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货币和货币制度一、货币的定义和形态二、货币的微观功能三、货币的宏观功能四、货币制度货币的定义关于货币的本质或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货币是贵金属、是财富—认为货币是商品,必须有实际价值;—货币是贵金属,货币的实体必须以贵金属构成,货币的价值价值由其金属价值决定,金银天然就是货币;—货币是惟一的财富,国家要富强必须得到越来越多的金银货币。—是欧洲封建制度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重商主义的货币本质观。货币的定义2、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马克思对货币起源问题的分析中得出,适用于商品货币时期的一种看法;—货币是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货币是特殊商品,与其他商品的区别在于:—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成为一般的交换手段;—使用价值二重化,具有特殊的和一般的使用价值。—总之,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必须由货币表现。货币的定义3、货币是名目或符号—货币是商品价值的符号,是观念的计算单位,是一种票券,只是便利交换的技术工具,换取财富的要素;所以,—货币不具有商品性,没有实质价值,只是名目上的存在;—虽然货币是由贵金属铸造,但货币的价值是由国家权威规定的,货币不一定必须由贵金属充当。货币的定义4.货币是核算社会必要劳动的工具—商品价值量的实现最终以商品能否实现为货币来体现,向货币的转化是生产者的劳动得到社会承认的体现;—商品实现货币量的多少代表商品被社会所接受的程度;—货币通过价格机制调节市场运行:优质、稀缺商品换回更多的货币,劣质、过剩商品换回较少货币。货币的定义5、货币是普遍被接受的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能充当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是划分货币与其他资产的本质界线。—在划定的货币范围中,总有一部分能够立刻用以购买和支付,也有一部分不能立刻用以购买和支付。—在这种货币本质观的指导下,各国进行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的定义6、货币是流动性—1959年,英国的“拉德克利夫报告”涉及对货币定义的理解与货币范围的界定。—在大量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情况下,真正影响经济的不是狭义的货币供给,而是包括这一货币供给在内的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应该用流动性来定义货币,货币的范围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只有货币媒介功能的货币供给,而且要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创造的短期流动资产,这些流动资产不直接作为交易媒介,是充当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是能够最经济地产生重要影响的货币。货币的定义7、货币是信用关系的载体—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其功能在于媒介商品的实际交换,无论货币由什么材料充当,只要能够借助于它换得所需商品和劳务,人们就能接受它为货币。—因此,人们需要的是一种可以实现商品劳务交换的保证或信用,而不是币材本身。—人们对商品货币的信任建立在充当货币的商品具有十足价值基础上,否则就失去公信力。—人们对信用货币的信任取决于对国家信用的信任,信用是货币功能发挥的基础。总之,货币是交换商品劳务的手段,是持有者获得商品和劳务的权利的代表符号。货币的形态人们通常根据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来划分货币形态,应具备的性质为:价值比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从货币的发展历史看先后有三种货币形态:1.实物货币—生产力不发达,商品交换仅仅满足必要的生活和生产需要,既作为交换的媒介,又为大多数人生活和生产使用。—其特征为:都是劳动生产物,具有价值;是社会共同的需求对象,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是容易让渡的财产或本地稀有的外来商品。—时间长、影响大的有贝币(Wampum)、谷帛、牲畜、烟草等等,经常与其他形式的货币程度不一地并存;—实物货币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保存、携带不便、价值不稳定,不是理想的交易媒介。货币的形态2.金属货币—以金、银、铜等金属为材料的货币;—与实物货币相比价值稳定、易分割、易储藏;—金属货币采用过两种形式:A.以金属条块形式发挥货币作用的称量货币,使用时要称重量、鉴定成色;B.铸成一定形状并由统治者或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铸币。货币的形态3.信用货币—币材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甚至没有价值,只凭借发行者的信用而得以流通的货币。—银行券(banknote)是银行发行的可兑现纸质货币,由银行以贵金属为担保签发,交给持有人以保证可以随时兑换金属货币。其发行流通的基础是银行能随时按银行券票面金额兑现贵金属或贵金属货币的信用。—政府或国家强制发行流通的不兑现贵金属的纸质货币符号,其发行流通的基础是政府或国家保证其法偿力的信用。货币的形态4、电子货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出现的电子化支付工具。(实际上是现代货币支付的一种新形态)—通过电子网络储存和处理,无须借助纸质工具即可进行广泛支付的货币形式。—包括:预付卡、信用卡、网络支付工具。总体而言,人类社会的货币可以分为商品货币(commoditymoney)与完全由国家信用为担保的信用货币(fiatmoney)。货币的微观功能1.价值尺度—统一价值衡量: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互相比较,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境;—表现价值衡量: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即商品的价格。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价值的大小通过货币量即价格的变化来表现;—要比较不同的货币量需要确定货币本身的计算单位。货币的微观功能2.流通手段—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取代物物交换;—将商品的交换分离为卖和买两个阶段;—货币符号就可以充当交换、流通的媒介;—货币只是交换的手段而非目的;—货币符号充当交易媒介后,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一定的情况下,货币符号数量的多少,成为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货币的微观功能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其基础是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低成本便捷的财富贮藏形式;—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贮藏成为商品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货币贮藏的形式也在变化,以足值货币金银的形式贮藏价值到当今以信用货币作为价值贮藏的典型形态。货币的微观功能4.支付手段—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就是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产生于商品买卖与货币支付不同期,买卖关系转变为债权债务关系时;—等值的商品和货币在交换过程的两极不再同时出现,货币不再是交换的媒介,而是补充交换行为;—影响流通中的货币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不仅包括流通手段的量还包括支付手段的量;—现代商品经济中,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作用越来越大货币的微观功能5.