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创业可获得政府扶持
□国内刊号CN63-0013□总第1589期□青海省科协主办□邮发代号55-3□星期三□E-qhkjb2008@sina.comQINGHAIKEJIBAO□2009年10月21日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青海仁济医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院学科带头人:柴升明主任医师诊疗范围:心血管、呼吸、肾病、神经等专业。急性心衰、呼衰、肾衰、肺水肿,严重心律失常,重症肺炎,脑血管意外等病症。省、市级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全省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内科地址:西宁市城中区城南新城大道172号(乘3、34、58、80、84、103路公交车即可到达)邮编:810021总机:6513888急救:6511111二级甲等医院QingHaiRenJiHospital本报讯(记者青松)今年省财政厅根据省政府相关意见精神,设立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创业扶持资金。为了管好用好扶持资金,近日,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农牧厅等部门制定下发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创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创业扶持资金是省政府为支持生态移民发展后续产业而设立的,适用于我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和退牧还草工程生态移民户。资金由省财政通过预算安排、吸收社会资金、利息收入等方式筹集,在省发改委设立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创业扶持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滚动发展。扶持资金主要用于生态移民自主创业,开展多种经营,创办经济实体,发展后续产业;增强移民创业能力,加大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提高生态移民的组织化程度;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以吸纳更多的生态移民进行就业。《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创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扶持资金性质为无息借款,借款期限为两年,最长不得超过3年。借款额度按照创业扶持资金扶持项目的内容及规模审核确认,集体按照10万-50万元,个人最高不得超过5万元。截至今年9月,省财政已下达1000万元资金,专项建立三江源生态移民创业扶持资金。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创业可获得政府扶持本报讯(记者青松)为使中藏医药资源得到进一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健全中藏医药服务体系,提高综合服务能力,近日,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藏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10年,全省力争使综合医院、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藏医科、中藏药房达到中藏医科相应建设标准,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藏医药服务;各级中藏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力开展中藏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要积极运用中藏医药方法和技术;加强中藏医药标准化建设,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将符合条件的中藏医医院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等的定点医疗机构中,将相应的技术、项目等纳入报销范围,鼓励使用中藏医药;力争将省中医院、省藏医院两所医院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级中藏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另外,今明两年将对县以下医疗机构1000名中藏医药人员开展中藏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开展州县级医疗机构200名中藏医药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培训100名中藏医药制剂人员,提高中藏医医疗机构制剂能力等;至2011年,将各州、地、市中藏医医院建设成为全省中藏医临床研究基地。明年全省八成基层卫生机构提供中藏医药服务本报讯(记者青松晓光)日前,我省组织了11种农产品送往国家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进行检验。检测结果表明:我省农产品有效养分含量普遍高于内地省份品种,无公害特点明显,优势突出。据了解,此次我省共送检了杂交油菜“305”、“陇薯3号”、“下寨65”马铃薯、“肚里黄”青稞、循化冬小麦、“青海9号”蚕豆、乐都长辣椒和紫皮大蒜、循化线辣椒和花椒以及薄皮核桃,共11个品种。所有样品都没有检测出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剧毒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主要农作物理化性能和有效养分都高于山东、甘肃、陕西等地同类农产品,表现出了高原农产品特有的优良品质,其中,循化线辣椒具有皮薄肉厚、色鲜红、味香醇等特点,营养成分普遍高于山东品种;循化薄皮核桃皮薄颗粒大、富含蛋白质和核桃油,经济价值高;杂交油菜青杂系列产量高、出油率高、芥酸和硫甘含量低,符合国家“双低”油菜的标准;“陇薯3号”、“下寨65”马铃薯个体大、产量高、淀粉含量高、还原糖低;“肚里黄”青稞籽粒大、淀粉含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产量高;乐都长辣椒、紫皮大蒜、“青海9号”蚕豆等农产品富含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非常适宜加工和日常生活食用。我省农产品有效养分含量普遍高于内地省份品种本报讯(记者晓光)为建设创新型青海,推动我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范和加强青海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管理,近日,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下发了《青海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省级重点实验室主要是依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科技型企业组建的科研实体,是我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水平研发活动、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管理办法》明确了省级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职责、申报程序、运行管理和考核与评估等内容。其中规定,在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计划中,安排实验室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支持绩效优良的实验室建设。省科技厅与省财政厅对省级重点实验室实行动态管理,每3年对实验室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一次评估考核。