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说教材科学《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是五上《光》单元的第三课。“光沿直线传播”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在核心概念基础上需要认知的“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概念是第二层级的概念,“光的散射和成像原理”是第三层级的概念,其他内容则是运用概念解释一些光现象或者运用概念的一些小制作。对于光的认识,小学生一般只要达到二个层级就够了。本课前面有《光和影》和《阳光下的影子》两课,学生对光和影有了一定了解后,就可以对“光是如何传播的”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推测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去解释影子的形成原因。本课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教科书是从学生生活常见的情境中提出问题的。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寻找推测的依据,是本节课的重点。第二个环节:验证光的传播路线。教科书详细介绍了实验器材、方法和步骤、学生要在图中的卡纸上直接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路线。教科书中的左图,当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的光柱可以依次穿过小孔投到纸屏,形成一个明亮的光斑;教科书中的右图,因为不是所有的小孔都在一条直线上,手电筒射进第一个小孔,就被挡住,所以光屏上没有光斑。通过两次对比来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第三个环节:解释影子为什么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在明白了光是直线传播的道理后,希望学生能用这个道理解释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以及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二、说学情“光”是一常见的物质,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光源也非常多,平时通过科普读物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个概念,但很少有学生会去思考光的传播“路径”怎样的。而且学生对于传播“路径”都有自己的观点,对于路径的认识也是比较模糊,没有亲身去观察并思考,只是知道这个概念,并没有用证据去证明过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对于寻求证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能力还是欠缺。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敢于猜测,实验验证,最后通过活动探究,得出结论,培养观察能力。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光是直线传播的;2.知道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每秒30万千米。科学探究目标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光的直线传播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四、说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方法来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4)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六、说教学过程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一)、聚集问题:猜测光是怎样传播的(时间3分钟)1.你知道光有什么本领?我们知道光源都会发光,太阳是我们地球最大的光源,那你觉得太阳的光是以怎样的形式到达地球的?2.[PPT出示]把你的猜测画下来,并写出你的依据。3.学生汇报并质疑:这样猜测的理由是什么?4.出示并打开激光笔。你看到黑板上的这个红点(光斑),从这个发射器到黑板之间,我们看到它的连接线了吗?那它是否存在以曲线的形式或波浪线的形式传播到黑板呢?5.提示课题:我们今天探究的主题就是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光是怎样传播的?(二)、探究真相:自主设计并验证光是怎样传播的(时间20分钟)1.引导:光到底是以怎样的形式传播的,如果它是直线传播的,我们可以怎样证明?如果它可以以曲线或波浪的形式进行传播,我们又可以怎样来证明?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一下,说一说你能怎样的方法来证明?(2分钟)2.交流汇报,同学们说一下哪些能在我们课堂实现,哪些只能在课后?3.根据材料来设计方案:(1)[PPT出示]实验器材:小手电、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无孔KT板、票夹、厨房下水软管,你觉得可以怎样用这些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测?(2)组内交流方案。(3)组间交流方案。【预设一】把三张打孔的长方形卡对齐并用票夹固定,最后一张无孔KT板。打开小手电,观察无孔KT板上的现象。【预设二】把三张打孔的长方形卡对齐并用票夹固定,将中间第二张位置向左或者向右移动,打开小手电,观察无孔KT板上的现象。【预设三】拉直黑色厨房下水软管,用小手电在一头照射,观察现象。【预设四】弯曲黑色厨房下水软管,用小手电在一头照射,观察现象。4.学生开展实验,老师巡视。[PPT出示]实验探究要求:①安全实验,团结协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②记录证据方式:文字或图画。③实验完成后,整理材料并讨论汇报形式,确定汇报人员。(三)、研讨真相:在实验中我发现了光是直线传播的(预设10分钟)1.聚焦问题,展开汇报(1)你们小组认为光是怎样传播的?为此你们用了几种方法进行验证。(2)这验证实验你们是怎么做的?2.汇报组以边演示边介绍方式进行介绍,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提出异议。(注意:在汇报时不要着急,让学生把话说完。要帮助学生理清他们的方法,以及用此方法得出的结论。)3.一次实验能否得出:光是直线传播?其他组的其他方法介绍一下。4.其他组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光的传播路径。板书: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四)、拓展证据:多方支撑结论(时间5分钟)1.[PPT出示]解释影子的形成:回顾一下,由于我们的人是不透明的,当我们站在阳光下会形成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吗?2.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学生举例说明。预设:广场上的灯,车灯,阳光,大雾天的灯…………4.[PPT出示]展示图片。这些图片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5.小结:出示指星笔,让学生看看直线传播的光。6.[PPT出示]微课:“人类如何测量光的传播速度”。光是直线传播的,它传播的有多快呢?比汽车快,飞机快?同学们都认为是很快,老师举个例子:用世界上最快的飞机x—43A约每小时8000公里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2年,飞驰的的汽车每小时100公里,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171年。那么你知道光从太阳到达地球要多少时间吗?板书:光的传播速度达到了每秒30万千米。七、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以上是我对《光是怎样传播的》这节课的说课。
本文标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321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