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夹河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夹河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分数一、积累运用(2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狼籍.(jí)蹒跚..(pán(shān)箸.(zhù)呼啸.(xiào)B、停滞.(zhì)磨蹭.(zèng)吮.(shǔn)吸瞅.(chǒu)C、病笃.(dǔ)恸.(tòng)憧憬..(chōng)(jǐng)脸颊.(xiá)D、颓(tuí)唐琐xiè(屑)惦(diàn)记背道而驰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她在追赶抢她皮包的强盗时,被迎面而来的车撞伤,真是祸不单行。.....B.他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C.女儿今天要出嫁了,妈妈亲手为女儿乔装打扮....。D.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成为一名教员,必定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日前,我市某区组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80余位领导干部参加了该区科技创新培训会。B.望着移民近乎渴盼的眼神和焦急的呼吁,我总是含着泪别过脸去,朝向远处的群山。C.上级领导要求我市紧紧围绕打造“国际商用车之都”的战略,抢抓机遇,全力推动十堰跨越式发展。D.她从民间传说中汲取营养,剪纸作品不管人物和花鸟虫鱼等,都富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4、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世说新语》,编者刘义庆,彭州人,他所编著的《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汉末至东晋士大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B.《父母的心》是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小说。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浓浓的哀怨,淡淡的爱心”是他的作品的风格特征。C.《背影》这篇叙事散文的抒情气氛是很浓的,语言朴实,但充满着溢于言表的深挚感情。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初唐四杰”王勃的一首律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5.将下列四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_____。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了整个海滩。①海滩上,也突然明亮起来。②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出来。③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④嗬!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⑤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A.⑤④②③①B.③①④②⑤C.①④③⑤②D.②⑤①③④6、古诗文阅读(4分)①、烟笼寒水月笼沙,②、,铁马冰河入梦来。③、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中的句子“___,____”与高适《别董大》诗中的句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异曲同工之妙。④、“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描写落花的诗句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诗在境界上更胜一筹,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7、语文实践活动。(共4分)同学们,生活如同大海:时而平静,时而汹涌,时而潮起,时而潮落。也正是因为有了跌宕,生命才更显精彩。但是有的同学只能面对成功,鲜花和掌声,却无法面对失败,挫折和眼泪。华英学校某班开展了“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活动,也请你微笑着回答下面的问题。【我能排忧解难】你的班主任对工作十分负责,对同学们也十分关心,只是脾气急躁了一点,这使部分同学对班主任有情绪。作为班长的你,该怎样委婉的请求班主任改正自己的不足?该怎样做同学们的安抚工作呢?你对班主任说:你对同学们说:二、现代文阅读(31分)(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9分)生日(1)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2)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3)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a)我的眼睛湿润了。(4)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5)(b)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她却像神圣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6)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惟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7)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就算了。”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8)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却不仅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岁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是比我的早两天。(9)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叫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10)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11)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12)(c)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13)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14)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哞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15)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吸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9、(3分)第(1)、(2)段中有三处暗示了此次生日的特殊,这三处是:。10、(3分)联系全文看,标题“生日”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①②。11、(3分)第(7)段中说“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第(9)段中说“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这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能否互换?简要说明理由。12、(3分)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a)(b)(c)三处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3分)文中的几个人物形象,从人性角度分析,都是美的。请各用一个词(两个字)概括母亲、“我”、妻子三人的性格特点。母亲:“我”:妻子:14、(2分)读罢上文,忽然想起前不久,某校一名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给自己的母亲洗一次脚。此举让家长、学生感慨良多。为了避免出现文中的遗憾,我们应该在平时为自己的父母做些什么呢?想一想,列出几点你应该做的事。15、(2分)上文中还有不少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请自选一处,写几句赏析的话。(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徐德新(1)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次日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2)“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已经听了不下百遍。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梁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蒙。(3)不知不觉间,到了县城。(4)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有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5)我从门缝看见那人从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的手里抓了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里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6)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父亲站起来,对那个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7)“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得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8)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测试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的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9)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快餐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如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10)“什么?爹?”(11)“在你面前低头弯腰。”……16、文章第(2)、(6)、(8)段画横线句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17、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并对那个买主进行简单评价。(3分)(1)“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2)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的手里抓.了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里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18、第(6)段“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一句中,“父亲”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分)19、等“我”要去捡地下的钱的时候,“父亲”为什么把“我”拉到一边,不让“我”去捡?(2分)20、“父亲”二十年前对“我”的叮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三、古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人琴俱亡》,按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人琴俱亡刘义庆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21、释词。(3分)便径入坐灵床上()便索舆来奔丧()弦既不调()子敬素好琴()语时了不悲()()22、翻译句子。(3分)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翻译:23、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写王子猷奔丧,第二件事王子猷恸绝。B.子猷说话时的“不悲”,奔丧时的“不哭”,是因为他自知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也反映了子猷为子敬的死幸灾乐祸,认为自己在子敬后死。C.这
本文标题:夹河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690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