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词解释:林木遗传育种:指在遗传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林木的特性及其遗传变异规律,进而研究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利用这种遗传和变异,为人类的需要服务。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同座位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突变子:它是性状突变时,产生突变的最小单位。即一个基因内部能造成可遗传的表型变化的最小的结构单位。重组子:在发生性状的重组时,可交换的最小单位。一个交换子只包含一对核苷酸。连锁不平衡:指在某一群体中,不同座位上某两个等位基因出现在同一条单元型上的频率与预期的随机频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周期蛋白:指是一类呈细胞周期特异性或时相性表达、累积与分解的蛋白质,它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共同影响细胞周期的运行。转座子: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转座(因)子是基因组中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可以通过切割、重新整合等一系列过程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非编码RNA:指的是不被翻译成蛋白质的RNA,如tRNA,rRNA等,这些RNA不被翻译成蛋白质,但是参与蛋白质翻译过程。RNAi:(RNAinterference)即RNA干涉,是近年来发现的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的生物学现象,是由双链RNA(dsRNA)介导的、由特定酶参与的特异性基因沉默现象,它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翻译水平上阻断基因的表达。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染色质);其本质是脱氧核甘酸,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染色质:是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由核内的DNA与组蛋白、RNA、非组蛋白蛋白质等结合形成。广义遗传力:基因型方差与表现型方差之比。狭义遗传力:加性效应方差与表现型方差之比。遗传距离:1910年,MorgenTH提出假设:假定沿染色体长度上交换的发生具有同等的几率,那么两个基因位点间的距离可以决定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重组染色体的发生率,即重组分数。重组分数的数值将随着两位点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它是构建物理遗传图谱的基础,也是利用连锁分析将基因序列从染色体上搜寻出来的位置克隆法的基础。人们规定同一染色体上两个位点间在一百次减数分裂发生一次重组的机会时,即Q=1/100时定义两位点间的相对距离为一个cM(centimorgan)。基因连锁图:一种依据基因间的交换值或重组值,表示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简单线性示意图。遗传图谱:是以具有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为路标,以2个位点的交换率为图距的图谱。物理距离:遗传标记:是指可以稳定遗传的、易于识别的特殊的遗传多态性形式。主要包括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同工酶标记和分子标记。理想的分子标记特点:①多态性高、②表现共显性、③在基因组中大量存在且分布均匀、④选择中性、⑤检测手段简单快速且容易观测记载、⑥成本低和实验重复性好。基因组学:是对基因和遗传信息在基因组上如何组织以及如何决定基因功能的研究。可分为结构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研究细胞内基因组转录产生的全部转录物的种类,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学:指研究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的科学。代谢组学: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的研究方式,其研究对象大都是相对分子质量1000以内的小分子物质。表型组学:研究生物体整个表型形成的机制。蛋白质组学:研究细胞内全部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反求遗传学: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建立了体外定点突变,通过该技术可以对基因进行定点突变来研究其功能即表型的改变。从性遗传:有些基因虽然位于常染色体上,但由于受到性激素的作用,因而使得它在不同的性别中表达,这种遗传现象被称为从性遗传。伴性遗传:遗传学上,将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限性遗传:有些基因并不一定位于性染色体上,但它所影响的特殊性状只有在某一性别中出现,这种遗传方式叫限性遗传。基因组印记:来自父母双方的同源染色体或等位基因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子代中来自不同性别亲体的同一染色体或基因,当发生改变时可以引起不同的表型,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基因组印记。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基因的集合。基因频率:是在某一繁殖群体中某种特定类型的等位基因与此基因座位中全部等位基因总和的比例。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中某基因型个体数占全部个体数的比例。基因组:指一个物种单倍体细胞内所有基因和基因间序列的总称基因家族: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基因簇:基因家族的各成员紧密成簇排列大段的串联重复单位,定位于染色体的特殊区域。表达序列标签:测定基因转录产物mRN,A反转录产生的互补DNA即cDNA。DNA芯片技术:是在一小块硅片上进行微阵列分析,芯片上铺有密集的具有特定碱基序列的探针,提取待测目标DNA后,切成长短不一的片段,经荧光化学标记后,注射到嵌有芯片的载体上,由于DNA和探针杂交的程度与荧光强度有关,因此经过激光扫描,即可根据荧光强弱测出被检测序列的变异。实现这种分析的关键是能在芯片上高密度原位合成大量不同的寡核苷酸探针,以及实现杂交后的荧光检测和计算机分析。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科研上,微阵列DNA芯片在理论上可以提供足以检出任何SNP的探针,并通过杂交检出基因组中的cSNP活SNP。细胞全能性: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细胞命运定向:是指某种定向限制了细胞及其有丝分裂后代的全能型潜力,使其只能发育成它原有潜力的一部分。细胞分化:是指一个生物的细胞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生化特性上发生稳定差异的过程。单核苷酸多态性:是指一物种不同个体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群体:指一群相互交配的个体,其基因的传递是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群体:供育种工作选择使用的林木群体。包括天然林、未经改良的人工林,以及谱系清楚的子代林,由数千个基因组成。育种群体:由基本群体中选出的具有所需性状特点的林木组成,一本包括数百个基因型。生产群体:指大量繁殖生产用种子或穗条的群体,一般由几十个优良基因型组成。遗传资源:也称为基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对于栽培植物又称为种质资源或品种资源。非随机交配的方式有选型交配和近亲交配。有效群体大小:指在某世代中,群体中实际上进行繁殖的个体数目。奠基者效应:是指基于很少几个最初建立者的新群体的定居过程。瓶颈效应:是指在世代交替过程中最小有效群体数量的效应。遗传漂变:在小群体中由于机会的因素而产生的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即某些等位基因不被取样而从后代中消失。中性变异:是指那些对生存既无益也无害的变异性状,其中有分子水平的也有个体水平的。中性突变:在一类碱基替换突变中,虽然产生了不同的氨基酸,但这个新的氨基酸与原来的氨基酸有类似的机构和性质,因而并没有改变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称为中性突变。遗传增益:通过选育可能或实际获得的性状改良程度,是选择差与遗传力的函数。核心种质:保存的种质资源的一个核心子集,以最小少数量的遗传资源最大限度地保存整个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代表了整个群体的地理分布。
本文标题: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115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