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讲座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讲座夯实基础知识把握高考脉搏提高应试技能获取优异成绩一、夯实基础知识练好扎实基本功以不变应万变(一)要想在高考中获取理想的成绩,夯实学科基础,抓好学科知识的梳理,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功底是高考的第一要著,是提高高考复习质量的前提。因此,这就需要:梳理基础知识,把握教材脉络,使课本知识熟记于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抓住两“本”。一是高中三年的课本,一是高考《考试说明》,即考纲;把握好五点:即要点、重点、难点、考点、热点。并在这一阶段要做到要点过关,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考点清晰,热点熟练,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考中3+X综合能力测试强调的是能力与素质的考查,但这决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放松。恰恰相反,自2002年以来,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特别强调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进一步要求同学们,要通过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总体把握,提炼和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全面认识和理解学科知识的主旨。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夯实学科基础,立足于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掌握。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到对基础知识真正理解,并真正把握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值得特别提醒的是,在最后阶段,绝不能脱离教材,知识的整合、梳理必须注意回归课本。在知识梳理过程中,同学们必须“多思”,使知识真正内化、理解、梳理而成体系。下面就政治学科知识体系梳理如下:1.经济常识(1)商品和商品经济:商品、商品经济、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量、价值总量、社会必要(个别)劳动时间、社会(个别)劳动生产率、货币及其职能、纸币、通货膨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等。(3)企业和劳动者:企业及其作用、公司及其种类和股份制、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及其重要性和提高的途径、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等。(4)业和劳动者:三大产业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国民收入的分配(积累和消费)、财政收入和支出及其作用和影响因素、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及纳税人等。(6)行和储蓄者:金融机构、银行及其分类和职能业务和作用、储蓄及其种类原则和作用、债券和商业保险等。(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及特点、市场交易的原则、家庭消费的内容及影响因素、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内容和维护的组织机构等。(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世界市场、世界贸易与金融组织、外汇与汇率、对外贸易及基本内容、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及基本原则等。2.哲学常识(1)唯物论:(第一课)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等。(2)辩证法:(第二、三、四课)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按客观规律办事、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次要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等。(3)认识论:(第五课)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事物本质的必要条件、认识的两次飞跃、科学的思维方法等。(4)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六、七、八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实现的主客观条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实践的特征及作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同群众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等。3.政治常识:(1)我国的国家制度:(上)国家的含义和性质、民主与专政、国家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对内对外职能、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国家的结构形式、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一国两制;(下)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含义、国家机构的设置、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治国原则)、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2)我国的政党制度:政党及其特征以及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党制度及其类型、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3)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民族及其特征、我国民族概况及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产生根源、本质、作用、当代世界三大宗教、我国宗教概况和政策)、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等。(4)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和发展问题)、当代的国际竞争、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的等。4.一年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及重点热点问题。(二)学会学习,找到学习窍门,牢固掌握知识以哲学学习为例:(1)逐一落实,弄清对子 “对子”是毛泽东同志针对哲学概念往往是一对一对出现的概括的说法。如:物质与意识、运动与静止、主观与客观、对立与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等。这是因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的世界,矛盾是由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既然整个世界都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因此,我们在学习哲学常识时就应该从事物的两个方面看问题。例如,当我们看到物质的决定作用时,同时要注意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当看到矛盾的对立时,同时要看到矛盾的统一性;在把握两点时,同时又要善于把握重点;当看到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时,同时要注意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总之,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要全面看问题,反对一点论和片面看问题。因此学习哲学常识,掌握了“对子”看问题的方法就可以避免片面性,对我们理解、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摘录整理,掌握术语 哲学有自己特殊的术语,将其归类,比较异同,对正确使用哲学术语大有益处。如:有关“本质”的术语,在教材中就有:“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从本质上看,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歪曲的反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等十几条。其他有关“前提”、“基础”、“性质”、“实质”、“标志”、“标准”、“特点”、“特征”、“特色”、“核心”、“关键”、“主导”、“主体”等等术语均可从教材中摘录整理出好多来。(3)分门别类,搞清关系哲学中的各种概念、原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都是以某种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哲学关系呈多样性,在多样性中又有一些基本稳定的关系。因此,分门别类,掌握关系极为有效。粗略分类,基本有三。①决定和被决定类。该类关系一般表现为一方面决定另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对前者具有反作用。例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②联系和转化类。该类关系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同时两个方面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例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区别与联系类。该类关系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是有区别的,同时两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的。例如,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现象与本质是有区别的,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现象与本质又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也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二、把握高考脉搏洞察高考动向有的放矢展开复习(一)依据命题惯性 预测改革趋势 根据多方面高考专家的研讨及预测,2006年高考试卷的总走势将是“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稳中求进”,由“挖井”走向“挖坑”。主要表现有四: 1.考试的目标不会变。目标是:准确地测量考生对政、史、地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有的学习能力,科学地反映考生的学习潜质和潜力,有效地区分考生的真实水平。 2.考主干知识不会变。因为:“依据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强调主干知识点的掌握、理解和应用。 3.以能力立意的要求来命题不会变。启示我们要对基本概念及其延伸概念、基本原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等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拓宽。 4.总的难度不会变。(二)政治试题命题的基本走向高考政治必须关注人类普遍关注的话题,又要注重常识性、主干性,在继承和改革中发展。也必须关注人类生命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夯实基础,提高解读信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每一年高考既是上一年高考的继续,又是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在研究近年政治科高考的基础上,我们就能初步明确2006年高考政治试题特点,把握其命题方向,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人类普遍关注的几个话题(重点、热点)⑴人本主义(以人为本)与科学主义(科学性)人本主义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思想体系。即我们常讲的以人为本。科学主义是指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一种思潮或运动,把自然科学看做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即强调科学性。事实证明人类在重大灾难面前,人性的裸露,科技力量的显现等昭示着人们,关注人生、关爱生命、重视科技。⑵“弱势群体”、“三农”问题、就业问题⑶资源、环境、环保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人类来说具有普遍的意义,没有肤色、民族意义上的差别。呵护地球,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⑷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⑸祖国统一、分裂问题⑹民主、自由、平等、贪污腐败问题⑺安全问题、社保问题⑻西部大开发⑼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⑽其它问题等等2、基础性、常识性、主干性高考是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个站口,必然要考查和诊断考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知识的基本情况。由于千人一卷和多科合一,试卷只能在基础、常识、主干上来思考。3、生活化、大众化、永久性、终生性高考考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研究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实践证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那么,我们应该需要健康的全面发展型的人才。这样,对考生基本素养的考查应该成为高考的主要内容,因而,掌握生活化、大众化、永久性、终生性必备知识是对考生的基本要求。4、课标与考纲课标是教学依据,考纲是命题依据。不可否认,高考对基础教学的巨大的引领作用。高考在材料的选辑、问题的设置、答案的思考上必然要体现课改的开放性、探究性等理念。㈢关注高考前全国性大考的研究及周边地区大型模拟试题的思考与研究2005年春季高考试题、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2006年公务员考试试题、2006年成人高考试题等都是在高考前的全国性大考。特别是2006年春季高考试题、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从对这些大考试题的分析中基本上可以研读出当年高考的基本走向。如北京春季高考试题第38小题的诚信问题,2005年研究生入学试题的第21小题的许衡不吃无主之梨等都是从诚信、价值观的角度进行考查,时代感强,又是终身性知识。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提示。三、扫描(解读)高考题型掌握答题技巧提高
本文标题:高考政治复习专题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301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