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国学六法儒家、道家、释家、法家、墨家、兵家
国学六法:儒家、道家、释家、法家、墨家、兵家我们中国的思想很庞杂,并且历史悠远。总体概括有儒家、释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经历数千年来这六大家还保留着,说明了这六家都是人们所需要的。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所谓的“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也应该不是绝对的。如果绝对了,这些流派不可能保留到现在。儒家是一门很现实的学派,他讲究礼仪。所谓礼仪不过就是想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说,儒家的重心在于处理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如何处理你和祖先的关系,你和长辈(上司)的关系,你和同辈(同事)的关系,你和子孙(下属)的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候要怎么做,自己应该具备怎么样的素养。就这么多了。所以黑格尔读了孔子的《论语》之后会说,读了之后对孔子的崇拜当然无存。毕竟礼仪本身就是一种教条,容不得人们自由发挥。道家的核心在于《道德经》,所谓“道”就是天理运行,是对自然就运行规律的阐述;所谓“德”就是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这个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动植物还有我们人类自己。所以虽然《道德经》可能没有《庄子》那么贴切于道家的精髓,但却是对道家精髓的总结。而《庄子》却吧“德性”立了一个“原则”,那就是“逍遥”。可以说,道家阐述的问题与儒家并不相干,道家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果真要说明儒家和道家之间的矛盾有多么深刻化,那就是究竟应先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呢,还是先注意人与人的关系。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任何人都要同时面对人和自然,就看自己拿捏分寸了。释家跳出了自然和人,这一点和道家不同。道家至少是在世界里寻找人和自然的关系,而释家则干脆再这个世界之外看这个世界,完全是于己无关的冷眼旁观心态。所以,释家讲“空”,因为在他们看来,一切存在的早晚都要化成尘埃,所以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释家一直都是养尊处优者的首选,尤其是处于高位者的第一选择,因为太多的人事变故让他们不能不用这种心态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毕竟已经心在三界外,自然与儒家、道家矛盾不大,只是偶尔看到这些世俗的争斗,他们会看破红尘的淡然一笑。释家,释门、佛门的意思。释--禅宗尚静悟,贵解脱,以入定为工夫,以参证为法门,能于此而有所悟入,而后性静心空,脱离一切挂碍。无挂碍斯无恐怖矣,无恐怖则神清,神清则气足,气足则应变无方、随机生巧。如是而后,明于法而不拘于法,沉其心而不动其气。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释家是信仰佛教的僧侣居士的统称,他们的生活世界是受佛教信仰所主导的。法家讲究的是功利。有了功利之心,必然是有想做之事。要做成某事就必然要调动资源。所以,法家讲究的是摆布资源。他们善于抓住人际之间的矛盾去促成某事,善于利用规律之间的漏洞去做成某事,有的时候为了目的甚至愿意创造条件去推进。正所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因过于功利,法家之人多半没有善始善终。但人活一辈子,总会想着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人人都有法家之心,多多少少都在行法家之事。法家之目的在于做事,所以本质上和儒家、道家、释家也没有冲突。墨家在于发明创造。他们利用自然科学的原理来创造器械,所以所以他们注意的是部位与部位之间的衔接,并思考如何改进。所以墨家的人务实,因为他们从来不关心天地人到底是什么,他们只关心怎么样才能让自己过得更便捷,日子更舒服。墨家学派众名人物除了墨子,就是鲁班。都是大发明家,大物理学家。所谓“墨守成规”也就是说墨家习惯于遵照事务的原理来办事,不愿意突破规律。(所以我一直认为刘德华的《墨攻》对墨子塑造的不好,刘德华长相精明外漏,看似很有原则,所以应扮演儒家或释家的人。墨子出身于工科,是纯粹的技术人才,是一个老实规矩的人。)兵家其实最简单,讲究实力。所以兵家著作要么讲如何利用强大实力震慑敌人,要么讲如何摆布在实力强大者之间游走。兵家书籍也不多,无非《吴子》、《孙子》、《孙膑》、《六韬三略》,后来还出了《武穆遗书》,就这么多了。武圣也就3个,最早是姜太公,之后是关云长,后来因为岳飞的忠肝义胆也算上了。没啥好说的,就好像现在几个大款比阔,拿钱砌长城,看谁砌得多。所以才有“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之说。毕竟打来打去多不文明啊,但有时候又不能不打。毕竟这也是外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嘛。最后用个小例子来说明六家的关系吧。就好像一家企业,儒家意味着公司规章,道家意味着市场分析,释家意味着风险规避,法家意味着公司管理和产品营销,墨家意味着生产技术,兵家意味着战略布局和市场占有率。一家企业,“六法”都要,偏重其一必然要引发问题。企业如此,工作如此,做人也不过如此。道家著作大全书名作者该书又名《老子》,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最高结晶,讲述“道”生万物,万物发展老子道德经介绍变化的“道理”,以及人类社会应如何适应“自然”。一旦掌握老子的思想,便能轻松通晓诸子各家思想,具有鬼神莫测之能事。该书又名《南华经》,是仅次于《老子》的道家名著,文章极其优美,思想自由庄周庄子驰骋,说理生动有趣而且透彻,是诠释《老子》的最佳作品。该书又名《冲虚经》,是仅次于《庄子》的又一道家名著,文章多采用寓言,说列御寇列子理生动有趣而且透彻,是诠释《老子》的上佳作品。该书是近代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经考证确定为失传的《黄帝四书》,涉及治国、黄帝黄帝四经政治、军事等道术,主张虚极无为。鬻子90岁才拜见文王,后辅佐文王、武王和成王,至120岁左右去世,死后成鬻熊鬻子王封其子孙为楚。