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月相的变化(课堂实录与评析)
月相的变化》教学评析古林镇布政小学吴敏峰一、课前谈话:(活动一:左右手指示东、西方向)师:我们来做个游戏,用举手指示方向。我们先练习:举左、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举左右手示意)师:东、西方向也用左、右手指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举左右手表示东、西方向)师:现在的东、西方向,与看地图的方向一致吗?生:不一致(引导转到与地图一致的方向,朝北)师:哪里是东?哪里是西?(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举左右手表示东、西方向)评析:课前用左右手指示东、西方向的练习是老师精心设计安排的,老师主要想给学生渗透当你处的位置不一样时,方向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为观察月相奠定了基础。(活动二: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纸盒)师:(出示一个盒子)老师这里有一个盒子,正对的同学,你们看一下:你观察到的盒子是什么形状的?两边的同学看一下,你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的?生:(正对盒子的学生汇报)我看到了长方形。生:(前面、边上的学生汇报)我看到的是正方形。师:后面的同学呢?生:看过来有两个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师:如果站起来呢?生:有三个面。师:同样一个物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评析:这个活动可以看出老师的用心良苦。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是不一样的,这个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老师从实际出发,用看得到,摸得着的纸盒子做实验,学生亲眼所见,理解起来自然毫不费力。这个活动的真正目的是为后面的月相模拟实验做铺垫——站在地球上,从不同的角度看月球,形状是不一样的。抛砖引玉,触类旁通,不得不为教学的设计精妙喝彩。二、教学《月相的变化》(一)梳理信息,提出问题师:对于月球,你们已经了解了什么?生:自西向东、逆时针转动。师:如果老师当地球,你会怎么转动?请你上来演示。生:(学生边演示边说)逆时针方向的,绕着地球转动。师:他刚才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学生回答)师:它公转一周是多长时间?生:29.5天。师:我们地球上的人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师:我们在农历有时间。比如:八月十五,,那么在宇宙中,物体能否被全部照亮?能够照亮多少?生:不能,只能照亮一半。(教师板书:圆,写上地球,一次放上月球公转过程中的四个位置。画上太阳光)师:哪半个月球会被照亮?生:右边的一半。师:(出示一半涂成黑色的篮球):为什么我要把一半涂成黑色?生:因为一半是照亮的。师:看教室的后面墙上,(学生看到:墙上已经贴上一个大大的太阳了)现在,姚老师当地球,你能不能来转一圈?(师生一起演示)师:在宇宙中是这样半个亮半个暗的,那么在地球上看月亮,是不是也是这样半个亮半个暗的?生:不是。师:那你们在生活中看过怎样的月球?小组讨论一下。(小组讨论后汇报)生:有时候像一根香蕉一样。生:有时像圆圆的皮球的形状。生:有时细得像一根线一样的(教师追问:弯的还是直的?)弯的。(继续追问更像什么)像一把镰刀。生:有时还有像咬掉一口的月亮。(教师追问:你是什么时候看到的?)生:(学生沉默,答不上来时间)师:月亮在圆圈变化的形状,有一个专门的词语。(板书:月相)“相”就是相貌的意思。月相就是——月亮的相貌。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月相,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些纸片,能不能把你看到过的月相剪下来,同时思考一下:什么时候看到的?(小组活动:利用黄色的圆纸片剪月相:上半月的月相)(教师请已经剪好的同学,把月相按照初一到十五的顺序帖到黑板上,每组来一位同学。学生在教师准备的黑纸上贴月相,上面写有初一、初二至十五的时间,学生从右往左贴,从初一到十五,最后成一个半圆)师:看了这些月相,你有没有什么发现?生:是慢慢圆起来,后来把缺口补起来。师:你们同意上面同学的吗?生:同意。师:有没有不同的?生:十一的时候有往外的,有往里面的(注:黑板上出现两张月相图)师:我们怎么描述呢?这里的亮面在右,现在我们朝南坐的话就是朝西,但是有一个例外是朝东的。生:在十一那天,左面的那一块是往外的,但后来是往里的你的意思是什么?师:初一到初九,这是我们平时是看得到的。初十以后,就不能肯定了,因为他们吵起来了(注:黑板上初十和十一都各有两张月相图,即学生有两种意见)(教师梳理信息,提出问题)亮面的朝向、缺口的变化评析:在上《月相变化》这一课前,学生多多少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关于月球的知识和经验,但比较零散,系统性、结构性都不强。因此,老师在教学的第一阶段,试图通过整理已有的间接认识,通过“师生互动演示月球公转”,画“月球运动示意图”活动,让学生对“月球公转”、“月球始终有半个被太阳照亮,并面朝太阳”加深理解。而后老师又组织学生进行了“剪你看到的月亮”活动,并让学生把剪的月亮按照初一到十五的时间顺序贴在黑色的卡纸上。学生们分工合作,终于完成了这一张月亮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变化图,却出现了两个问题:其一,月亮的亮面朝向哪边?其二:缺口的变化有规律可循吗?并且黑板上出现了两组矛盾的结果。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下子迸发出来,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二)讨论研究,设计实验师:你们准备怎么研究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办法研究这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小组讨论后汇报)生:我们可以做实验,照射变化。