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实施方案铜陵智通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2007年5月,是由原铜陵智通职业培训学校升格而成的一所省级示范民办中等职业学校,集全日制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学校目前开设有轴承加工制造、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电子电工、旅游与酒店管理、高铁、高级护理、财经、学前教育、对口高考等十多种不同类型的专业。2011年,我校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评为“安徽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国家教育部电教办计算机教育培训基地”、“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行业合作办学示范院校”、“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TI职业技术培训考核单位”、“教育部电教办“计算机教育培训基地”、“CSIA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行业合作办学示范院校”、“Adobe中国授权考试点”、“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优秀组织奖”、“安徽省职业技能定点考试培训机构”、“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共青团安徽省委青年文明号”、“铜陵市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铜陵市青年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共青团铜陵市委青年文明号标兵”、“铜陵县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5年,在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我校共有xx个项目获奖,其中有xx名学生分别获得省市一、二、三等奖,有xx名教师获奖。一、学校办学方向1、办学定位我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办学方向,尊重市场规律,对接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有效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实行多元办学模式,促进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社会和企业服务协调发展。我们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之路,实施校企双方在产业链、实训链、生源链、师资链、就业链和科研链上的对接,形成“校企联动,互助共赢”的办学机制。坚持“建特色学校、办特色专业、育特色人才”的办学理念,立足铜陵,辐射皖江,打造安徽地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2、办学目标我们以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力争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保证、特色明显,示范引领,在学生、家长及社会中认可度高的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校训:谦诚砺志崇德尚能校风:合作进取文明和谐教风:厚德精业博学奉献学风:勤学善思务实求真二、学校办学条件3、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相对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包括文化课、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行政兼课教师和外聘教师)共计xx人。其中高级教师(工程师)xx人、中级教师xx人,本科学历xx人、硕士研究生xx人,“双师型”教师xx人,占教师比达xx%。全校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相对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要求,我们实行了“加强培养、注重实绩,鼓励先进、优胜劣汰”的管理模式。教师引进常态化,2015年我们引进各类新教师16名。形成了“合理流动,适当储备、优胜劣汰”的人才引进格局,教师队伍的各项指标,达到了省级示范中职学校标准,为我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在工作中,我们对青年教师采取边工作边培训的方法,很大程度上锻炼了青年教师。提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要求,绝大多数教师担任班主任和生活辅导员工作,发挥积极作用;教师队伍进一步形成“风正、气顺、心齐”的新风貌。新老教师结对帮扶,互助互学,共同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组织教师业务培训,鼓励教师在职继续学习深造,形成一支人数齐备,文凭职称等级达标,业务水平精湛的教师队伍。4、基础设施我们在学校发展和校园建设上,始终贯穿将校园建设成“生态园”、“就业园”和“创业园”的育人特色,在环境设计上,以“教者乐业、学者乐学”为景观设计理念,体现专业特性,突出文化气质,以园林意境为出发点,以建筑与环境穿插结合,相互楔入,和谐共生,使师生的交谈与思辨在环境中得到创造性的升华。学校占地103亩,校园根据功能划分为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园林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建筑面积28000万平方米,其中实训基地6000余平方米,实训设备520余台套。有校办企业一家,厂房4000平方米,现代化全自动生产流水线16条。功能场馆齐全,环形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羽毛球场、多功能练功房、师生食堂应有尽有,为提高办学质量,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辅助作用。5、实习实训条件我校结合自身办学优势以及市场需求,依托行业企业,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项目,逐步探索创新育人模式,走“课堂连工厂,专业通市场”的教学之路;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企业生产、设备共享等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效果显著的合作办学模式。2008年开始,我校与安徽江威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中发海德精密等一批中大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顺利引入我校。学校与江威精密等企业合作过程中,一是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和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共同制定定向培养方案,征订和开发教材,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一起承担教学任务;二是利用工厂的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中,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课堂,在现场讲解实践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三是由企业提供工艺标准和原材料,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入实习岗位学习,直接进行生产操作,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学生在工学结合实践中提高了综合素质,不仅增加实践锻炼机会,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学到了真正实用的技术;四是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学生学习期满,在企业顶岗实习后,经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合格,企业直接录用。通过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企业可以进行人力资源的中长期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培养本企业员工;学校可以把握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用工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培养方案,零距离为企业培养适用的技能型人才。