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T 1869-2013 有机鲢鱼鳙鱼 苗种培育技术规程
ICS65.150B52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869—2013有机鲢鱼鳙鱼苗种培育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ultivatingfryandfingerlingoforganicsilvercarp&bigheadcarp2013-04-07发布2013-04-07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869—2013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舒城县万佛湖渔业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韦众、陈荣宁、丁淑荃、鲍传和、刘永福、杨启超、陈礼银、张施安、朱团结、白宏祥。DB34/T1869—20131有机鲢鱼鳙鱼苗种培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鲢鱼、鳙鱼苗种培育的养殖场所选址、苗种培育、质量管理手册及养殖档案记录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有机鲢鱼、鳙鱼生产的苗种培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9630.1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GB/T19630.4有机产品第4部分:管理体系NY/T755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SC/T1008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19630.1、NY/T755和SC/T1008规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养殖场所选址4.1要求养殖场地近三年内未施用过禁用药物和化肥。水体底质及周边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和GB/T18407.4的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应符合GB3838的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的要求;养殖水体应符合GB11607和NY5051的规定。4.2环境养殖场周边无废水处理不达标的工厂,所有企业排放的污水应符合GB8978的规定。四周植被良好,光照充足。选址要符合GB/T19630.1的要求。DB34/T1869—201325苗种培育5.1原则5.1.1健康的养殖方式通过降低鲢鱼、鳙鱼的放养密度(不高于常规养殖的80%),增殖螺、蚌类等,增加养殖水体的生物多样性,维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改善水质条件,培育天然饵料,优化日常管理等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整个过程不得采用永久性增氧和过度投饵施肥的方式提高产量。5.1.2符合有机产品认证标准饵料和药物等投入物以及与有机标准相关的要素应符合GB/T19630.1要求。5.2鱼苗来源鱼苗主要来源于天然捕捞或人工繁殖。人工繁殖的鱼苗来自经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可的省级以上(含省级)水产原、良种场。5.3鱼苗运输鱼苗鳔充气(现腰点),卵黄基本消失,能开口摄食时即可运输。5.3.1运输工具专用鱼苗氧气袋为双层透明聚乙烯塑料袋,规格为长70cm~80cm,宽35cm~40cm,容积20L~25L。要求塑料袋对鱼苗没有直接或潜在的危害。5.3.2运输用水水质清新,溶解氧5.0mg/L~8.0mg/L,pH值7.0~8.0,其他各指标符合GB11607和NY5051的规定。运输用水水温接近当地水温,多在20℃~25℃,温差控制在±2℃内。5.3.3运输时间运输时间包括鱼苗装袋、运输和鱼苗投放,运输时间尽量缩短,应控制在12h以内。5.3.4运输方法5.3.4.1装袋方法a)袋内装水1/3,约7kg~10kg。b)装鱼苗,密度取决于运输时间和温度。鱼苗装运密度与运输时间见表1。