资几乎是一片空白;另一方面,从贷款条件来看,民营企业的贷款条件不如大企业,一些个体私营的民营企业甚至没有资格获得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使民营企业信贷无门。它们只能通过集中家庭亲戚朋友的资金、收取职工风险金、社会筹集、民间借贷等形式取得,但这些资金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筹集使用的急与频的特点。同时,也使民营企业筹资成本加重,带来较大风险。由于资金的匮乏,民营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只能靠缓慢的自我积累,步履艰难,错过了许多发展良机。§3.2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3.2.1民营企业自身因素造成融资困难的原因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企业由于自身因素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如下:1、企业资信情况不佳,难以取得信贷支持。从经济交易的角度来看,良好的信用是经济交易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赖以发展繁荣的前提,在我国长达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整个社会信用意识十分淡薄。加上近几年金融系统对企业的贷款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由过去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改为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银行的贷款审查主要注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的考察分析,对企业的资信评级也普遍存在关注企业资产规模的倾向。而大多数民营企业不具备较大资产规模,也不具备良好的历史经营业绩记录和银行认可的担保和抵押,在资信评级中一般不能获得较高的资信等级。并且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史短,经营规模小,资产信用严重不足,拿不出多少可供抵押的财务。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论文72、财务制度不健全,民营企业财务核算水平较低。银行是否发放贷款必须是以企业的真实情况为前提,以控制新增贷款风险。大多数民营企业由于缺乏严格管理,内部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在财务核算方面随意性较大,普遍存在财务核算不真实的问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风险难以把握。主要表现在民营企业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员;财务开支盲目性较大;财务核算质量低下;一些民营企业有意隐瞒真实的资产负债和经营情况。基于此,银行信贷人员往往放弃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3、市场竞争能力弱,稳定性差。民营企业往往经受不起市场风波的冲击,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最先倒闭的往往是民营企业,而且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差距,民营企业市竞争力往往不如大企业,经济效益相对差。这些使其在商业信用上不如大企业,因而融资也困难,特别是用于固定资产的的长期资金更是困难,因无力购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造成劳动效率低,使竞争能力难以提高,造成经营状况不佳,而经营状况不好使其更难以得到融资,形成效益差,资金筹集难的恶性循环。3.2.2国有银行改制滞后我国的国有银行制度是我国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建立起来的,当时,国有银行是按照我国政府执行财政拨款的出纳,并没有独立的自主经营权,这种“强财政、弱金融”的局面确保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有产出的稳步增长,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国有银行也开始改革,但改革的步伐不够。1998年以来,为解决日趋严重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央行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措施。(1)在各国有商业银行建立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专业的职能部门,要求各商业银行设立中小型企业信贷部,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把主要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各种所有制中小型企业和个体经济单位的发展,这为中小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贷款提供了组织上和渠道上的保证。(2)多方面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一是完善对中小型企业的服务体系,要求各商业银行成立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信贷职能管理部门,健全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完善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服务功能。二是要增加信贷投入,积极支持中小型企业合理的资金需要,各国有商业银行要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中小型企业信贷投入。三是要突出支持重点,重点支持产品与市场、有效益,能增加就业和有
本文标题: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4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