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11T 150.1-2019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育种
ICS65.020.30B43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50.1—2019代替DB11/T150.1―2002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第1部分:育种Specificationofdairycattlefeedingmanagementtechnology-Part1:Breeding2019-06-18发布2019-10-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1/T150.1—2019I目次前言...........................................................................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14育种方案...........................................................................25育种目标...........................................................................25.1外貌特征.......................................................................25.2体高、体重.....................................................................25.3生产性能.......................................................................36育种资料的记录.....................................................................36.1牛只编号.......................................................................36.2系谱...........................................................................36.3泌乳牛生产性能测定.............................................................47优秀公、母牛的选择.................................................................47.1优秀母牛的选择.................................................................47.2优秀种公牛的选择...............................................................48体型鉴定...........................................................................49选配...............................................................................59.1一般要求.......................................................................59.2选配方法.......................................................................5DB11/T150.1—2019II前言DB11/T150《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育种;——第2部分:繁殖;——第3部分:饲养与饲料;——第4部分:卫生防疫。本部分为DB11/T150的第1部分。本部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DB11/T150.1―2002《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第1部分:育种》,与DB11/T150.1―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3157、GB/T35568、GB/T35569和NY/T1450(见2);——删除了DHI、谱系、后裔测定、体型线性鉴定、表型值、性状、表现型(见2002年版的3.1、3.2、3.3、3.6、3.10、3.11和3.13);——增加了测定日模型的定义(见3.3);——修改了体细胞数的定义(见3.7,2002年版的3.12);——删除了第四章育种组织(见2002年版的4);——修改了体高、体尺和产奶量参数(见5.2和5.3.1,2002年版的6.2和6.3.1);——修改了母牛编号规则和进口牛编号原则(见6.1.1和6.1.2,2002年版的7.1.1);——删除了牛只来源的国别代号标准内容(见2002年版的7.1.3);——删除了第七章中育种报表(见2002年版的7.2.5);——修改了泌乳牛生产性能测定的内容(见6.3,2002年版的7.3);——删除了优秀母牛的选择原理(见2002年版的8.1.1)——修改了优秀母牛的选择(见7.1,2002年版的8.1.2);——删除了对种子母牛的规定(见2002年版的8.1.4);——修改了优秀种公牛的选择(见7.2,2002年版的8.2);——修改了第八章体型鉴定(见8,2002年版的9);——增加了一般要求(见9.1);——删除了选配原则(见2002年版的10.1);——修改了选配方法(见9.2,2002年版的10.2);——删除了附录A中的育种表格(见2002年版的表A.1~表A.8)。本部分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部分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奶牛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林、李艳华、韩广文、麻柱、李德勇、陈绍祜、肖炜、赵凤、楚康康、朱子岳、钟代彬、陈立文、张建聪、高耀超、施亮、侯自鹏、杨宇泽。