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4T 2998-2017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治技术规程
ICS 11.220B41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998—2017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preventionandcureofPorcineinfectiouspleuropneumonia文稿版次选择2017-12-30发布2018-01-3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998—2017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安徽浩翔农牧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浩翔农牧有限公司、安徽杜洛克种猪育种有限责任公司、颍上庆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裴、李郁、高亚飞、谢玉洁、崔文竹、魏建忠、殷宗俊、赵顾、张晓东、王希春。DB34/T2998—20171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本标准适用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17823集约化猪场防疫基本要求GB/T17824.2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GB/T17824.3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NY/T537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诊断技术NY/T116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1952动物免疫接种技术规范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T5030无公害农产品兽药使用准则SN/T1447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检疫技术规范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0]33号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3诊断3.1临床诊断3.1.1流行特点3.1.1.1各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通常以2~5月龄、体重为30~60kg的猪较为多发,以3月龄猪最为易感。3.1.1.2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猪场或猪群之间的传播,多数由于引进或混入带菌猪、慢性感染猪所致。3.1.1.3气源感染为主要传播途径,通过猪只之间的直接接触或短距离的飞沫小滴传播。病原菌主要存在于患猪的扁桃体、支气管、肺脏和鼻腔中。病菌通过飞沫传播,通过呼吸道传播,拥挤和通风不良可加速传播。小啮齿类动物和鸟类也可能传播本病。3.1.1.4本病多在4月~5月和9月~11月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气温骤变、湿度过高、饲养环境突然改变、密集饲养、通风不良、混群、转群及长途运输等诱因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和流行。DB34/T2998—201723.1.1.5本病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有时也发生暴发流行;该病的暴发流行与环境应激或肺部其他病原菌的共存有关。3.1.2临床表现类型及症状3.1.2.1最急性型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表现为在相同或不同的围栏内1头或多头猪突然发病,高烧达到41.5℃,精神沉郁、厌食,并出现短期腹泻和呕吐。早期被感染猪只站立时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仅鼻、耳、眼、腿上的皮肤乃至全身出现发绀,后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张嘴呼吸,呈犬坐姿势,直肠温度明显降低。濒死时,在嘴和鼻孔通常出现大量的浅血色泡沫及鼻涕。初生仔猪多为败血症死亡。3.1.2.2急性型发病较急,表现为患病猪体温上升至40.5℃~41℃,皮肤发红,不愿站立,精神沉郁,厌食,不愿饮水。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常伴有呼吸困难、咳嗽、且有时用嘴呼吸。上述症状在发病的24h内表现明显,若不及时治疗,通常于发病后2~4d内死亡;耐过者,临诊症状逐步减轻,可逐渐康复或转为亚急性或慢性。3.1.2.3亚急性或慢性型临诊症状较轻,多于急性型后出现。此期患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出现间歇性咳嗽,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体重下降。病猪不愿走动。在首次暴发本病时母猪还可能出现流产。个别猪可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中耳炎以及不同部位出现囊肿。且在慢性经过猪群中常存在隐性感染猪,一旦呼吸道继发感染其他病原(如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等)可使症状加重。3.1.3病理变化3.1.3.1最急性型通常无明显的特征性病变。在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同时可见浅色混血黏液性分泌物。在肺的切面中也会出现血样泡沫;在最急性型的病例后期,肺炎的区域变成暗红紫色且变硬,切面较脆且有弥散性出血和坏死。3.1.3.2急性型可见明显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纤维蛋白及纤维素性出血或纤维素性坏死性支气管肺炎,并在支气管和肺脏有不规则的充血、纤维素性渗出。随着病程的延长,纤维素性渗出物将覆盖胸膜和肺表面,肺与胸膜大面积粘连,使得尸检时难以将肺脏与胸膜分离。3.1.3.3亚急性或慢性型出现纤维性胸膜炎且发生纤维变性,牢固地黏附于内脏和胸膜壁上,且肺浆膜和胸壁不均匀性增厚。另外,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可见肿大,并有轻度出血。3.2确诊3.2.1病原学检查3.2.1.1细菌分离鉴定:按照NY/T537的规定执行。3.2.1.2聚合酶链式反应诊断:按照SN/T1447的规定执行。3.2.1.3动物接种:按照NY/T1952的规定执行。3.2.2血清学检查3.2.2.1补体结合试验:按照SN/T1447的规定执行。3.2.2.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按照NY/T537的规定执行。DB34/T2998—201734预防4.1猪场建设猪场建设防疫要求按照GB/T17823的规定执行。4.2环境卫生猪场环境质量控制按照GB/T17824.3的规定执行。4.3饲养管理4.3.1规模猪场坚持采用自繁自养的饲养方式,引进种猪应按照农医发[2010]33号的规定执行。对购入新猪应隔离观察30d,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4.3.2规模猪场及农户均实行全进全出制,每批进猪前、出栏后应对猪舍、饲槽、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清理完毕后空舍至少1周。及时清除粪便、垫草,按照NY/T1168的规定执行。对于猪舍和周边,结合春秋防疫和高温季节开展定期消毒和驱虫、灭鼠工作,保持猪圈的清洁卫生,减少各种应激。4.3.3猪舍的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应符合GB/T17824.2的要求。4.3.4水质应符合NY5027的要求。4.3.5饲料应符合GB13078的要求。饲槽要定期清洗、消毒,并防止被粪尿污染。4.4免疫接种4.4.1免疫接种技术按照NY/T1952的规定执行。4.4.2疫苗选择与使用根据地方流行的优势血清型,选择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疫苗或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二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5药物防治5.1发病时,应及时隔离病猪,进行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治疗,发病24~36h内有明显疗效,并且可显著降低死亡率。5.2对于易感猪只在每千克饲料添加土霉素0.6g,至少连续3~5d。5.3对于发病初期,可采用药物混饲给药。a)怀孕母猪每吨料中拌入盐酸多西环素150g、阿莫西林200g、泰妙菌素120g,于分娩前后各饲喂7d。b)种公猪每吨料中拌入盐酸多西环素150g、阿莫西林200g、泰妙菌素120g连用7d。c)育肥猪每吨料中拌入10%氟苯尼考150g、泰妙菌素120g连用7d。d)断奶仔猪每吨料中混入盐酸多西环素120g、泰妙菌素80g连续饲喂7d,同时配合每吨饮水混合阿莫西林150g饮用10d。5.4对于同群未发病猪群的紧急预防,可选用阿莫西林,混饮100~160mg/L水或拌料600~800g/吨料,连用5d。5.5当猪已不能采食和饮水时,应进行注射给药,可分别选用:——氟苯尼考注射剂:按20mg/kg体重肌内注射给药,在第一次给药后间隔48h再用药一次;——头孢噻呋注射液:按5mg/kg体重肌内注射给药,每日一次,连用3次;——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按2.5mg/kg体重肌内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次。5.6有条件的猪场,可用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DB34/T2998—201745.7药物的使用应符合NY/T5030的要求。6无害化处理及消毒措施尽早淘汰患慢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猪,病死猪和粪便、污染物等无害化处理和环境消毒均按照农医发[2017]25号的规定执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34T 2998-2017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治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15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