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案第一单元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苑道平2020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一单元授课教师:苑道平课程名称:中职语文所属系部:基础教学部二零二零年九月教学设计第1页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苑道平2020授课周次:第周授课时间:月日至日课题《胡同文化》课型新课课时2教学目标1.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品味其语言风格。3.培养学生用文化眼光品评现实生活,透过生活现象看到其隐含的文化内涵的能力。教学重点1、概括要点,提取精要。2、品味语言。教学难点通过对北京胡同文化的理解,初步体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教学方法导入启发,诵读感知,情景进入。胡同文化汪曾祺第一部分(1-4)介绍北京胡同的特点;板书设计第二部分(5-12)介绍胡同文化特征,揭示其内涵;第三部分(13-15)作者对胡同文化没落的感受与思考。教学设计第2页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苑道平2020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及辅助手段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如果到了北京去旅游,最想去看看北京的哪些名胜古迹?“如果想要真正了解北京城,北京人,一定要去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去感受北京古老的文化气息。”“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建城已有两千多年了。北京胡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蒙古族统一中国,元朝的皇帝把都城定在大都(即现在的北京),并对大都进行了城市规划,把京城建得方方正正。正中央是皇宫,象征着天子至高无上的威严,周围便是遍布京城的四四方方的胡同和四合院,时至今日,北京的胡同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沧桑了。今天我们来学习汪曾祺老人的一篇文艺小品文《胡同文化》,走进北京的胡同,感受胡同文化。”2.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听一听歌曲,看一看图片展示Flash课件,看图片,听歌曲北京的胡同,思考,歌曲唱出了北京胡同什么特点?二、学习1——4段,概括要点,掌握胡同特点课文中哪些段落也写北京的胡同?各段落中哪些句子点出了胡同的特点?根据这些段落和句子概括北京胡同特点。明确1——4段,从北京胡同方正,取名,宽窄,网络几方面写出了正,俗,多,静的特点。三、学习6——12段,突破重点,理解文化内涵1.歌曲唱的是“北京的胡同”,而本文的题目是“胡同文化”,因此本文的重点应是“文化”。胡同是一种建筑,怎么会成为一种文化呢?其实文化的范畴很广,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酒文化等等。民以食为天,我们就以饮食文化为例,例如四川人好吃辣,一种泼辣豪爽的性格;广东人什么都敢吃,一种敢为天下先第3页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苑道平2020的性格......一定的物质承载着一定的精神财富,可以反映出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性格.那么胡同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它也是一种文化形态。胡同里的人们又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呢?2、文章第几段提到胡同文化?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那么什么是胡同文化?(第五段,承上启下,我们通常说的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胡同文化)3.研习6——9段教师进行小结并进而过渡到下文。那么,长期生活在这样正而安静的胡同里的居民又形成了怎样的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呢?第六段一开头就告诉我们,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这种封闭的文化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6——9段,找出关键词句,并进行概括。明确:四个方面来写:居住:安土重迁(安于现状,不思改变,封闭保守的心理)人际:过往不多(心灵缺乏真正的交流,内心是封闭的)饮食:易于满足(惟我独尊的优越感,拒绝了外界有价值有意义的好东西,故步自封)处世:冷眼旁观(关键词“过”“闹”过去了,在人们心中留不下印迹,心中激不起波澜,形容短暂与无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比较阅读,展示课件(1)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2)“有窝头,较好。大腌萝卜,好。小酱萝卜,更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很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比较阅读完之后,加深对胡同文化内涵的理解。原文口语,选择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寻常食物,形象地勾画出北京市民贫苦的生活境况和知足常乐的心理。一声“嘿”,道出内心的惊喜,美滋滋,乐盈盈,喜上眉梢,形神兼备。第4页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苑道平2020小结:北京人安土重迁,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怀旧情结;北京人易于满足;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知足常乐的心态,北京人安分守己又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谨小慎微,北京人在生活方面封闭保守的种种表象,其实质是什么呢?胡同文化的精义是什么?“忍”。怎样理解“忍”,用书上的八个字概括。“安分守己,逆来顺受”。4.研习10——12段,文章用哪些事例来表现北京人的“忍”?(1)《八月骄阳》关键词:“顺民”,“安善良民”,“秉公守法”,“有棒子面就行”(2)电梯事件重点品味“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活画出“忍者”的形象,置身事外,冷眼旁观,逆来顺受,最后一句“北京人,真有你的!”充满调侃的语气。四、探究胡同文化形成的根源这样一种封闭保守,易于满足的文化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呢?让学生深入探讨1.北京城的建筑格局2.北京城悠久的历史。北京是封建时代中央集权的中心,面对皇权的威严,朝代更替,社会动荡,历史变迁,北京城的老百姓__一介小民的生存状态又是怎样的呢?忍耐,苟安,做安善良民。只有“忍”才能让他们苟活下去,面对皇权,维持草民仅有的一点尊严。特定的历史背景形成了特殊的文化形态.胡同文化便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其实这不仅是北京人的一种传统心态,试想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所以封闭守旧是一种民族心理,惯于忍耐是一种民族性格。五、探究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胡同文化也将最终走向没落。面对胡同及胡同文化的没落汪曾祺老人的心里,涌起的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听朗读,谈感受。第5页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苑道平2020教师简单点拔:怀旧、伤感而又豁达的感情。在情感上“怀旧和感伤”,作者熟悉并喜欢胡同文化,所以当他直观地面对衰败的胡同时,不禁有点感伤。但在理智上,他也意识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封闭的胡同文化走向没落是必然的。“再见吧,胡同。”表现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情。六、拓展延伸胡同的衰落导致胡同文化的没落,高楼大厦代替了红墙碧瓦,在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北京人又向我们展现出怎样的文化呢?那么今天的北京还是这样封闭保守,不思进取吗?新时代的北京人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风貌呢?