本部分所代替的的标准历次发布情况为:——DB11/T150.1―2002。DB11/T150.1—20191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第1部分:育种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奶牛育种方案、目标、资料记录、优秀公母牛选择、体型鉴定和选配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本部分适用于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的育种工作,其他奶牛品种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157中国荷斯坦牛GB/T35568中国荷斯坦牛体型鉴定技术规程GB/T35569中国荷斯坦牛公牛后裔测定技术规程NY/T1450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近交系数inbreedingcoefficient某一个体由于近交而造成的任何一个位点上具有两个同源相同等位基因的概率,亦即形成该个体的两个配子间的相关系数。3.2动物模型BLUP法bestlinearunbiasedpredictionbasedonanimalmodel应用动物模型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是一种估计种畜个体育种值的遗传评估方法。3.3测定日模型testdaymodel基于测定日记录进行种畜遗传价值评估的遗传模型。3.4选配selectivemating选择最适的公、母畜进行交配,产生符合要求的后代。DB11/T150.1—201923.5育种值breedingvalue个体作为种畜对后代群体所能提供的遗传贡献,是控制一个数量性状的全部基因的加性效应值。3.6乳用特征dairycharacter与产奶性能有联系的体型特征。3.7体细胞数(SCC)somaticcellcount指每毫升牛奶中的细胞总数,多数是白细胞,通常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和少量乳腺组织上皮细胞等组成,约占牛奶体细胞数的95%,其余是乳腺组织死去脱落的上皮细胞。体细胞数高低是识别和监控奶牛乳房健康状态的一种指标。4育种方案参照《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实施。5育种目标5.1外貌特征5.1.1外观毛色黑白花或红白花,皮薄有弹性,各部位匀称。头颈结合良好,体躯长、宽、深,肋骨间距宽、长而开张;胸深、宽,背线平直;尻部长、平、宽;四肢结实,蹄质坚实,蹄底呈圆形。5.1.2头部母牛清秀,公牛有雄相。5.1.3腹部母牛腹大而不下垂,公牛适中。5.1.4乳房母牛乳房细致,乳静脉明显,乳房大而不下垂,前伸后延,附着良好,乳头大小适中,垂直呈柱形,间距匀称。5.2体高、体重公牛和母牛不同月龄的体高、体重标准见表1。DB11/T150.1—20193表1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体高、体重年龄公牛母牛体高cm体重kg体高cm体重kg6月龄118±1.74223±12.02105±2.39176±14.5712月龄130±4.19345±27.52124±1.84336±19.1418月龄136±9.73605±28.55130±2.12445±35.35成年174±8.721031±97.62140±4.19578±66.915.3生产性能5.3.1产奶量在一般饲养条件下,母牛305d产奶量(下限):——一胎7500kg;——二胎8000kg;——三胎8500kg。5.3.2乳脂率胎次平均不低于3.5%。5.3.3乳蛋白率胎次平均不低于3.0%。6育种资料的记录6.1牛只编号6.1.1母牛编号共12位数字,分4部分组成:——第1部分:地区编号二位数,北京为“11”;——第2部分:牛场编号四位数,编号由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第3部分:出生年度后两位数;——第4部分:年内出生顺序号四位数。6.1.2公牛编号共8位数字,分3部分组成:——第1部分:公牛站编号三位数,由专门登记机构提供;——第2部分:公牛出生年度编号,由二位数字组成,统一采用出生年度的后两位数,例如2007年出生即写成“07”;——第3部分:公牛年内进站编号,由三位数字组成,由公牛站自行编制。6.1.3标记形式应为双耳佩戴耳标。6.1.4牛只佩戴耳标后,应拍照登记。6.2系谱6.2.1记录应及时、准确,由专人负责记录并妥善保管。DB11/T150.1—201946.2.2各奶牛场可根据生产和管理需要,制作奶牛纸质版系谱或电子版系谱,牛只出生后当日填写内容:——牛只本身基本情况:·牛只编号;·花片特征(照片);·出生日期;·性别;·初生重量。——系谱记录:·三代亲本牛号及信息。6.2.3应根据牛只不同发育阶段,填写体尺、体重、外貌鉴定结果。6.2.4应按泌乳月填写生产性能(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记录,不应按自然月份填写。6.2.5检疫后应填写检疫记录。6.2.6牛只调出、出售时,系谱应随牛带走。牛只死亡、淘汰时,应记录终生产奶量,系谱存档。6.2.7填写系谱时,字迹应清楚,不应涂改。6.3泌乳牛生产性能测定应按照NY/T1450的规定执行。7优秀公、母牛的选择7.1优秀母牛的选择7.1.1本身一胎产奶量10000kg以上,二胎产奶量11000kg以上;乳脂率3.6%以上;乳蛋白率3.0%以上;体型优秀;符合GB3157的相关要求。7.1.2系谱父系、母系的生产性能和体型优秀,遗传性能稳定,不携带遗传缺陷有害基因。7.1.3育种值应根据基因组遗传评估、动物模型B
本文标题:DB11T 150.1-2019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育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14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