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对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对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提出的新要求,银行应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期,开启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新征程。一、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在山东团所作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重点阐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抓住“六个推动”,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一)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要发展现代农业,确1保国家粮食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二)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三)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四)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五)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千千万万个基层“堡垒”,2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坚强、最可靠的保障。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六)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影响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因素乡村振兴战略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内能够实现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由于长期的重城市轻乡村思维定势的影响,乡村留不住人,留不住资金,留不住产业,造成乡村衰败现象比比皆是,面临很多的困难因素,影响着银行服务乡村振兴。(一)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还未形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按照党的十九大提3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提出了两步走,三十年的奋斗目标,其中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目前,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的关键词之一,引来全民热议。理论界讨论热烈,但在顶层设计上,还要形成基本的的制度框架及出台对应的扶持政策。现在提乡村振兴战略,还停留在口号上,没解决“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全社会、各行业从哪个方面发力,如何转观念、谋创新、细规划。目前,枣庄市正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力争2020年70%的农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而美丽乡村只是村容村貌的改变,只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环,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一部分,怎样融合到乡村振兴战略。总之,很多问题需要研究、需要解答,这些都需要紧跟政策导向,相机而动。(二)城乡社会心理亟待革新。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农民工”,把城市建设的越来越美好。造成了农村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现象较为普遍,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这个现象的出现使人心受到极大影响。“留守儿童”听的最多的是“好好学习,进城找爹娘去”,人们骨子里就看不起农民。“留守老人”也认为儿女能跳出农村,到城市扎根就是“光宗耀祖”。这种心理成为了乡村衰败的催化剂,让4广大年轻人远离农村。在枣庄,大多数农村年轻人结婚,都希望能在城里买套房,就是这种心理的真实写照。(三)银行自身要明确方向。银行是农业政策性银行,根植“三农”多年,从专职粮食收储的银行,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模式,服务“三农”成效显著。但随着粮油市场化逐步深化,经济下行企稳带来的信贷风险压力,筹资成本上升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以及严控政府举债、购买服务模式规范等政策影响,银行原有的模式和产品,已不能适应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需求。例如:从防风险角度,大多愿意做政府“兜底”的项目,而大多数政府“兜底”的项目投入到农村的又太少。高标准农田、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都是社会资本介入,政府不“兜底”,银行参与的积极性就不高。三、有关建议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明确银行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定位,强化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能否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银行高质量快速发展,需要统筹谋划。(一)强化顶层设计,突出职能定位。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是举全党、全国、全民之力。银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力量,应从上到下,兴起一场大讨论。重点围绕银行的职能定位和创新方向,集思广益,汇聚全行力量。应不以盈利为目的,强化政策性定位,办政策性银行能办,5别人办不了或者不愿意办的事。发挥自身独特的政策属性及优势,深耕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某个领域。有所为:农村产业融合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为。2019年,枣庄开展“四好农村路”创建,完成1600公里农村路硬化;和2000户危房改造,这些项目都是地方财政的“硬投入”,纯公益性,地方政府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看菜吃饭,等米下锅。有所不为:对政策性属性不明晰,商业银行大量介入的不为,例如农户批发贷款,龙头加工企业贷款,我们的管理跟不上。不能“哪样都行,哪样都不精”,没有特色,形不成示范与引领作用。(二)以涉农资金整合为契机推动中长期信贷业务转型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意见》,涉农资金将统筹整合,将专项任务分为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对于指导性任务可以统筹使用,同时大力推行“四到县”,即目标到县、任务到县、资金到县、权责到县。也就是说,政策层面允许县级政府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银行支持的地方水利建设、农村路网、人居环境改善等项目均是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具有公益性强,本身无经济效益现金流等特点,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运作。财政部87号文件规范了政府购买服务行为,政府购买不能用于工程建设支出。银行中长期信贷信贷产品受到极大影响。已营销的项目不能审批,已批复的项目不能投放,给当地银行的工作带来极大被动。为此,银行中长期信贷业务亟待转型,应从涉农资金整合入手,6积极推动涉农整合资金用于银行中长期项目贷款的还款来源。目前,正在对枣庄市农村人居环境项目使用涉农整合资金作为还款来源进行论证,该项目是枣庄市农村旱厕改造项目,原有的贷款使用于农户住房内的单一厕所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发现农户的认可度不高,原因是使用后期的成本较高,没有配套的管网,不好清理。因政府购买服务规范,尚有2亿元贷款未发放,已经发放的贷款使用效率较低。计划变更贷款用途,用于乡村振兴战略。(三)坚持模式和产品创新。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落后,特别是农村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垃圾废物处理、集中供暖供气、公共医疗养老教育设施等方面比较薄弱。这些工程,往往具有建设规模小,投资零散等特点。在实际支持时,应以县为单位,将零散的项目打包,统筹支持,采用公司自营、PPP模式规范运作,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合法补贴。创新以“资金投向”主导的项目模式,重点关注资金如何使用,产生什么效益。即在贷款审批阶段,不要求编制具体工程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实施方案”、“建设规划”代替。审批资金使用的额度与实际资金用途,开户行把关资金投向正确即可。(四)完善容错机制,鼓励先行先试。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新旧动能转换期间,蕴含着新希望,但同时因为怕追责,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等着看”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基层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人员配备不完整,管理重心在7于业务发展,扩大市场份额。所以存在工作不能完全“尽职”。还需要完善容错机制,对发生的风险贷款,区别对待,鼓励先行先试,只要不出现“道德风险”或重大失职造成较大损失,均可以免于追责,解决后顾之忧。8
本文标题:对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396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