学生畅谈今日北京。教学后记1、尽可能引导学生主动诵读、体会,进而讨论、总结;2、及时指导学生在课本上做批注、写笔记;3、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第6页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苑道平2020授课周次:第周授课时间:月日至日课题《废墟的召唤》课型新课课时21、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教学目标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3、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4、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结合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教学方法导入启发,诵读感知,讨论交流整体结构:第一部分(1—3)整体描绘,突出其凝固、停滞的现状,透视出作者面对圆明园废墟所表现出的忧患和惆怅,抒发了渴望更新的激情。板书设计第二部分(4—10)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第三部分(11—20)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由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转而全社会呼唤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呼唤。第四部分(20-22)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教学设计第7页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苑道平2020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及辅助手段第一课时课前自主预习:1、生字词:远瀛(yíng)观甲胄(zhòu)充塞(sè)碣(jié)石嗫(niè)嚅(rú)迤逦(yǐlǐ)窸窣(xīsū)2、词语解释:莽苍苍:郊野苍茫广大的景色。奇耻大辱:难以想象的极大的耻辱。若无其事:就像没有那么一回事一样。形容遇事镇定,不动声色;也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怅然:形容闷闷不乐或失望的样子。如泣如诉: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哀怨。慷慨激昂:形容说话时满怀正气、情绪、语调激动昂扬。嗫嚅:吞吞吐吐,想说又停止。瞬息万变:形容短时间内就发生很多变化。迤逦:曲折连绵。窸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声音。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3、自由诵读一、情境导入:1、放映有关圆明园遗址的幻灯片,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这段历史,并说说对这段历史的认识。2、(没有条件的可以由废墟的认识引入)废墟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在你的脑海中,有哪些废墟的映像?(9。11世贸大楼的废墟;第8页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苑道平2020唐山大地震的废墟;太平洋海啸造成的废墟;拆迁时造成的废墟等等)可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1、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2、作者是单纯地描绘废墟吗?还是有什么目的?3、题目为什么叫《废墟的召唤》?“废墟”召唤的是什么?整理课文的写作思路:第一部分(1——3段)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突出其凝固、停滞的现状,透视出作者面对圆明园废墟所表现出的忧患和惆怅,抒发了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第三部分(11——20段)作者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由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转而全社会呼唤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呼唤。第四部分(20、22段)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第9页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苑道平2020第二课时三、深入探讨1、课文对废墟进行了一番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些描写有什么不同?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出怎样的景,就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大家小组讨论一下。比较几处景物描写的异同,谈谈你自己的感受。(1)第一段景物描写:运用了一种近乎凄怆的笔调,着重渲染荒凉衰败的景象:斜阳无力,田地干皱,断石残碑,枯荷衰草,寂寂寥寥,凄凄切切。(2)“空中一阵鸦噪……摸得着的寒意”这段景物描写,在情调和色彩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红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由阴转晴,表达作者对变革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的向往和憧憬。(3)“迤逦行来,已到水边……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远处娇红艳丽的晚霞和如酒似梦的朦胧山色,与近处的枯树残荷、断碣寒冰,在色调上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落霞的美丽娇艳,突出地反衬了废墟的荒凉和清冷。这里不仅仅是客观逼真的客观描绘,它既传达了作者改变现状的迫切情感,也寄托了她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4)“通红的火球消失……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作者笔调由冷暗阴沉转为浓墨重彩。用“铺天的霞锦”象征着百废俱兴、重新腾飞的祖国前程。用漫天的紫藤萝之美,来表达她的美好希望和赞美。用“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呼唤每一个人都要在民族振兴之际做出自己的贡献。第10页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苑道平2020四、重点句子理解:1、拟人手法的运用:“远瀛观的石柱……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把废墟几十年来未能刻上一点时代运行的痕迹的现状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到历史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蕴含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2、“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它不仅表现了作者内心时不我待的情怀,而且是在召唤人们尽“每一个我”的责任,号召人们投射到改革开放的大潮,读来耐人思索。3、最后一段:揭示文章的主旨和意图,抒发内心渴望变革的激情,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凝固的历史。4、“我”与年轻人的对话:对话情景是假设的,但对话内容却是作者和当代“年轻人”真实心境的写照。作者希望年轻人在时代大变革之际,积极投身变革,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热情。当做,面对时代的变革,不是每个人的利益都可以得到满足的,也不是第个人的愿望都可以实现的,况且承担社会责任就意味着要牺牲和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但是,为了民族的腾飞,青年人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所以作者写年轻人的
本文标题:2020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案第一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45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