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021年7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探索地质灾害监管和避险管理方式调研报告工作总结经验做法观摩解说词明白纸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完善的预防体系、科学的应对举措、及时的救助安置,都能够有效降低灾害的破坏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人民群众构筑起安全“堡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就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到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调研,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平稳度汛。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我市地处山区,是省地质灾害易发市之一,具有灾害种类全、数量多、突发性强等特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省市领导批示和文件精神,分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重点和难点问题,听取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思想认识,始2终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时刻保持清醒认识和高度警觉,认真履职尽责,把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全力以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开展隐患排查3月至4月底,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全市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现状和发展趋势、危险区域划定、警示牌设置、防灾预案制定、防灾责任落实等情况逐点进行核查;组织县(区)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通过核查排查,摸清了底数,建立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台账。对排查中发现的警示标识缺失破损、内容不规范、位置不合理,避险场所选择不合理等问题,通知防灾责任单位进行整改,为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抽调33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11个组包联17个县(区),采取联合编组方式,按照“汛期不过、排查不止”的要求,持续对冬奥赛场及其周边区域、重要交通干线沿线、农村切坡建房区域、在建工程项目、旅游景区、矿山、已投入使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重点区域和部位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隐患及时通知县(区)、乡(镇)和责任单位采取措施排危除险,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实现了安全度汛。落实群测群防体系建立市、县、乡、村群测群防网络,将排查出的地质灾3害隐患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实现群测群防全覆盖。逐点落实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选择责任心强、方便监测的人员担任群测群防监测员,建立台账,实行网格化管理。全年共计向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发放防灾明白卡2100余张,向受威胁群众发放防灾避险卡18000余张。加强宣传培训演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地质灾害防治相关人员882人,采取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提升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能力。在“实用、管用”上下功夫,7月28日、7月30日,分别在x县x乡哈叭庆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x县x村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受威胁群众260余人进行了紧急避险演练。全面增强人民群众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范、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相关单位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等时机,向广大市民宣讲地质灾害知识,提升了人民群众识灾辨灾和临灾避险能力。开展风险预报预警从6月1日起,全面启动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主管科室全员参与,轮流值班,每日16时定期与市气4象局、x地质环境监测站开展地质灾害气象会商,遇有极端天气随时组织会商,根据会商结果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督促相关县区、相关人员落实好各项地质灾害防范措施。全年共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信息11次,蓝色预警信息5次,发送短信6.63万条。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市政府和局党组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到x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调研,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领导先后赴x区、x、x县、x区、x县现场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6月28日至7月3日,省自然资源厅和市局联合对x区、x县、x县、x县、x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7月12日,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对x、x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主管科室针对警示标识、危险区划定、防灾预案、两卡发放等内容,对全市4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通知责任单位进行整改,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x县举行崩塌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为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决策应对能力,7月30日,x县举行了崩塌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本次演练队伍分为综合协调组、气象预报组、巡视排查5组、应急疏导组、治安管理组、医疗卫生组、后勤物资保障组和新闻报道组共计8个组,共计130余人,主要模拟地质灾害预报到险情解除的全过程,演练内容包括:预警预报、巡查监测、险情上报、启动预案、撤离群众、部门联动、险情解除六个部分。演练假设受连续多天强降雨影响,x村有出现崩塌的可能,威胁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接到险情报告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x镇人民政府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立即赶赴现场,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派出由自然资源、x镇派出所、x镇卫生院等部门组成的专业队伍赶赴现场,对险情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紧急疏散、撤离危险区群众,搭建帐篷安置灾民,对受伤人员进行医疗救护。本次演练群众积极配合,取得了圆满成功,为进一步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实战能力,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辖区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x县x乡举行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7月28日,x县x乡政府承办的x乡哈叭庆村泥石流地质灾害避险演练正式展开,150余人参与了演练和观摩。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本着“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迅速、措施果断、部门配合、密切协作”的原则。此次演练,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6每个环节都衔接紧密。险情报告有条不紊,应急反应快速到位,人员撤离井然有序,救灾安置及时合理,符合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程序,按照《x县地质灾害避险演练方案》,立即启动避险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安全地撤离危险区的住户,尽快采取避险减灾的有效措施。通过本次应急演练,全面增强了人民群众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范、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提高各单位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治知识汛期,多雷雨天气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今天为大家送上科普小知识,让大家深入了解地质灾害,增强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地质灾害的类型有哪些?地质灾害类型分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六大灾种。1、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2、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7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4、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5、地裂缝:地裂缝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形成一种地质灾害。6、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地面垂直下降的现象。人为因素主要指开采地下水、油气资源以及局部性荷载等。地质灾害如何产生?1、崩塌的形成:陡坡上的岩土开裂崩落。2、泥石流的形成:大量流水携带,泥沙石块形成的洪流,俗称“蛟龙”、“走蛟”,山区常发生。3、滑坡的形成:斜坡上的岩土整体或部分向下滑动,俗称“走山”、“地滑”。4、地裂缝的形成:地面开裂现象,华北平原分布较多。5、地面塌陷的形成:地面陷落形成塌陷坑(洞),矿山开发地区和石灰岩(岩溶)地区常发生。如何躲避地质灾害?81、遇到滑坡时,不要顺坡跑,而应向两侧逃离,在安全场所地修建临时避险棚。2、牢记一个要领躲避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要向两侧逃跑。3、选择与泥石流流向垂直的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的越高越好跑的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4、千万不要选择在陡峻的山坡下面或者是爬到树上躲避,可以选择平整安全的高地进行躲避以免泥石流压塌冲倒山坡和树木致使人身伤害。5、不要停留在低平的弯道凹侧,因为弯道处水位较高,也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方。6、三个时段提高警惕:一是连续降雨或大暴雨极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二是冬去春来冰雪融化容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三是大地震导致岩土松动之后几年比以往更容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
本文标题:2021年7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探索地质灾害监管和避险管理方式调研报告工作总结经验做法观摩解说词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18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