该书全称为《黄帝阴符经》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兵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道家的黄帝阴符经重要道经,历代对它的注解仅次于《道德经》和《南华真经》。阴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故称阴符。《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关尹子》也叫《文始真经》,先秦关令尹喜所作。该书阐明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关尹子文始真经律,揭示真理,主张体认至精无形的道体,“独与神明居”,即与大道为一体。通玄真经:《通玄真经》即《文子》,战国时文子所著。唐玄宗于天宝元年诏封文子通玄真经文子为“通玄真人”,尊其书为“通玄真经”。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该书以老子之言为教,强调以老子之道治国修身。也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或《常清静经》。无形、无情、无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的功能;而道有清、浊、动、静,清者浊之源,葛玄清静经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而要做到常清常静,必须澄心遣欲,万类皆空。此经教人遣欲入静的修炼要领,为道士们日常诵习的重要功课之一。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是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和制药化学家,葛洪抱朴子著名的道教人士。《抱朴子》外篇主要是对葛洪生平的自述,而内篇是葛洪对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炼方法的阐述。本书又名《参同契》,是东汉末年魏伯阳所著,结合了周易、炼丹术和道教气功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三者的一本著作,被称为“万古丹经王”。《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主要经典,也被内丹家奉为内单修炼的主要经典。书(佚名)黄庭经中认为人体各处都有神仙,首次提出了三丹田的理论。介绍了许多存思观想的方法。《悟真篇》是北宋道士张伯端在熙宁八年(1075年)所作的一部论述内丹修炼的张伯端悟真篇著作,是道教内丹丹法的主要经典,其地位与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相仿。因过多延用禅宗思想,在佛道论辩中常所攻击。《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简称《玉皇经》,是首都醮科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主要佚名玉皇经讲述玉皇的来历,告诫读经的信徒要重视这一经典。玉皇至尊至贵,法力无边,能使日月潜行,五岳移位。作者,或说张道陵,或说张鲁,或说「想尔」为仙人名。此书早佚。清末於敦煌张道陵老子想尔注莫高窟发现六朝写本《老子道经想尔注》残卷,现藏大英博物馆。又名《珠宫玉历》,主要讲述治病辟邪、长生久视,存神服气、行气祝神、去三佚名老子中经虫、逐伏尸、食日月太极精等方法,是斋醮、祝咒、符箓方面的重要典籍。这是早期太平道的主要经典,东汉于吉所传,因其内容之多,疑为后人不断补充于吉太平经而致。又名《太平青领书》揭示了全真道的基本信仰——“阳神”不死,又阐述了达到此目标的基本手段—王重阳重阳立教十五论—内丹修炼,还规定了道士修行的准则——苦己利人,并标榜立教之宗旨——三教合一。故此书实为全真派立教之纲领,全真道士学道之指南。宋朝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白玉蟾紫清指玄集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佚名钟离权钟吕传道集吕洞宾钟离权、吕洞宾所写的一部炼丹修道之书。玉皇心印经《玉皇心印经》又名《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是一部炼丹的书。薛道光还丹复命篇薛道光,宋徽宗时代之人,弃僧从道,是紫阳真人的徒孙,享年114岁。张三丰,人称“邋遢道人”,平常不修边服,身材高大,曾身背双塔去茅山取经。张三丰道言浅见说这是回来之后写的。神话中的千变万化,有一点始终不变,这是“精”。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谭峭化书形生而万物,万物皆可变。并不是只有气功才能健身,咒语同样能治病救人,中医也是从“祝由科”发展而佚名三官经来。《三官经》是道士们念的最普遍的经,能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这是一个自己为自己看病的好方法,小雅十多年来,无论哪儿不舒服,都是用“小佚名太上老君内观经周天”和“内视”来自我治疗。又名《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分元、亨、利、贞四集,是汇总儒释道三家精髓,佚名性命圭旨以道家功法为核心,是一本集大成的心法。佛教有六道轮回之说,旨在劝人众善奉行、诸恶莫为,道家自然也有类似的一套佚名太上感应篇理论。吕洞宾佚名太乙金华宗旨六十四日说法这是道家修炼的经典,是一本注重实修的书,每一过程都让人产生一种幻觉。取自本站论坛,用虚构的故事启发哲理,也比较有趣。法家经典著作商鞅的《商君书》。申不害的《申子》。韩非子的《韩非子》包括《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李斯的《谏逐客书》。李悝的《法经》6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法经》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管子》《邓析子》《慎子》《睡虎地秦墓竹简》儒家经典: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本文标题:国学六法儒家、道家、释家、法家、墨家、兵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49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