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题有答案
常州市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命题单位:常州市教育教研室2008-6得分评卷人一、积累运用(共20分)(一)积累(共11分)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入文后方格内。(2分)孩子,别怕/救人的叔叔阿姨们来了/他们和我们一起寻找/有人吗?下面有人吗?/就算声sī力竭.(▲)妈妈也决不放弃/孩子/你听到我们的叫喊了吗?//孩子,你们快快应答吧/不要再跟我们躲迷cáng了/我和你爸爸说好了/以后再也不会把你责骂//妈妈,不要哭/我们都不哭/在天堂里/我们会化成千万颗星.(▲)星/天天看着你们/如果你想我们了/那就抬起头/望一望那无边的天空/那时,你就会看到/我们都在那里开心地玩shuǎ——(红袖添香·《孩子,别怕》·节选)2.默写。(7分)(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2)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3)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4)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承上启下,由描写景物转入评论历史人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都喜欢荷,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咏荷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出对《西游记》的情节表述不准确的一项。(2分)()A.菩提祖师收石猴为徒,为他取了法名孙悟空,教了他长生不老的秘诀,又把七十二变化、腾云驾雾和“筋斗云”的口诀都教授给他。B.大圣打赌能跳出佛祖的手掌心,结果只在佛祖手指上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八字,被佛祖翻掌压在“五行山”下,直到唐僧取经路过相救,方才重获自由。C.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因前来邀请的仙女嘲笑大圣相貌丑陋,大圣一时火起,大闹瑶池,偷吃了仙酒,打伤太上老君,抢走了葫芦金丹。D.“三打白骨精”一段,妖怪变换花样化装成好人,唐僧不知好歹一味大发慈悲,只有孙悟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白骨精战斗到底,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题号一二三总分(一)(二)(三)(一)(二)(三)得分注音填字4.汶川地震,举国痛悼,学校拟以“救助生命”为主题,在近期举行“生命教育周”系列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是七年级某同学的习作片断,文章写得不错,但还有一些语病。请选用下列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不得超过5处)。(4分)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2008年1月底2月初,我国南方经受了建国以来罕见的特大雪灾,机场关闭,停运铁路,公路瘫涣,有的地方甚至停水停电。面对严重灾情,全国人民众志成诚迎战冰雪。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赴灾区指导抗灾,建议不惜一切代价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电力系统的职工冒着严寒酷暑抢修线路;部队也大量出动,积极投入抢险抗灾。我要学习抗灾勇士的精神,响应学校团委人人为受灾地区献爱心,捐出这个月的零花钱并祝愿灾区人民早日度过难关。6.阅读下面的材料,把你的发现写在横线上。(3分)材料一:一份调查显示,《小燕子》、《小兔子乖乖》、《采蘑菇的小姑娘》等歌曲成为成年人记忆最深刻的儿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一抹令人难以忘怀的金色阳光。材料二:某中学组织的一次卡拉OK大赛上,学生参赛的歌曲多是《谢谢你的爱》、《双节棍》、《两只蝴蝶》、《被爱捉弄》等成人歌曲,只有一个学生唱的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结果引起学生们的哄笑。当成人歌曲在孩童间广泛流行时,灰色童谣也以惊人的速度在私下被传唱。材料三:我国有2亿多儿童,但专门从事儿歌创作的专业队伍基本没有,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不是童年歌曲,而是各种各样的流行歌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共40分)得分评卷人(一)阅读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主体部分,完成7—11题。(共13分)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得分评卷人(二)运用(共9分)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7.试根据选文的内容写出该新闻的导语部分(不超过60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选文详述了东、中、西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试筛选关键信息,简述该新闻为何先写中、西路军渡江情况。(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选文在叙述西路军渡江情况时,插入了两方面的评论,解释了我军所遇抵抗为何“甚为微弱”。这两方面评论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有人对文中的一句话作了修改,试从比较原句和改句中加点词的不同含义入手说说原句为什么胜过改句。(3分)原句: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改句: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面文字是当时的前线记者阎吾写的《我军横渡长江情景》中的一个片断,试把它和上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说说两文区别在哪里。(3分)21日黄昏,江北某地(在安庆、芜湖间)解放军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怒吼,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大小战船。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站满居民、民工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家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焦急地等候着。忽然,南岸上空飞起了登陆的信号弹,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战船继续从各港口涌出,加速向对岸驶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评卷人(二)阅读《骆驼的秘密》一文(有删改),完成12—16题。(共15分)长久以来,诗人和科学家对骆驼都很感兴趣。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注意到了它储存珍贵的水的本领。罗马自然学家普林尼把骆驼的胃比作水箱。但是,“沙漠之舟”在酷热的气候条件下一连几天甚至几星期滴水不进,仍旧能够生存,却完全不是人们想像的原因。驼峰只是一团脂肪组织,缺少食料时才加以消耗。它肚子里或其他部位没有储存额外的水。骆驼的秘密仅仅在于保持水分。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就知道单峰驼这种动物善于在身体组织里保存水分。科学家们最近发现骆驼另有一个重要的保持水分的系统,它能降低呼气的湿润度,从而节约水分。这个系统的关键部位就是骆驼的得天独厚的鼻子。一般动物呼气时,身体丧失水分,因为排出的气体的温度和体温相同,饱含从肺部吸收的水汽。骆驼呼气却与一般动物不同。4年前,杜克大学的生理学家施米特·尼尔森在肯尼亚发现骆驼呼出的气体温度比体温低。由于冷空气所含水汽比热空气少,骆驼通过呼吸丧失的水分比一般动物少45%。在最近的研究中,施米特·尼尔森和特拉维夫大学的动物学家希科尔尼克发现骆驼的鼻子进一步提高了保持能力:它吸收了呼出气体中的大部分水分。他们向儿童动物园借了两头母骆驼进行测试。他们把骆驼圈在炎热的死海岸边一个农
本文标题: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题有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698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