按照优胜劣汰、滚动支持的原则,对评估为合格以上的实验室将择优对其后续的创新能力建设、科研立项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加大支持力度,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出台本报讯(记者晓光)为依托和充分发挥我省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及技术优势,促进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今年2月,海南州分别与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省农林科学院以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截至目前,海南州已向省农林科学院和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等单位选派了14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学习培训;各科研院所也结合自身科研工作在海南州分别开展实施了相关科研生产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省农林科学院在海南州实施了“早熟优质蚕豆新品种‘青海13号’试验与示范”、“超大粒蚕豆新品种‘青海12号’试验与示范”等5项科研项目,其中在共和县实施的“‘青海12号’蚕豆的品种配套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目前示范推广面积8000亩,平均亩产量362公斤,平均亩增产31.2公斤,累计增产蚕豆9.36万公斤,增收26.21万元。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实施了“引进优良牧草发展草产业”、“黑土滩退化草地综合治理”等十余项科研生产项目,其中在贵南县实施的“青藏高原牦牛皮蝇蛆病控制方法的示范”项目,对牦牛皮蝇生物学特性、病原确定、最佳防治时间和投药方法等研究已获得成果,有效缓解了牦牛皮蝇病的危害,每年可增加牛奶产值101.64万元,提高牛肉产值693万元。与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为海南州特色产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有效地促进了海南州农牧业的健康发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海南州“借力”发展科技工作位于西宁市海湖新区的青海科技馆新馆,建成后将以“人·科学·自然·高原”为主题,揭示自然奥秘,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思维,拓宽科技视野,并将通过展览、培训、实验、讲座以及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全面发挥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基地作用。该馆计划今年底完工并开始进行布展工作。图为科技馆建设现场。本报记者马莲马玉娟摄2009年10月21日■编辑:宗铠2三农视点■电话:(0971)4397460科技科普人物风采录对从事的微生物检验工作精益求精,凭着较强科研意识和能力,积极投身于科研一线探讨“新技术、新业务、新方法”,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工作技术支撑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就是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青海省医学学科带头人、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主任姜双应。2000年,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中心成立,姜双应带领他的同事承担起全省有关人民群众健康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检验重任。为此,他以检验质量为核心,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努力扩展检验项目,全面提高检验质量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他创建了样品接受室,实行微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了检验绿色通道,统一收样、编号、进行样品标志、明确检验时限,统一发放报告单,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也杜绝了以往样品检验混乱的情况。同时,姜双应要求他领导的检测中心全体职工从各个环节入手,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室操作,并鼓励他们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坚持参加每周一次的学术讲座。姜双应在强化提高本单位工作能力和质量的同时,为提高全省卫生检验质量和能力,充分发挥省级单位指导培训的职能,起草和制定了各种规范、标准,每年组织举办1-2期卫生检验培训班。他长年奔波于基层,足迹遍布全省46个县,督促检查和考核指导基层各级疾控实验室工作,扩展了检验项目、提高了检验质量,使实验室建设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形成了省、州(地、市)、县三级实验室网络,使得基层卫生检验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在工作中姜双应投身科研一线,加班加点,带领技术人员努力创新、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大量查阅科技文献资料,引进适合于本省卫生实际的检验检测新技术、新方法,先后立项并完成“人禽流感病毒核酸RT-PCR检测方法”等11项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本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拓展了卫生检验检测项目,他领导的检验检测中心被省卫生厅授予开展三新项目“先进集体”。作为省级卫生检验机构的负责人,姜双应深知我省基层卫生检验工作缺乏相应的技术操作指导知识。为此,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倾注心血,作为主编完成了《卫生检验采样与运送规则》一书、作为副主编完成了《卫生检验实验操作技术》的编写工作。2008年5月,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中心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证(认可)二合一现场评审并获得证书,成为西北地区继陕西后第二个通过认可的省份。20年多年来,姜双应参与完成省科技厅科研课题两项并获成果证书,主持完成省卫生厅科研课题3项,参加完成的“全国主要HIV毒株的基因变异和流行特征研究及数据库建立”项目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被评为全省“十五”创新立功先进个人。姜双应:我省卫生检验学科的带头人本报记者马玉娟晓光本报讯(记者马玉娟)自2005年起,西宁市在所属三县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目前,三县农家(资)店的乡级覆盖率已达98%,村级覆盖率达到65%,近540个行政村有了农家(资)店,村民不用出远门,就能买到质量保证、价格合理的日用消费品和农资产品了。据了解,“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商务部为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确保农民消费安全,带动农村消费,实现流通带动生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截至目前,西宁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总投资已累计达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约60万农民从中受益。日前,西宁市商务局对西宁市的10家承办企业建设的两个配送中心、877个农家(资)店进行了评估认定,承办企业对农家(资)店商品配送率达50%以上。西宁市三县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已逐步形成了以连锁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预计,今年西宁市还将建设改造208个农家(资)店、3个以上商品配送中心。本报讯(记者青松)近日,从省农牧厅传来消息,我省培育的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柴达木绒山羊等三个羊品种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组
本文标题: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创业可获得政府扶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44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