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唐太宗诲太子(宋)司马光上谓侍臣曰①:朕自立太子②,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穡③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曰: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谏则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侍:在尊长旁边陪伴。穡:泛指农业生产。稼,耕种。穡,收割。(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见其饭/见往事耳B.汝知稼穡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3)读了这段文字,你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答案】(1)C(2)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3)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解析】【分析】(1)A.见其饭/见往事耳(见:看见/了解)B•汝知稼穡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知:知道/了解)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曰:都是对寸••…说”的意思)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从:按照/跟从)(2)语句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的意思是: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亦所以覆)②太子:指唐高宗李治。③稼”见其乘舟,则”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故正确的句读为:水所以载舟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3)从汝知稼穡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的启示;从”可得到要尊重下属的启示;从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可得到要懂得君与民之间的关系的启示;从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可得到人要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要努力克服缺点的启示。据此概括作答。故答案为:⑴C;⑵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⑶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⑵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内容,对重点语句要正确理解和概括,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参考译文】唐太宗对自己身边的大臣说:我自从立太子以来,遇到什么事物就拿来教育他,见他吃饭,就说:你懂得农事的艰苦劳累,就会常有饭吃了。劳累的时候,不使它疲劳过度,就会常有马骑。”见他骑马,就说:你知道马也有”见他乘船,就说: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见他在树下休息,就说:按照墨”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线来锯木料就能锯得直,皇帝采纳正确的意见就能通达事理,才智非凡。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_)②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③亭亭净植(___________)④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错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B作者从生长环境、风度气质、体态香气等方面描写莲花,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C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正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D短文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4)读文赏荷:赏荷,不但观其形美,更可品其神美。“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答案】(1)多;洗;竖立;少(2)①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②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很多了。(3)C(4)【示例1】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示例2】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示例3】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更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解析】【分析】(1)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其中鲜”读“xia,”少”的意思。(2)本题翻译赋分点:濯:洗涤;妖:妖媚;宜;应该;众:多。(3)C项错误,本文用菊正面衬托莲花,用牡丹反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4)阅读甲文,了解内容,从“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等语句体现了君子的什么品质来回答即可;阅读乙文,了解内容,从“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来回答即可。故答案为:⑴多;洗;竖立;少⑵①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牡丹的喜爱,人应该很多了。⑶C;⑷【示例1】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示例2】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示例3】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更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分析理解。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的训练,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正确理解,注意句意的顺畅,要忠于原文,不遗漏。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要逐项审读,结合文章内容仔细辨析,判断正误。⑷本题考查文章作者情感的理解。考生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和材料进行阐述。【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②对于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乙)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临近湖边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会同几个朋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叶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现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百花中的神品啊。李太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太贴切绝妙了。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静以修身_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③年与时驰_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B作者阐述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淡泊”“静”是明志”的前提,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求学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志向,心无旁骛。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C作者先提出”静以修身的观点,指出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接下来先反后正,论述了静与学”志”三者的关系。最后一句,再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D从文章中可知,成才需要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答案】(1)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增长;疾行,指迅速逝去(2)①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②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3)C【解析】【分析】(1)静以修身”翻译为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静”意思是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非学无以广才”翻译为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意思是增长”年与时驰”翻译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意思是飞驰”(2)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意思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意思是明确志向”宁静”意思是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意思是实现远大目标”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慢”意思是怠慢”励精”意思是振奋精神,尽心,专心”险躁”意思是冒险急躁,狭隘浮躁”治性”意思是修养性情”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3)C.接下来先反后正”应为先正后反”故选Co故答案为:⑴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②增长;③疾行,指迅速逝去⑵①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⑶C【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参考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②放纵懈怠就无法4•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邴①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师恻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是
本文标题: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333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