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血糖平衡调节学案(适用全国))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2.调节过程(1)血糖浓度过高时的调节(2)血糖浓度过低时的调节考向一图析血糖的来源、去向及调节过程1.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激素甲的缺乏会导致肝糖原合成加强而引起血糖浓度上升B.低血糖时激素乙分泌增多,可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C.激素甲和激素乙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起拮抗作用D.若激素乙的含量正在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参考答案】C归纳整合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血糖调节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其中既有神经调节途径也有体液调节途径,总结如下:②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1)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升高血糖含量而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①血糖含量的调节最主要①血糖含量的调节最主要②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2)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岛A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2.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B.正常人一次性吃糖过多,也可出现尿糖现象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影响甲的分泌活动D.图中a与c表现为拮抗作用【答案】D考向二血糖调节的曲线分析3.如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不同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只要依靠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就能完成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参考答案】B技法提炼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分析(1)图1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判断的依据是根据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2)图2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去判断,波动范围在0.8~1.2g/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的b为正常人;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病患者。(3)图3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根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4.血糖是人体各组织细胞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胰岛素对血糖的平衡调节发挥重要作用。图一为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部分作用机理模式图。给人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二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图一图二A.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体内存在甲、乙、丙的异常抗体,图一若出现丙种异常抗体的糖尿病病人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取得治疗效果,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图二中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肝细胞D.图二中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答案】B1.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可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靶细胞B.血糖含量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C.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只受神经调节D.胰岛素可以作用于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2.研究表明青蒿素可与一种Gephyrin蛋白相结合,能激活GABA受体(活细胞信号的主要开关),引发胰岛A细胞一系列的变化,从而转变为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注射青蒿素—Gephyrin蛋白制剂可以治疗糖尿病B.不同胰岛细胞的基因不同导致产生不同的激素C.胰岛A细胞转变为胰岛B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青蒿素是引发胰岛A细胞突变出胰岛素基因的化学因素3.胰岛素的靶细胞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GLUT4)来摄取葡萄糖,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调控GLUT4的储存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大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并不低,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称为胰岛素抵抗。下列关于胰岛素抵抗出现的原因的推理不合理的是A.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使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正常结合B.胰岛素靶细胞中GLUT4储存囊泡转运至细胞膜过程受阻C.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异常,导致胰岛素信号不能正常传递D.胰岛素靶细胞发生基因重组,不能表达GLUI4运输葡萄糖4.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降低B.开始刺激后,大鼠肝糖原分解将加快C.开始刺激后,胰高血糖素浓度将会下降D.该图示表明神经系统也可能参与血糖调节5.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如图为进食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血糖浓度的升高是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的直接刺激结果B.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速度较快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可能是体内产生了与胰岛素结合的类似抗体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及时注射胰岛素是首要的治疗手段而不是控制糖的摄入量6.某研究小组观察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糖尿病大鼠经过6~7周运动训练后,测得数据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样本数量组别(只)正常运动组糖尿病非运动组糖尿病运动组101010(g/d)2.630.190.78(mmol/L)6.8036.9526.35(Mu/L)19.028.199.49体数量相对值77.8087.4080.60体重增加血糖血胰岛素骨骼肌细胞膜上胰岛素受A.患糖尿病可导致大鼠生长缓慢,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生长B.与正常运动组相比,糖尿病运动组因胰岛素含量低而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利用发生障碍C.合理运动、控制饮食及定期注射胰岛素可以根治糖尿病D.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的分泌,并降低血糖浓度7.科研人员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向甲、乙2组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丙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甲、乙2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丙组未出现这些症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直接给甲组小鼠注射葡萄糖有利于缓解症状B.给乙组小鼠注射胰高血糖素有利于缓解症状C.给丙组小鼠注射胰岛素后能大幅度增加尿量D.通过该实验能探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8.如图为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下降B.随着曲线b的上升,血糖浓度不断升高C.4h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入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D.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4h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b表示9.回答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问题:(1)糖尿病有Ⅰ型和Ⅱ型两种,其中Ⅰ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基本正常,其发病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现有一位糖尿病患者,请你设计一个诊断方法以确定患者的糖尿病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人群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持续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30mim,定时采样测定血糖及胰岛素的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实验结果可初步推测:①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____________细胞的分泌负担。②餐后适度运动可以__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③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____________提前,血糖浓度下降。10.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l或抗体2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汉字、数字及箭头表示)。(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丙代表_______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_____,丙分泌C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和D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4)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____病。11.(2017·新课标Ⅲ卷)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12.(2017·天津卷)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据图回答:(1)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功能。(2)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_________________。(3)某些糖尿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InR对GLUT转运葡萄糖的直接促进作用减弱,同时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_________________了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能力。最终,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________________。与正常人相比,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________________。1.【答案】D2.【答案】A【解析】注射结合了青蒿素的Gephyrin蛋白可以诱导胰岛A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所以可以治疗糖尿病,A正确;不同胰岛细胞产生不同激素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错误;全能性是指离体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而胰岛A细胞转变为胰岛B细胞没有体现全能性,C错误;胰岛A细胞转变为胰岛B细胞不是基因突变,D错误。学&科网3.【答案】D4.【答案】B【解析】题图显示:开始刺激后,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胰岛素浓度逐渐升高,将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将使血糖合成糖原的速度加快,因此血糖浓度将降低,A正确,B错误;胰岛素浓度逐渐升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所以开始刺激后,胰高血糖素浓度将会下降,C正确;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会引起胰岛素浓度逐渐升高,表明神经系统也可能参与血糖调节,D正确。5.【答案】C【解析】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因为人体进食后糖类物质的消化吸收,A错误;由图可知,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较不敏感,产生胰岛素速度较慢,B错误;孕妇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可能是体内产生了与胰岛素结合的类似抗体,导致血糖去路减慢,而血糖浓度升高,C正确;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应该减少糖类的摄入,并谨慎注射胰岛素,D错误。6.【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糖尿病非运动组的体重增加最少,正常运动组体重增加最多,说明患糖尿病可导致大鼠生长缓慢,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生长,A正确;糖尿病运动组的胰岛素含量比正常运动组低
本文标题: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血糖平衡调节学案(适用全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42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