师:这种实验,我们叫什么实验生:模拟实验,找一个东西代替月球、一个东西代替太阳,那么谁当地球呢?生:老师。师:每一个同学都要当一回地球,因为今天是地球上的人观察月相。怎么做实验?请大家看看这幅图,或许对你们有很大的启发(黑板上板书的宇宙中看月亮的、上有一半亮一般暗的图)一会教室里的舞台大灯当太阳,一个半黑半百的小球当月亮,月亮绕着人旋转。地球上的人把看到的亮的部分记录下来。(教室里灯灭,舞台探照灯亮起)确定太阳的位置,一个同学当地球,一个同学当月亮,其他同学监督他们有没有按照要求来做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评析:这里的模拟实验重点是围绕月相的变化规律来探究的,实验的要求和目标对于小学来说都很高,课后评课的过程中就有老师提出:实验过程指导不够细致和到位,比如是否应该划定学生模拟月球公转的路径。在实验过程中的确也发现了个别实验小组实验操作很不规范,同一组里当月球的学生模拟月球公转的轨道大相径庭。有老师课后建议实验是否可以固定几个观察的点,比如固定的四个或八个方向,这些建议都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模拟实验,由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实验材料、场地的限制,要想通过现象看到本质,的确任务艰巨。(三)交流汇报,得出结论生:1号位置的月亮,全部都是黑的。(教师画阴影)生:2号位置一半黑一半白,右白左黑。生:3号位置全部是白色的。生:4号位置左黑右白。师:这里的哪个位置日期是可以确定?生:3号位置是十五。生:1号位置是初一。师:刚才贴出来的月相,与我们模拟出来的月亮,是否完全一致?哪一个可以推翻掉?(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去掉例外的那两个月相图)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朝向的问题。是否都明白了,接下来再做一遍从初一到十五的变化,重点观察缺口的变化。(小组活动后汇报)生:我们的发现:十二十三十四都是呈柠檬形的,而且是越来越大。师:你能把这几个月相剪下来吗?(学生剪月相后贴出来,教师撤下3个学生不赞成的月相图片)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研究下半月的月相变化?也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亮面的朝向,另一个是缺口。(小组活动后汇报)生:从十五以后,从3号到1号的位置也是柠檬形的。师:和你们的观察发现符合吗?生:符合。评析:学生模拟实验后得出结论顺理成章,实际上这里老师一共组织了两次模拟实验,一次是老师这里选取了四个最为明显的位置作为汇报和交流的依据,第二次是为了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图又让学生做了一次实验,数据的获得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学生在模拟实验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老师始终融入学生的实验中,处处给予指导,深入浅出,实验圆满成功。(四)检验结论,走向实践师:刚才我们通过模式实验观察了,,,那么和生活中的月相变化是不是一致的?有没有观察过月相的?生:(无人举手,沉默)师:如果课外去观察月相的话,要解决什么问题?师:今天是农历二十。接下去的二十一二是二,你们估计是哪一个形状?准备什么时候去看?傍晚还是早上起来?老师建议:上半月的月相,傍晚时看,朝那个方向看?(教师在学生贴的月相图上指示东、南、西)怎么记月相?如果是画的话,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打上阴影。相信同学们在观察月相的过程中发现更多。总体评析: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月相的变化》这一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月相知识的教学在初中和高中都有涉及,科学老师如果没有关注过这方面的知识,自己都讲不出个所以然来。而在小学阶段,我们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本课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要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二是要让学生知道月相变化是因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前者是现象,后者是本质,学生只要了解科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能激发他们对月相变化产生课外观察实践活动的兴趣,这就足够了。二、模拟实验的设计技巧什么是模拟实验?模拟实验应该注意些什么?这堂课很好地诠释了模拟实验的方法。课堂上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直接的实验,老师采用间接的手段设计类似于月球公转的模型,通过了解现象-推理原因-设计实验-模拟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师生互动,共同想象,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模拟体验,深入浅出,激发学生思维,使理性的思考有了厚实的感性土壤,从而为上好一堂成功的宇宙科学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本文标题:月相的变化(课堂实录与评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96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