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思考题范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思考题一、名词与范畴解释:1、全球化;2、包容性发展(P24);3、软实力;4、非传统安全(P28);5、中国威胁论;6、可持续发展(P51);7、社会投资;8、“第二代环境问题”;9、气候变化;10、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旧书P40);4、托勒密的“地心说”;5、哥白尼革命;6、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7、牛顿的“绝对空间”;8、达尔文的“进化论”;9、第二次技术革命(旧书P11)10、宇宙大爆炸模型;13、夸克模型;14、DNA双螺旋模型;15、大陆板块模型;16、大科学;17、系统科学;18、产业科学(旧P67)19、科学范式(旧书P51);20、科学共同体;21、工程共同体;22、新自由主义(P107);23、“消费泡沫”(P144);24、技术理性主义(P122);25、“单向度的人”(P122);26、技术悲观主义;27;技术乐观主义;28、技术创新(49);29、创新型国家(P128);30、知识创新;31、国家创新体系(54)旧书P179;32、自主创新(P129)33、国际垄断;34、经济虚拟化;35、高级经理资本家(P136);36、文化娱乐化;37、金融危机;38、空想社会主义;39、孙中山的“天下为公”;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全球化;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2、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就是要使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惠及所有国家,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人群,特别是要惠及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国家。3、软实力;软实力的概念诞生于国际关系领域,原来指的是某个国家依靠文化和理念方面的因素来获得影响力的能力。4、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5、中国威胁论;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6、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7、社会投资;8、“第二代环境问题”;9、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变化的幅度越大,气候状态越不稳定。10、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4、托勒密的“地心说”;5、哥白尼革命;6、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7、牛顿的“绝对空间”;8、达尔文的“进化论”;9、第二次技术革命10、宇宙大爆炸模型;13、夸克模型;14、DNA双螺旋模型;15、大陆板块模型;16、大科学;17、系统科学;18、产业科学、19、科学范式;20、科学共同体;21、工程共同体;22、新自由主义();23、“消费泡沫”;24、技术理性主义;122页25、“单向度的人”;122页26、技术悲观主义;27;技术乐观主义;28、技术创新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29、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30、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31、国家创新体系;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32、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33、国际垄断;垄断是指通过对某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控制来获取高额利润的行为或状态。国际垄断是指对世界某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控制34、经济虚拟化;35、高级经理资本家;36、文化娱乐化;37、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FinancialCrisis),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38、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39、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是孙中山先生的指导思想,意思有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二、思考题:1、结合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39页首先必须了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首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化自古就认为世界应是一个和谐整体,这个观念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其次,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基本国情的要求。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不断满足众多人口生存和发展需求是巨大难题。中国是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无论规模还是难度,在当今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克服现代化进程中的困难,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始终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第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顺应世界潮流的选择。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体系变革的要求突出,国际社会正面临越来越多新的历史课题。共同用好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成为各国人民的愿望。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停滞;要对话,不要对抗;要理解,不要隔阂,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正是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2、结合中国解决发展问题的实践,分析与理解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50-573、为什么社会风险治理必须重视防患于未然,必须有着眼于长远的风险意识和标本兼治的切实举措?联系中国实际,简述如何应对各种社会风险。69-714、结合当代世界发展,谈谈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着力点。66-675、有观点认为,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国家政权得以稳定的基本认识基础和精神基础。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试进行分析。对6、分析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第四讲7、如何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关系?为什么说只有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第四讲8、结合全球环境问题,简述如何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第四讲9、为什么说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停滞发展,或者无视气候变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都是不可取的?第四讲10、简述亚里士多德关于知识(episteme)分类。笔记11、简述伽利略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笔记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象或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计算)→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验证)→对(结论)进行修正和推广12、简述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意义。培根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数百年前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对今天仍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邢贲思认为,这一论断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于它概括了科学技术在当代所起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从国际范围还是从中国历史来看,科学技术所起的作用都日益明显。目前,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完成这些任务,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邢贲思指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生态等压力越来越大,解决这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我们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走合理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国际上来看,当今自然科学发展突飞猛进,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科技,迎头赶上。”邢贲思说,科学技术对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至关重要,事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从根本上说,加快科技发展,全面推动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要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力量,就需要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和尊重人才。13、简述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主要思想。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这一观点以国内工程哲学的开拓者李伯聪先生为代表。他强烈主张,虽然科学、技术和工程三者密切相关,但它们是三个彼此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并应该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和问题域。当然,谈到“三元论”,就必然涉及到科学与技术关系之间的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科学与技术之间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一元论”,另一种观点主张科学与技术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二元论”。显然,李伯聪教授所主张的“三元论”是以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区别为前提的。不仅如此,他还主张,应当把科学技术关系的“二元论”发展为科学、技术和工程的“三元论”。这一观点认为,科学活动、技术活动和工程活动是三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科学“成果”、技术“成果”和工程“成果”是三种不同的社会成果。三种不同的“成果”分别对应的是三类不同的活动主体:即作为“科学活动主角”(社会学意义的“角色”)的科学家、作为“技术活动主角”的发明家和作为“工程活动主角”的企业家、工程师、工人,它们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而科学制度、技术制度和工程制度是三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总之,“三元论”的观点强调科学、技术和工程是三种不同的对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从理论和逻辑上来分别进行科学哲学研究、技术哲学研究和工程哲学的研究。在《工程哲学引论》一书中,李伯聪教授还通过对近50个范畴的分析和阐述,以使人们认识到工程哲学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哲学学科,其中,有“三组”范畴是最重要的:目的、计划、决策这三个范畴是第一组,运作、制度、微观生产模式是第二组,价值、异化、生活是第三组;大体上它们分别“相应”于工程过程的三个阶段。14、结合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理解,深入分析当代西方主要社会思潮的实质。104-10915、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谈谈“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10816、试分析西方“新自由主义”社会思潮的本质。10717、简要分析工程行动的结构。笔记18、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结合这些新的特征,谈谈对当代新科技革命发展趋势的认识。125-12619、结合中国科技发展实践,分析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主要障碍,以及如何处理自主创新和引进的关系。128-129页20、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又不断地爆发金融危机。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性质、原因和根源。145、6页。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经济危机的实质、性质和产生根源经济危机是源于有
本文标题:《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思考题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27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