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技术创新文献综述商旅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1200900513黎涛对一个国家而言,技术创新是决定其国际贸易地位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对一个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创新的经济学理论的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理论的观点。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这种新组合包括:引入新产品;引进新工艺;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由于技术创新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多个学科,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而且不同的研究学者出发点也不同。因此不同学者从不同领域出发解释技术创新时会有不同的侧重点。省际技术创新:胡耀辉(2009)在《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调查及思考》,采用问卷调查以及数据统计的方法对安徽省内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总结出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存在着观念落后、创新活动不积极;经费自筹为主,技术研发资金较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新颖性不高;以模仿创新为主,自主与合作创新为辅。结合制约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人才匮乏且素质偏低;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且服务部到位)找出促进安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及措施:构建多元化的筹资融资体系;建立技术创新人才开发机制;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积极组建企业技术创新联盟。但是本文没有牵涉对创新的三大类合理划分。刘艳,吴剑辉(2010)在《广东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实证分析》,认为企业已经成为创新研发活动的投入主体、执行主体、技术成果产出和应用主题、风险承担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文章通过对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机构和人员按执行部门的分布情况、发明专利和科技成果产出情况等几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广东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全面考察。省经委技术创新处省,统计局人口社会与科技处(2006)在《四川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与障碍因素》,认为四川省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有:技术创新支撑能力薄弱,创新投资力度不够,创新质量不高,项目创新周期过长。从体制,政策,市场,人员,资金谈主要阻碍因素。罗守贵,,高汝熹(2006)在《上海技术创新的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通过将上海与46个国际技术创新中心的对比,分析了上海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结构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创建国际技术创新中心的对策(通过制度创新提高上海技术创新的水平,激励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对科技人员进行产权激励,充分发挥高校在技术创新中的功能或作用,改善上海风险投资的结构和风险资本的运作环境,通过“四个中心”建设促进技术创新)。王顺兵,潘晓东(2010)在《技术创新方法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黑龙江等一些省开展的推广现代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为重点内容的技术创新试点分析后,认为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但目前我国对技术创新方法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需要加大宣传,加大经费投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和普及,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行业创新:屠建飞,冯志敏(2010)在《基于技术创新链的行业技术创新平台》,认为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式行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通过对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浙江省几个技术创新平台探索了技术创新链的结构,提出了基于技术创新链的包含四个方面(管理层、运行层、资源层、环境层)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并从明确技术发展方向,加强资源整合,明确职责和权益、加强平台建设探索多元服务、行业协会带头作用等几个角度给出了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策略。姜树凯(2010)在《航天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及作用分析》,对航天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涵进行了定义,从内部和外部来讨论航天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并总结出六点航天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作用。合理调整和配置现有科技资源;满足国家对航天工业的发展要求;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优化航天企业的产业结构;带动技术进步,牵引国民经济发展。彭攀,王克强(2010)在《论我国煤炭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针对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的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三者如何兼顾的重大问题,认为而绿色技术创新是解决煤炭企业兼顾三者的方法,也是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煤炭企业实施绿色技术创新主要应从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建立适应绿色技术需求的经济制度和管理制度;加快建立企业自身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社会配套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卓霄,张秋梅(2010)在《我国家具企业的技术创新与设计管理》,在对家具产品造型设计创新、家具结构设计创新和家具工艺设计创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设计管理在家具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提出如何合理有效的将技术引入到产品设计中。刘红梅(2008)在《我国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扩散研究》,认为建筑技术创新成果扩散的途径主要有技术推广、主动应用和自发扩散三种;建筑技术创新成果扩散方式主要有技术创新成果展销会,技术创新成果评比推广会,技术协作、技术投资、媒体宣传和技术培训。在此基础上,采用自适应回归预测法对具体案例进行了扩散速度的预测,最后对我国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促进成果扩散的建议。统筹参与方的利益与风险分摊;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制度;改革现行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建筑技术信息网络;建立完善的技术成果定价制度;构建有效的外部激励机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杨玲雅(2010)在《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考》,认为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灵活方便,对市场需求敏锐,创新周期短,成功率高等优势,然而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外部资源不足,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外部环境不够健全等问题和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但是文章对中小企业的对策无非就是从转变观念,扩大融资渠道,加强人才储备,密切产学研的合作等几个角度展开定性且全面讨论。