c)把袋中空气挤出后,充入医用氧气,并用橡皮筋扎紧袋口。d)将塑料袋平放于专用纸箱中。表1聚乙烯袋充氧运输鲢、鳙鱼苗的装运密度与运输时间关系表(水温20℃~25℃)运输时间(h)≤33~66~99~12装运密度(万尾/袋)18~2015~1812~1510~12注:实际装运密度应根据鱼苗体质、水温高低、天气状况等作适当增减。DB34/T1869—201335.3.4.2注意事项a)塑料袋装箱时应轻拿轻放,避免在地上拖、摔,以防破裂。b)充氧要适当,以饱满有弹性为度,特别是高温或空运,不能过饱,以防爆裂。c)充氧不应用工业氧。d)运输途中应密切注意有无漏气漏水的地方,若有要及时进行粘补或更换新袋。e)运输前或运输时不应使用化学合成的镇静剂。f)运输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使鱼苗保持健康活泼状态。5.4放养前的准备放养前的准备包括池塘、池塘清整、注水和施基肥,其他准备工作参照SC/T1008规定执行。5.4.1池塘条件a)鱼苗池(夏花培育池)面积应在0.3hm2~0.6hm2,水深1.2m~1.5m。一龄鱼种培育池面积应在0.5hm2~2hm2,水深1.5m~1.8m。二龄鱼种培育池面积应在1hm2~10hm2,水深2.0m~3.5m。b)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0cm~15cm。池塘底质应符合GB18407.4的要求。c)进排水渠(口)分开,有独立完善的进排水系统。5.4.2池塘清整苗种放养前排干池水,清除多余淤泥,曝晒7d以上。根据实际情况,再选择用生石灰、茶籽饼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方法见表2。禁止使用违禁药物清塘。表2鱼塘常用清塘消毒方法清塘物质水位(m)用法用量(kg/hm2)药效时间(d)0.1在池塘边挖坑或在木桶中放入生石灰并加水溶化,趁热向池中均匀泼洒去渣石灰浆900~1200生石灰(块灰)1.0在岸边将生石灰溶化,趁热全池均匀泼洒1800~21007~100.1270~350茶粕(8%~12%皂角甙)1.0将茶籽饼敲成小块,加水浸泡,24h后连渣一起全池均匀泼洒550~7005~8漂白粉(有效氯30%)0.1将漂白粉加水溶化后,立即全池均匀泼洒75~1504~55.4.3注水施基肥5.4.3.1注水采取前期浅、后期深的注水方式。清塘2d~3d后,鱼苗池先注水至0.5m~0.6m深;鱼种池注水至0.8m~1.0m。注水时用筛绢网过滤,严防其他生物进入;后逐步加水至正常水位。5.4.3.2施基肥放鱼前3d~5d,施用腐熟并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肥,用量为3000kg/hm2~4000kg/hm2,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严禁施用人粪尿、化肥和未经处理的畜禽粪。DB34/T1869—201345.5培育5.5.1夏花鱼种培育5.5.1.1鱼苗放养采取鲢、鳙分开单养的方式。若是由鱼苗直接培育至夏花,一次放足,密度控制在100万尾/hm2~120万尾/hm2。若是由乌仔(1.6cm~2.0cm)培育至夏花,则放养密度为30万尾/hm2~40万尾/hm2。运输水温与池塘水温不超过±2℃时鱼苗方能下池。放养具体方法参照SC/T1008。5.5.1.2投饲与追肥鱼苗放养后,每天每公顷水面用黄豆30kg~40kg,加水泡发后磨成豆浆,分2次全池泼洒;7d后黄豆增至每公顷水面40kg~50kg。严禁使用转基因大豆。池水透明度以25cm~30cm为宜。水质过瘦需适当追加处理过的有机肥,用量控制在1000kg/hm2~1500kg/hm2。5.5.1.3日常管理按照SC/T1008规定执行。5.5.1.4出池5.5.1.4.1拉网锻炼经过20d左右,鱼苗长至夏花(约3cm)时即可出池。为减小夏花鱼种的应激反应,出池前应进行拉网锻炼,具体方法参照SC/T1008规定进行。5.5.1.4.2出池起网时夏花鱼种不可过度密集,计数时采取带水操作。若夏花鱼种出池规格不整齐,需用鱼筛分选。为了增强鱼种抗应激能力,出池可参照以下几点进行:a)出池前2d停止投饲施肥,以减缓鱼类的基础代谢,减小鱼类对溶氧和水质的要求,可以降低鱼类应激反应。b)高温季节,可在拉网前3d~5d提前使用规范厂家生产的芽孢杆菌、EM菌、底质改良剂等微生态制剂,改善水体环境。c)需长途运输时,拉网前5h~12h可使用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纯中药抗应激产品,以有效促使鱼体收缩鳞片,增加体表分泌粘液,增强抗应激能力。5.5.2一龄鱼种培育5.5.2.1夏花鱼种放养待清塘物质药性消失,水体饵料生物丰富时投放夏花鱼种。