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3.1.2.1护理查对制度
护理查对制度3.1.2.1一、医嘱查对制度1)护士处理医嘱时应做到及时、准确,需二人核对,同时做到每天查对医嘱二次,并记录。2)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方可执行。3)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述一遍,经二人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使用过的空安瓿,医师补开医嘱后,方可弃去。4)护士长每周组织总查对医嘱一次,并记录。二、服药、注射、输液、处置查对制度1)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查对原则:“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2)备药时要查药品的质量、标签、批号、有效期、药瓶有无裂缝、瓶口有无松动以及瓶中有无杂质。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3)摆药后需经另一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4)易致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需做皮试的药物,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5)毒、麻、限剧药品使用前应反复核对,使用后保留空安瓿,以便核对,并做好记录。6)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7)给药或治疗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三、输血查对制度1)采血时的查对:双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采血标签及真空管,如同时采集二名以上病人血样时,必须严格遵守“一人一次一管”的原则,逐一核对分别采集。2)取血时的查对: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3)输血时前的查对: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4)输血时的查对: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电脑医嘱打印执行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及腕带信息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5)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6)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四、饮食查对制度1)护士每天查对医嘱患者饮食种类,并及时告知患者或家属。2)送餐员分发饮食时,护士应查对特殊患者饮食种类、数量是否与医嘱相符。3)特殊患者的家属送来的饮食须经医师同意后方可给患者食用,护士应给予监督。4)对禁食的患者护士要做好交班,并告诉患者及家属禁食的目的和时间,配挂禁食标记。5)护士应根据医嘱及病情对病人的饮食给予指导。五、手术室查对制度1)接手术患者时,应查对患者的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2)术前严格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及术前用药、病历、患者禁食等情况,手术前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再次核对以上有关内容,无误后开始手术。3)检查无菌手术包名称、灭菌日期、化学指示胶带及包内无菌指示剂是否符合要求,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完好,评价灭菌效果,达到标准后方可使用。4)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要在术前、缝合前、缝合后经两人核对所使用的敷料和器械数,做好记录并签名,防止异物遗留在体内。5)手术中的各项治疗、护理应严格执行相关的查对制度。6)手术取下的标本,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能送检。六、消毒供应中心查对制度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包装以及化学指示胶带。3)收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4)发无菌包时,查对名称、灭菌日期、包装、化学指示胶带;发一次性物品时,查对名称、生产批号、有效期、包装,不符合要求不能发放。七、急、门诊输液室护理查对制度1)护士接收处方后须与门诊针剂药房核对治疗药物名称、剂量、本次治疗的天数、药物总量,并根据注射单、处方与患者或家属一起核实患者姓名及治疗用药。2)护士配药前,认真查对药名、剂量,注射药物质量,有无药物配伍禁忌。3)护士配药后与注射单内容再次查对,确认无误后在输液瓶及注射单上签全名。4)护士注射前查对药液无误后方可注射。5)连续静脉输入2~3瓶液体,护士要告诉病人输入瓶数,避免自行拔针造成漏用药物。并在输液瓶上写明输液剂量标记,以便核对。6)对输液患者进行用药指导:①交代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用药时间,②明确告诉病人按时来治疗,尤其嘱患者做过敏试验药物的用药间隔时间不得延误后续治疗。③告诉患者治疗期间每天需带医嘱治疗单,以便于治疗。7)拔针前护士必须查对输液瓶上标注的液体瓶数,确认无液体后方可拔针。拔针后教患者正确按压血管穿刺点。8)凡是属于必须做皮试的抗生素类药,查对过敏试验结果并在注射单和处方与病历上注明阴性。同时在液体瓶签上有醒目标志或用红色中性笔书写患者姓名、药品名称及剂量。八、产房查对制度1)产妇分娩后,助产士将新生儿给母亲辨认性别。2)助产士写好新生儿手圈带,包括床号、姓名、出生时间,经产妇辨认无误后系在新生儿手腕上。3)助产士在新生儿病历上盖上新生儿脚印和母亲手指印,在婴儿包被外别上鉴别牌,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体重、分娩方式。4)助产士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查对制度,交代产妇分娩情况、新生儿出生情况,并共同查看新生儿鉴别牌、手圈带、性别及一般情况。九、新生儿查对制度1)给新生儿注射、用药时除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查对原则外,还必须查对新生儿胸牌(母亲床号、姓名、新生儿性别、出生日期、时间、出生体重)、手腕标识(母亲姓名、床号、新生儿性别),两处查对无误后方可实施操作。2)新生儿沐浴、抚触、游泳后回病房时,须核对母亲床头卡,新生儿胸牌、手腕标识上的床号、母亲姓名。母婴核对无误后再入母婴同室。3)在母婴同室内新生儿更衣时或母婴出院更衣时,须核对新生儿床头卡、胸牌中的母亲床号与姓名,新生儿性别与手腕标识上的内容,核对无误后方可出院。
本文标题:3.1.2.1护理查对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103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