2011年,校办实习工厂依托学校数控技术应用这一优势专业,成立了铜陵明源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现有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先后投入了64台全自动化滚动轴承内外圈车削生产线,设立“深沟球滚动轴承内外圈加工项目”,主要生产6202、6203、6204、6205、6206、6004内外轮等多种型号深沟型轴承,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和电机上。生产过程中,学校教师直接从事生产现场的管理和技术支持,负责设备维修、员工培养等任务。为保证达到现代化生产线加工的工艺质量要求,学校还从江浙沪等大型企业中请来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业务骨干指导把关。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仅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到生产车间进行现场教学、实训,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正所谓生产促进科研、科研带动教学、教学服务生产,产学研真正实现了有机地结合。我校还与高校联手,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高校均在我校设立函授点,方便我校学生和周边企事业单位人员继续提升学历,接受高等教育,真正实现“学历技能并举双证书,中专大专连读一体化”。办学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一万余名,培训社会各类企事业员工两万余名,百余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等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奖数量与等级在全市同类学校位居前列,毕业生输出渠道广泛,就业率始终保持100%。6、信息化水平我校有独立域名的网站及服务器,校园网覆盖全部教学场所、办公场所、生活场所及管理部门,校内信息点达xx个,主干网传输速度达xxM/S,教师采用校园网信息平台进行办公及管理。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的宣传工作,我们修改调整了学校网站,从结构、布局、图片、文字等方面进行了适时更新,增加了招生宣传和视频内容,使网站内容丰富,更具时效性、可读性,在对外宣传学校的教学、实训和就业等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多年来的信息化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技能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学生获得资格证书的比例高达xx%,学生技能大赛每年有xx多人次获省市级大奖。数字化校园网络已经建立,现有x个机房xx台微机,x个多媒体教室;建有教学、学籍管理、远程教学等服务平台;教师每人一台计算机,生均计算机xx台。学校数字化资源库也已建成,有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及试题库,教师xx%以上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和数字化资源。学校现有图书xx万余册,生均xx册,报刊xx余种。有教师阅览(资料)室,有学生阅览室,共200余座。三、教育教学工作7、立德树人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健全。学校、部门、班级三级德育教育层次完整,责任明确,形了党、政、工、团、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德育网络,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德育教育工作渠道畅通,形成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开设德育课,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先进。不断改进德育课教学方法,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训和社会服务各个环节,教学效果好。学校以《弟子规》为国学教育基础教材,围绕“国学与养成教育”这一德育主题,逐步引入国学经典,通过“书香浸润人生,经典伴我成长”的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职教学生身上根植,让每个从职业学校走出去的学子都是涵养深厚、谦谦君子、礼仪随行的儒雅青年。8、专业建设专业是教学的载体,专业特色是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核心。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设置的指导思想上,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当地、国内、国外三大人才市场;二是骨干专业(主体专业)要“稳、强、大、精”,并有较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根据本行业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主动调整专业的外延和内涵,骨干专业是特色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一般专业要“活、新、快”,作为“快速反应部队”,以应对日新月异的新经济、新职业的需要。根据学校办学传统,抓住安徽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时机,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主战略,重点建设学前教育、计算机技术应用和数控技术应用3个特色专业,形成了较大的办学规模,具备了突出的专业优势:2013年和2014年,我校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分别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2015年我校结合铜陵地区高铁网络的建成,新增了高铁及高级护理专业。9、课程教材建设我校十分重视课程体系建设,成立课程和教材体系改革专家组,聘请企业专家参与组织和论证,进行市场调研,建立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相适应,富有职业教育特色,适合“做、学、教”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在课程体系的建设、拓展和完善上,全力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前沿性、基础性和技能性。体现相关行业的发展变化,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的最终目标。从2012年起,我们通过三年多的实验,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贴近企业、突出技能、实践性强、符合职业实际应用、带有智通职校特点的校本职业课程,开发出一套能促进区域、学校、教师、学生等协调发展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开发以专业实训课和专业技能课为主,以文化基础课为辅,原则上我校所开设的专业都应开发两至三门校本教材,文化基础课各学科开发一本校本教材。教材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一体化;与考证技能一体化;实践内容一体化;培训内容一体化;校企合作一体化。本次校本教材开发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研究—开发—推广”的教材开发模式,采用“调研—审议—开发”的教材开发模式,这一模式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出发,第一步,由专业教师下企业调研岗位必备技能,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第二步,明确岗位主要工作任务,依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应知和应会内容,审议大纲内容,确定编写章节和具体细节;第三步,依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教材内容组织形式。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开发具有行业和校本“双特色”的校本教材。我校共开发计算机应用、文学欣赏、应用文写作、机械制图、车工实训、钳工实训、电工实训、数控实训等学科校本教材16本。并总结提炼出校本教材开发的开发机制、使用机制、评价机制和改进机制。我校还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形成精品课程研发团队。以业务校长金囯宏为主,带领精品课程研发人员依据《关
本文标题: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69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