国际货币(贵金属货币和国际货币)—是前四项职能跨越国界的延伸,具体表现为:A、国际间支付手段,平衡国际收支差额B、国际间购买手段,购买外国商品;C、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际间转移。—贵金属尤其是黄金作为世界货币有强大的生命力,纸质信用货币充当国际货币需要一定的条件。(国际金本位与纯粹信用货币两种情况)货币的宏观功能—实体经济是一切从事商品劳务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活动。—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价值不再由其他普通商品来检验和证明,货币成为唯一的价值表现形式,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经济联系都通过货币来实现,货币的使用范围无限扩大。—货币经济:一国以货币购买和支付的商品与劳务已经占交易总量的绝对比重,商品经济已经不能脱离货币而存在。货币的宏观功能关于货币作用于实体经济的认识:—约翰·劳在18世纪初时指出,经济发展有赖于贸易发展,而贸易发展有赖于货币的增加,当货币增加受到金属材料供应限制时,应由国家创办银行发行纸币,为经济发展提供货币支持。—熊彼特认为,银行的信用创造为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提供了必需的购买力,已经不是简单的信用媒介,而是一种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货币支持的机制。—凯恩斯及其后的经济学家认为,产量、价格、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受社会总供求均衡状况决定,而社会总需求则由一定的货币量及其流通状况所形成的货币购买力构成,因此,货币是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货币的宏观功能—总之,货币经济论者认为,现代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需要通过货币来实现,货币不仅是交易的媒介,而且是价值贮藏的手段,货币对实际经济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货币面纱论者认为: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实质上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便利交换的手段,对经济不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如同罩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货币只是随着实物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本身不是经济变化的动力。货币的宏观功能—作为社会总产品的存在和分配形式,财富积累的方式和规模可以摆脱实物形式的束缚;—作为开发和配置资源的工具;—作为推动实际产出和稳定经济的工具;—作为核算和反映宏观经济运行规模和质量的工具。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1、规定货币材料和规定货币单位—规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货币材料,不同的货币材料构成不同货币本位(standard),如金本位、银本位。—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如英国1816年正式实行金本位时规定货币单位名称“英镑”,1英镑含成色为11/12的黄金7.97克;—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有些国家规定货币的含金量或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固定比例;—黄金非货币化形势下,币值主要表现为本币对外币的比价。货币制度及其构成2、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是该国的法定价格标准;—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成的货币,是足值货币,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一致。—辅币是本位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其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是不足值的铸币。—信用货币条件下,主币和辅币不存在足值与不足值的区别。货币制度及其构成3、规定货币符号4、规定准备制度—准备制度是国家规定必须储备一定比例的金银、外汇作为货币发行和国际支付与清算保证的制度。—金本位制下,黄金准备是货币稳定的基础,其用途在于:.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作为扩大或紧缩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在国家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贵金属不再充当货币,黄金在准备金中的作用有限,外汇的比例更大。货币制度的演变各个国家都有其不同的货币制度类型,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货币制度类型。1、银本位制:以白银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银币是本位货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具有无限法偿力;辅币和其他货币为有限法偿,但可以自由兑换成白银;白银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许多国家中世纪已经实行,16世纪后盛行,1870年银价跌落后逐步退出;中国长期以白银作为货币,直到1933年法币改革。货币制度的演变2、金银复本位制—金银两种铸币被同时法定为本位货币,金银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国境,同为无限法偿,金银币之间、金银币与符号货币之间都可自由兑换。—平行复本位制:金币和银币之间不规定比价,两种货币的比价就是市场上生金银的比价;—双本位制:国家规定两种货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价流通;—跛行复本位制:随规定金币和银币都是本位币,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货币制度的演变—由于多种原因,金银法定比价不断与市场比价冲突,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的继续流通;—“格雷欣法则”(Gresham’Law):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退出流通,实际价值比较低的金属货币继续在流通执行货币职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引起经济紊乱;—流通中实际上只有一种货币发挥本位币作用。—自19世纪,英国等先后放弃了这种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演变3、金本位制18世纪末19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从复本位向金本位制过渡,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最早实行的是英国(1816年《金本位制法案》)。金币本位制19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货币本位制度。主要特点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生金造金币,金币熔黄金;—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保证币值稳定;—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国家主币法定含金量的比值即法定比价,统称“铸币平价”。货币制度的演变—金币本位制到第一次世界达战时崩溃。—主要原因有
本文标题: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17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