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信息技术与文言文教学的整合 ——以《伯牙鼓琴》教学实践为例
信息技术与文言文教学的整合——以《伯牙鼓琴》教学实践为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以新理念引领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与学的重要工具,各种教育云平台应运而生,作为重要的教育辅助手段,已深入到我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手段和渠道,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瑰宝,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练的语言形势、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深深的打动了我们。如何把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教学弄得不枯燥、学生容易理解感悟?信息技术可以把文字、图形、影像、动画等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它合理地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其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掘网络资源,能将有限的课内知识不断延伸,拓展,让学生如临其境地感受古文化的独特魅力,真正实现文言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切实提高(1)古人的文言文学习经验,充分揭示了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重视诵读,就是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基础,在整体的阅读中感悟。因此,先阅读后梳理,先分散后集中,才是符合文言文学习规律的积累方法。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准字音;接着,读准节奏,《伯牙鼓琴》中,“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些句子,学生在读准节奏方面需要老师的指导,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句子的句读,学生读准停顿,才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才能充分体会文言文的美感;在此基础上,再播放著名朗读家的朗读带,并配上《高山流水》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来聆听,触摸学生还未曾开拓的心灵空间,使学生为之动容,很快就能意会这篇文言文,感受到中国古文化的魅力,文言文与音乐的结合铸成千古绝唱。将音乐用于教学是保家利亚心理学家、教育家乔治·罗扎诺夫开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探索。他发现:“音乐是通向记忆系统的高速公路。”有节奏的朗读和着古朴的旋律,势必对学生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伯牙鼓琴》时,我进行了以下尝试,下面就此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一、媒体借力,读而得法的听觉产生强烈的刺激,有效的提高了学生朗读文言文的兴趣。不知不觉中学生会把朗读文言文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朗朗书声,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来说已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媒体整合,融会贯通(3)文言文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既符合学科的特点,又有利于盘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对知识的融汇贯通。文本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才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在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得知音”的喜悦”这一部分时,充分发挥了媒体的优势:我用巍峨的泰山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巍巍乎/若太山”,用波澜壮阔的江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汤汤乎/若流水”,接着播放《高山流水》的背景音乐,在音乐的带动下,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除了峨峨高山,洋洋江河,伯牙还有可能用哪些自然场景来抒怀?理解伯牙的子期听了,又会发出怎样的赞美声呢?在不断的发挥想象、练习写话中,学生对“知音”的理解已了然于心。此时,我再播放早已准备好的微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伯牙和子期两人之间的心有灵犀、心心相印,达到深刻理解、感受“知音”的内涵。(4)借助媒体,创设情境(5)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则是主体。情境教学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在对课文进行分析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激情与兴趣。文言文远离我们的时代,与现代汉语在词义、句法以及用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且稍显枯燥与乏味,因此文言文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尤为重要。当俞伯牙听到钟子期亡故的噩耗,痛不欲生,破琴绝弦。文中前后两部分,拥有知音的默契、和谐与相惜和失去知音的形单影只、悲痛欲绝的强烈反差,留给读者以无限的哀伤。“绝弦”,也使得俞伯牙失去知音之痛之绝望成为对知音的执着的守望。知音以逝,“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留琴何用,此情只为子期留,此情只为子期守。知音可遇而不可求,在俞伯牙的“绝弦”中,是一种对心灵守望的执着。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伯牙、子期的知音深情,我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用微课介绍了伯牙和子期在山中偶然相遇的场面,让学生从视听的角度充分感受到知音相遇时的喜悦和激动;接着,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的体会伯牙“痛失知音”的绝望心情,我在教学“锺子期死,……”这一部分时,插入了《楚歌》(古埙之音)作为背景音乐,渲染了一种无限悲凉的气氛,让学生在诵读中深刻体会失去知音时的悲痛心情,深刻感受知音深情。(6)媒体拓展,引领升华(7)文言文的学习,价值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四文”:一是文言,二是文章,三是文学,四是文化。当然,这四者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而是自然的融合。《伯牙鼓琴》能作为经典千古传诵,其重要原因还应在于它讲述着东方文化之中独有的知音文化。我让学生在已经深刻感受伯牙、子期的知音深情的基础上,借助媒体浏览“资料袋”,让学生明白:知音故事自古书《列子》、《吕氏春秋》始记之后,在史书和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并留下不少传说性、纪念性遗址,而且在代代的传承和发挥中,形成了知音文化。“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在世世代代的流传中,“知音”一词不断得到延伸和扩张,已泛化为友情、亲情、爱情。知音文化既是音乐文化,更是情感文化。我还借用媒体超链接《列子·汤问》,进一步拓宽孩子们文言文的阅读视野。(8)以上案例,充分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与文言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能有效地搭建一座桥梁,更好更快的突破重、难点;而且图像、文字、音乐、朗读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生涯中,我将继续秉承新课程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四文”融合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文言文园地里开花结果,让信息技术教学为语文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与文言文教学的整合 ——以《伯牙鼓琴》教学实践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445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