放养时间大致在5月底至6月初。养殖方式采取鲢鱼、鳙鱼同池混养,鲢鳙放养比例为7︰3或6︰4。放养密度控制在10万尾/hm2~12万尾/hm2。鱼种放养前需进行消毒,当水温20℃~25℃时,用3%~4%浓度的食盐水浸浴消毒3min,并将水温温差控制在±2℃内。5.5.2.2投喂饲料DB34/T1869—201355.5.2.2.1投饲原则投饲要做到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5.5.2.2.2饲料要求以天然饵料为主,可适当辅以农副产品的精料作补充。不得使用商品配合饲料。具体饲料要求以GB/T19630.1为准。5.5.2.2.3饲料加工方法将豆饼或菜籽饼放于容器中,加水浸泡12h~15h。翌日早晨用粉碎机粉碎,然后加水调拌至手捏饲料成团,不易散开为宜。5.5.2.2.4投饲方法日投饲率为3%~5%,分上、下午两次投完,并根据天气、水温和鱼吃食情况酌情增减。每万尾鱼种设饲料台一个,饲料台在水面0.5m深处。投饲时将加工好的饲料捏成团,投于饲料台上。5.5.2.3追施有机肥5.5.2.3.1原则追施肥要做到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吃食。秋冬季不施肥或少施,阴雨天不施肥,水色浓不施肥,吃食差不施肥。严禁施化肥,有机肥要符合GB/T19630.1的要求。5.5.2.3.2追肥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每隔3d~5d追肥一次,用量为900kg/hm2~1200kg/hm2。水体透明度控制在25cm~35cm。5.5.2.4日常管理按照SC/T1008规定执行。5.5.2.5鱼病防治5.5.2.5.1原则疾病防治应遵循以下几点,并符合GB/T19630.1标准。a)应通过优化管理措施而不是药物预防来保证鲢鱼和鳙鱼的健康生长。b)适当降低放养密度,改善溶氧条件,提高水体质量,增强鱼体自身免疫力,使得鱼种少生病、不生病。c)应使用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天然药物进行鱼病防治,禁止使用抗生素、化学合成物、激素和转基因药品。用药准则见NY/T755。d)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与没有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5.5.2.5.2预防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a)池塘消毒:在放养之前,利用生石灰、漂白粉或茶粕对池塘底泥进行彻底消毒。b)鱼种消毒:鱼种在转塘时,利用食盐、高锰酸钾对鱼体药浴进行消毒。DB34/T1869—20136c)工具消毒:在鱼病流行季节,利用太阳暴晒、漂白粉浸泡对饲料台、食场、船只、网具和海捞、下水裤等进行定期消毒。在培育过程中,一般不对池塘水体进行药物消毒预防,也不准长时间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5.5.2.5.3治疗——发现鱼病,立即隔离,及时诊断,积极治疗。治疗具体方法参照NY/T755进行。——首先使用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中草药等天然药物治疗。——天然药物治疗无效后,在隔离的前提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使用过常规渔药的鲢鱼、鳙鱼需经过所用药物休药期的2倍时间后方能继续视为有机苗种。5.5.2.5.4出池出池时间冬季,方法为拉网捕捞。具体参照5.5.1.4。5.5.3二龄鱼种培育5.5.3.1水面要求二龄鱼种培育使用常规池塘或利用现成的土拦库湾进行。土拦库湾要求湾底平坦,坝顶高于水库历史最高水位。其他条件同5.4.1。库湾清整同池塘,宜采用带水消毒,具体参照5.4.2进行。5.5.3.2施基肥同5.4.3.2。5.5.3.3一龄鱼种放养二龄鱼种可以采用生态立体化混养方式,搭配其他种类。5.5.3.3.1搭配原则生物多样,共生互利。搭配品种基本要求:a)要求性情温和,非滤食性,不与鲢、鳙争食,更不能捕食鲢、鳙苗种。b)栖息水体下层或底层,不能挤压鲢鱼、鳙鱼的生存空间。c)种类以不超过4种为宜。d)搭配的鱼类不宜超过总投放量的10%。e)搭配的鱼
本文标题:DB34T 1869-2013 有机鲢鱼鳙鱼 苗种培育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155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