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成绩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解决了kùnrǎo世界的粮食问题,在被授予多种róngyù称号后,2014年3月,又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年轻精神”充分的,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虽轻而人已死了。B.《错过》选自《刘心武杂文自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C.“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D.海洋所能提供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B.据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今天上午我市举行最大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C.造成东海、南海紧张局势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国家新“冷战”思维的结果。D.数以千计的微博网友,用碎片化的语言记录个人生活、参与公共事件、见证社会变迁。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①_____________,可以攻玉。②愚者暗于成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④援疑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提到奉献精神,人们自然会想起李商隐在《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的诗句“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化用了鲁迅《自嘲》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5.名著阅读。(6分)⑴元末明初_________写的《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讲述了一系列英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________浔阳楼题反诗等。(3分)⑵《水浒传》中的鲁智深疾恶如仇,侠肝义胆,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人物形象。他性格中既有粗鲁莽撞的一面,也有粗中有细的一面。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各举一例,用简洁的文字写出相关情节。(4分)粗鲁莽撞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粗中有细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⑴请你按要求写出两个含“叶”的成语。(2分)⑵叶,是文人墨客笔下一个永恒的话题。千姿百态的叶,引起了他们无限的联想。“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宣宗宫人借随波而去的叶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借黄叶渲染悲怆的氛围,表达久客思归之情。你由叶的什么特点引发了什么联想?(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仔细欣赏下面漫画,按要求答题。(3分)①根据漫画内容,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5字,1分)②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明代诗人高启的《春暮西园》一诗,完成第7题。(6分)绿池芳草满晴波①,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注】①晴波:阳光。7.⑴诗中多处暗扣诗题,如第三句中的“”三字便暗扣了诗题中的“春暮”。(1分)⑵简要赏析“绿池芳草满晴波”中“满”的妙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的句子。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说这两首诗词中的“花落”所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文言文《陆游筑书巢》一文,完成8—11题。(14分)吾室之内,或栖①于椟②,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③。宾客不至,妻子④不觌⑤,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闲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⑥,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如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叶叶(选自《渭南文集》)【注】①栖:堆放。②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③俱:一起。④妻子:妻子儿女。⑤觌(dí):相见。⑥槁枝:枯树枝。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俯仰四顾.无非书者()②宾客不至.()③或.至不得行()④乃引客就.观之()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而乱书围之A.妇拍而呜之(《口技》)B.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C.启窗而观(《核舟记》)D.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此非吾所谓巢者邪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三)阅读《说一说“好声音”》一文,完成12—14题。(10分)①“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前期投入是人民币六千万,最后的收益达到了三亿。作为最受瞩目的电视娱乐节目,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听”。②“好声音”里的“声音”是狭义的,单指歌唱之人声。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声”和“音”两个字是分开使用的。③构成声音的是声源,构成声源的是能量,而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振动,使空气分子和其他分子产生摩擦,声音就此出现。④请不妨运用想象视觉化一下这个只有一瞬间的“漫长过程”——能量的碰撞产生声音(振动),通过或远或近的空间——声源与你耳朵之间的媒介(通常就是大气),以每秒182.88米的速度抵达你的耳廓,通过你的耳道,于是这两者开始产生共振,然后你的耳膜开始振动,耳膜内侧的小听骨对声音进行限幅和衰减以免声能传送到内耳时对其造成损害。现在,声音的振动传送到了幽暗潮湿的内耳,分子的机械振动变成了液体振动,海螺状的耳蜗开始工作。它开始分辨声音振动的信息,14000个长短不一的毛状声音感知细胞开始对不同频率进行处理,长的对应低频,短的对应高频。耳朵把声音这一犹如絮乱线团的混沌整体条分缕析地拆解成一根根声音组成的最细小的声音丝线,重新组合。刹那间,声音完成了从声源到接收系统的旅程,神经元的能量电流在我们的头脑中雷声四起、纤毫毕现——声音由振动变成了大脑能感受到的信息——声音的物理属性到此结束,而接下来的征程则变得愈加波云诡谲。⑤听觉是被动的,别无选择的。而听音是主动的,有所取舍的。听觉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所能吸收的所有声音,而我们的大脑对声音的轻重缓急进行组织排序,有选择地过滤、注意、集中、记忆,然后再做出反应,亦即,我们对声音的反应其实是我们的“欲望”——大脑的偏好对声音所做出的,要不然江州司马如何会在听了一曲其实并无太多过人之处的琵琶曲后青衫尽湿,随后触景生情地写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揉搓麻将牌的“哗哗”声反之在牌友的耳朵里恐怕就有提神醒脑之效了。正所谓,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摘自《科学Fans》2013年10月号,有改动)12.声音从声源到接收系统的旅程大致可概括为:能量碰撞产生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耳蜗分辨振动信息。(2分)13.“听觉是被动的”,“听音是主动的”,这是为什么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⑴选文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的“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分析文中第④段划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效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感叹号”之后还要有“问号”》一文,完成15—17题。(10分)①有人说过:“永远留有问号,才会有好奇心,才会有进取的动力。”我们带着问号上路,就会在黑暗中不断寻找,最终找到光明。然而,当我们享受光明带来的愉悦时,黑暗也可能去而复返。.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发问,尤其是获得成功赢得“感叹号”之后,还要有“问号”。②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这样,在创造了令人得意的感叹号之后,我们常常会渐渐丧失一些发问的意识。无论中外企业,那些有志于进取者则不然。中国电子信息领头企业康佳集团的董事长曾说:“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总会暗暗地问一下自己,康佳是不是还有什么问题?”同样,在大洋彼岸的微软公司,那位商界大亨也总是问:“微软离破产还有多少时间?”事实是,康佳集团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微软离破产也遥遥无期。但正是因为这些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良好时不断自问自省,才弥补了运作体制中细微的漏洞,使企业始终运行于良好的运作轨道上。③一个企业的发展是这样,一个民族的发展也是如此。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专制君主被推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感叹号。之后,正是有了霍布斯、洛克这样的启蒙思想家对革命不断地总结反省,提出新的问号,英国革命才能完成从激进到温和的转变,英国才能成为那个时代最强盛的国家。相反,大汉盛唐时的中国,乃至宋朝,都曾经领跑于世界。但是到了清王朝,我们沉溺在“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的感叹号里,不去发问中国与外部世界已经出现的差距,一度成为了西方列强刀俎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68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