杨爱群(2009)在《基于企业视角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对策研究》,认为伴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技术、组织、资金、市场四个方面。从四个方面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在技术方面建立学习型组织,强化专利技术的保护意识,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提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改进能力;在组织上内聚企业家精神,营造创新文化,建立双平台结构管理系统,健全技术人才激励制度;在资金上增强资金筹措能力,提高资金营运能力,转移技术创新项目投资风险;在市场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徐彩苹(2010)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现状及对策》,在分析中小企业对经济的促进基础上,指出现阶段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存在的问题(金融服务体系薄弱与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现象并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差与融资需求的增加现象并存;内部造血功能不足与外部供血能力不足并存;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运作失衡)以及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问题的多元化策略(完善各项制度,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保驾护航;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完整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全面的社会化服;加强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增强自身筹资能力)。毕克新,孙金花,张铁柱,冯英浚(2005)在《基于模糊积分的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测度与评价》,根据所构建的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方法是根据重视度及入-模糊测度值的设定原则来辨识入值,然后利用模糊测度来处理每个层面中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模糊积分计算各个层面的指标值,进而满足决策者不同的评价要求和目的),选择5个地区作为样本做实证分析,应用基于改进的模糊积分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公司创新:王跃杰(2010)在《海尔技术创新战略研究》,运用案例分析的办法,在结合技术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对海尔的技术创新战略进行了分析。从海尔技术创新的总体模式选择(即发展初期模仿创新战略;中期至今走上合作创新、自主创新战略)到海尔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方式(坚持自主创新,确保技术创新顺利开展;加快研发速度,降低技术创新成本;集中力量,提高自主创新产出)进行了分析提炼出海尔技术创新战略的核心体系。即以战略创新为方向指导以及独具特色的技术研发队伍。并且对海尔技术创新战略的支撑体系从管理、组织和文化方面进行讨论。周寂沫(2010)在《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分析了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性决定其技术创新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凸显中央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结合中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总结出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比较差距以及缩小差距的办法(与国际大的跨国公司比较,主要是在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研发能力上的差距;与国内优秀的中小企业比较,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上的差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7)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对11家企业技术创新实践的研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概括,指出企业应该进一步强化核心技术的掌握、消化和吸收,同时注重市场导向,满足市场需求;应该重视企业家的作用,针对不同的环境和企业类型提供不同的政府和制度环境支持,支持企业联合建立技术标准。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佘时飞(2010)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运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以不具备内生性和外生型创新能力特点的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提出地方政府作用下的技术创新组织为特点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观点其路径形成为:地方政府充当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倡导者;加强技术扩散式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关键。认为产业集群也是一个有利于搞活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的有效组织机制,并对该理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做了分析。同时对并以中山市小榄镇球形锁制品为中线的产业集群来检验理论。蔡猷花,陈国宏,向小东(2010)在《集群供应链链间技术创新博弈分析》,认为集群供应链形成的地域-盟约型网络组织结构,为组织的技术创新合作提供了建立各种联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开放化。在假定当专利制度的保护力度足够大,各供应链系统之间的创新溢出为零的条件下,研究了集群环境中两条由单一核心企业与单一上游企业构成密切合作的两级供应链系统研发不合作以及研发合作的博弈形式下各供应链的选择策略及利润函数。增加创新投资,会增加该创新型产品在整个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双寡头进行研发合作时的利润会明显高于非合作时的情况。魏剑锋(2008)在《知识溢出、社会网络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认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优势主要来源于知识溢出效应和网络效应。分析了知识溢出的正效应(知识溢出改变了集群企业创新的知识环境;知识溢出有利于企业的创新资源实现互补和知识溢出容易使企业探寻到合适的创新路径)。并认为知识溢出使企业模仿成本较低,特别在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同构、知识产权保护乏力的情况下,导致集群企业过度模仿和恶性竞争;过强的网络关系很可能使企业关注内部知识而忽视外部知识,抑制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张东志,杜伟锦(2008)在《基于集群生命周期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探析》,技术创新扩散在产业集群整个演变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了解集群各阶段(产业集群的演变进程分为形成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以及蜕变阶段五个阶段)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和特征等进行探讨,以时间为维度揭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的内涵与规律。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杨佐飞(2009)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三角模糊综合评价》,在已建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层级分析法基础上)的基础上,运用三角模糊数学方法,利用一级指标的权重三角模糊数和综合三角模糊评价值分别排序与比较,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科学的度量与评价模型。并且对宁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傅利平,王中亚(2010)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在介绍模糊层次分析法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为创新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实现能力
本文标题:技术经济学文献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40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