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T 1214-2010 无公害平菇生产技术规程
ICS67.080.20B31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214—2010无公害平菇生产技术规程文稿版次选择2010-07-09发布2010-08-09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214—2010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菜篮子工程办公室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肥东县蔬菜办公室组织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世昙、许诗群、李化武、林怀忠、赵万远。DB34/T1214—20101无公害平菇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平菇栽培场地、菌棒生产、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袋式熟料栽培的无公害平菇生产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9172平菇菌种NY5010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99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标准袋装料的筒袋标准规格为22cm×42cm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膜筒袋(22cm是双层平折宽度),厚度0.03mm~0.04mm。3.2荫棚墙式立体栽培平菇菌袋按照一定的密度整齐码放在棚内地面上,采用菌袋两端出菇的栽培模式。4栽培场地4.1场地选择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010要求。4.2场地整理平整场地,清除杂物,安装喷灌设施;栽培场地的周围开挖排水沟,沟宽×沟深以120cm×30cm为宜。DB34/T1214—201024.3菇场设备喷雾器、干湿温度计、注水器、储水装置。4.4荫棚墙式立体栽培菇棚荫棚高一般为2.0m~2.7m,棚地面宽一般为6.0m~7.0m,荫棚长度一般为30m~50m。棚中间留宽0.5m~0.7m的操作道,道两边分行码放菌袋,行间留操作道,每行菌袋分层码放。5生产季节及品种选用5.1品种符合GB19172要求。5.2中低温菇:制袋(棒)期为8月~10月,培养期为8月~11月,出菇期为9月~翌年5月。5.3高温菇:制袋(棒)期为4月~5月,培养期为4月~6月,出菇期为5月~8月。6菌袋生产6.1菌袋生产工艺流程备料(各种原辅培养料、材料、工具等)→配料→拌料→装袋→扎口→灭菌→冷却→接种→培养管理6.2培养料要求培养料符合NY5099要求。棉籽壳应干燥、无块状、无虫、无霉变;稻草要求色泽金黄,当年采收并经过粉碎。6.3配方棉籽壳70%~80%、稻草10%~15%、麦麸5%~15%、生石灰1%~3%。6.4拌料各种培养料均匀混合,调节水分含量在60%~65%,即用手紧握培养料,以指缝间见水珠而不下滴为宜。pH值保持在8~9。6.5装袋扎口6.5.1设备专用装袋机装袋并扎口。6.5.2菌袋湿重标准菌袋湿重2.00kg~2.25kg。6.6灭菌料温达100℃后,保持12h~14h。6.7棚体消毒DB34/T1214—20103出菇期结束后,将菌袋从菇棚内清理干净。揭去大棚上的覆盖物,暴晒杀菌。地面撒生石灰并平整。在新的菌袋生产前进行严格消毒,每立方米设施用40%甲醛17ml和98%高锰酸钾14g混合产生气体消毒8h。6.8冷却在消毒后的出菇棚内冷却至28℃以下。6.9接种接种工艺流程:棚内消毒→菌种预处理→菌袋两端打穴→接种→菌袋培养。6.10码放方式在温度适宜时(30℃以下),码放方式为:底层17袋,共码5层,依次往上递减1袋,每垛75袋,每行码两垛,中间和行间皆留操作道,码放数量,温度高时(超过30℃),应减少码放层数,2层~3层为宜,。一般秋冬季码放标准袋20000袋/667m2,夏季码放标准袋10000袋/667m2。6.11培养管理6.11.1培养条件接种后3d内,保持出菇棚密闭,减少通风,保持棚内空气湿度60%~70%。3d后,逐渐增加通风次数和通风时间。在23℃~25℃时,不改变码放方式,保持温度;30℃以上时,减少码放层数或者采用“井”字型码放2层~3层,以降低菌袋堆温度,并适时、适量通风,避免直射光直接照射。6.11.2检查及处理在菌袋接种7d后进行。如发现链孢霉等严重的霉菌污染,应及时掩埋或焚烧处理,其他被污染的菌袋,重新灭菌后作为栽培料再次利用。6.11.3菌袋培养期按照不同的栽培品种,培养期一般在20天~35天。6.12成熟指标整个菌袋充满白色菌丝,菌丝长势均匀洁白度较一致,培养料呈米黄色,手压菌袋具有弹性。7出菇管理7.1流程挖去接种穴处的菌种→增加湿度→加大温差,刺激出菇→通风控湿→采收→菌袋通风养菌→温差刺激→采收→菌袋通风养菌→补水→温差刺激→重复管理。7.2环境条件7.2.1温度中低温菇栽培宜为16℃~22℃;高温菇栽培宜为24℃~28℃,超过30℃时就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并改变码放方式。刺激出菇的温差应在10℃以上。DB34/T1214—201047.2.2湿度菇棚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为宜。7.2.3通风菇棚通风1次/d~2次/d,每次通风时间10min~20min,保持菇棚空气新鲜。高温、高湿时,通风次数和每次通风时间应增加;低温、低湿时,则相应减少。7.2.4光照遮荫度以65%~70%为宜。8病虫害防治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8.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好、产量高的菌种。采用科学的培养料配方。适时栽培。科学管理。8.2物理防治人工捕捉害虫,人工除去病斑、罹病子实体。栽培场所出入口安装防虫网,防止螨类、菇蝇、跳虫等害虫迁入。8.3化学防治禁止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科学使用农药,遵循GB4285、GB/T8321(所有部分)用药准则。9采收平菇子实体成熟,菌盖充分展开,颜色由深变浅,菌盖边缘韧性好、破损率低,菌肉厚实肥嫩,菌柄柔软,应进行采收。采前12h不能喷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34T 1214-2010 无公害平菇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15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