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物种起源》绪论公开课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竟把嘴里的那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名为“达尔文”。进化论:产生背景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达尔文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正是走出蒙昧,提倡科学的前一阶段,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而青年时的远游,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据,引发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思考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内容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达尔文进化论主要包括四个子学说:一,一般进化论:物种是可变的,现有的物种是从别的物种变来的,一个物种可以变成新的物种。这一点,早已被生物地理学、比较解剖学、比较胚胎学、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观察、实验所证实,甚至在实验室、野外都可以直接观察到新物种的产生。二,共同祖先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来自共同的祖先。分子生物学发现了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生物化学揭示了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最终证实了达尔文这一远见卓识。所以,这也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科学事实。三,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自然选择的存在,是已被无数观察和实验所证实的,所以,这也是一个科学事实。但是,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自然选择的使用范围并不象达尔文设想的那么广泛。自然选择是适应性进化(即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的机制,对于非适应性的进化,有基因漂移等其他机制。也就是说,不能用自然选择来解释所有的进化现象。考虑到适应性进化是生物进化的核心现象,说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也是成立的。四,渐变论:生物进化的步调是渐变式的,是一个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累积微小的优势变异的逐渐改进的过程,而不是跃变式的。这是达尔文进化论中较有争议的部分。在达尔文在世时以及死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大部分生物学家,特别是古生物学家,都相信生物进化是能够出现跃变的,认为新的形态和器官是源自大的跃变,而不是微小的变异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缓慢而逐渐地累积下来的。包括赫胥黎在内的一些古生物学家由于强调生物化石的不连续性,而持这种观点。在遗传学诞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早期遗传学家们由于强调遗传性状的不连续性,也普遍接受跃变论。但是近二、三十年来,古生物学和进化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生物进化过程很可能是渐变和跃变两种模式都存在的,跃变论又有抬头的趋势。2相关影响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科学突破,第一次是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否定了人类位于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结;第二次就是进化论,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庆幸的是,达尔文已经不是在中世纪了,所以他没有受到布鲁诺的待遇,民众仍然给了极高的评价,即使是宗教,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宽容,当然,这与当时宗教权力远不如中世纪有关。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在目前的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除了生物学之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生物进化论的提出为资本主义侵略和落后民族振兴提供理论依据斯宾塞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国家的社会政策必须承认和采纳生物学的“普遍真理”,决不能“人为地把那些最不会生活的人保留下来。”他主张人类社会也要实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完全不顾及弱势群体,为欺凌弱小作了理论铺垫。二、解题绪论和序言a)两者不是一个概念,“绪论”就是导言,一般是在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用于说明全书主旨和内容等。“序言”一般写在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作宗旨经过,称自序,如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鲁迅的《〈呐喊〉自序》,刘庶凝的《〈还乡梦〉自序》等;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书的内容,为他序,如孙文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本文总体上看应该属说明文范畴。b)“绪论”与“序言”的区别:①序言可以是原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来写,但绪论则一定是著作者本人来写;②序言可用于文学作品,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著作,而绪论只用于学术类著作;③序言与原作者关系可紧可松,内容宽泛,表达自由,而绪论则是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原作的内容进行介绍,在表达上以说明、议论为主,较为谨严。三、文本研习1、整体感知阅读全文,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句,并按要求概括。【说明】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为:A、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标示主要事理的语句。如:第1段“……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第2段“……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第5段“……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如:第5段“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总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6段“所以,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这个过渡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第9段“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C、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层次。如:第5段、第6段、第9段都反复说“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说明】如何筛选关键句?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第一段:关键句:“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环球远航――搜集思索,写简短笔记――扩大纲要,专心研究)第二段:关键句:“……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主观方面:“我的工作行将结束”、“我的体力渐感不支”;客观方面:华莱斯的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第三段:关键句: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主要内容是:内容过简的原因第四段:关键句:我仍想利用这个机会,对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感谢。主要内容是:对支持者表达感激第五段:关键句: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主要内容是:物种由演变而来推断依据是:①生物相互亲缘关系②胚胎关系③地理分布④地质上连续第六段:关键句;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当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主要内容是:介绍研究的方法。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第七段:主要内容:家养自然状况的物种变异第八段:主要内容:全书内容的基本安排第九段:主要内容:强调观点的正确总结:前4段介绍写作经过和出版情况,包括有关经历、提前发表的原因、研究不够完善、致谢等内容。后面的段落解说自己的研究所得,即进化论方面的生物学观点。整理成书的过程⑴写作经过提前发表的原因⑵摘要性质的说明⑶(—3)对帮助者的谢意(4)物种由演变而来(5)基本观点介绍研究的方法(6)(—9)前一二章的内容(7)其他章节的内容(8)坚信观点的正确(9找出绪论中最核心的两个观点。明确:物种不是不变的,而“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手段。说明:文中出现不少于10个的大大小小的观点、结论,这个内容让学生区分主次,分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3、探讨表现出的作者精神品质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第1段,从“远航”(1831年)到“现在”,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几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第2段,“华莱斯先生……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并结合注释4,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第3段,指出本书的缺陷,“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虚的精神。第5段,“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有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从某一狭隘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但是……”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第6段,“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第9段:“至今还有许多不能解释”“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五、活动体验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整理成书的过程刻苦钻研的精神提前发表的原因实事求是的精神内容过简的说明谦逊审慎的态度物种由演变而来严肃认真的态度介绍研究的方法亲身实践的精神家禽变异的作用尊重事实的态度强调观点的正确毫不动摇的决心达尔文身上表现的哪一种品质你比较欣赏,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地谈谈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教师要有一些预设,比如:1、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提示学生:作者是在经历怎样的漫长过程之后交付刊印的?“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经过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那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务的研究”,“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了”。一个真正的科学家的审慎、精益求精和谦逊令人肃然起敬。2、1858年,他寄给我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并且要求我把它送给赖亦尔爵士,赖亦尔爵士把这篇路嫩交给林那学会。提示学生:现在,你推想会不会有哪个专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交给一位同行,尤其是两人都正在从事同一研究,而且很可能因此而取得重大的科学突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达尔文人格的高尚——他的确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一个可以托付的人。也可以由此洞见做人与做事的相辅相成。
本文标题:《物种起源》绪论公开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33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