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伪误档案概述第一节伪误档案现象第二节伪误档案危害历史客观原因01人为主观原因02自然原因03第一节伪误档案现象一、历史客观原因(一)政治影响(二)神化色彩洪迈《夷坚丁志》卷18《袁从政》袁从政,宜春人,绍兴庚辰登第,调郴县尉。先是筠州上高陈氏女新寡,来归以妻袁,夫妇相欢,尝有“彼此勿相忘,一死则生者不得嫁娶之约”。既之官,未满秩,陈亡。不能挈柩归,但殡道旁僧舍之山下。再调桂阳军平阳丞,遂负前誓,更娶奉新涂氏女,相与赴平阳。道由是寺,同年有官于彼者为具召之。才就坐,见故妻从外来,戟手骂云:“平生之誓云何,今反负约邪?不舍汝矣!”袁但向空咄咄,如与人言。又呼从史令回城隍牒,史骇愕漫应云:“已回牒了。”袁终席不复顾主人,不告而起,归与涂氏说其详,中夜发狂出走。涂追照以烛,袁吹灭之,竟赴井死。(三)以今系古回忆录是当事者将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历史,以大脑为载体,形成记忆,再转载成文字等材料的一种文献形式。《任弼时》(四)以讹传讹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五)传抄致误嘉庆皇帝:我登基已是二十四年,总不能去(曲阜),是个大缺点。缺典,典礼有缺之意。十与千、干;一、二、三数字二、人为主观原因(一)托古炫名《淮南子》:“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乱世闇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为学者蔽于论而尊其所闻,相与危坐而听之,正领而诵之”,于是儒家借重尧舜,墨家借重大禹,道家借重黄帝、老子,医家借重神农、黄帝,都是这一类的典型。《易卦》托名伏羲,《本草》托名神农,《内经》托名周公即其例。《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亦称《汲冢纪年》,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盗墓者不准(FǒuBiāo)所发现的编年体史书。史称“古本”,多已散佚,南宋时只剩下三卷。竹书纪年的历史意义和近代发现殷墟甲骨文与敦煌经卷不分伯仲,都是中国档案史上的大事。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古本《竹书纪年》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逐步开始散佚,宋代的《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已不加著录。元末明初乃至于明代中期,出现了竹书纪年刻本,其春秋战国部分以周王室纪年记事,与初释本、考正本不同,是为今本竹书纪年。清代学者钱大昕等人指斥其为伪书,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更推断为明代嘉靖年间天一阁主人范钦伪作。(二)邀功争赏朝廷禁毁、战争动乱、自然灾害等天灾人祸造成了古代典籍文献的大量毁损亡佚,给后世留下了无限的遗憾,故世有寻求遗书之举。如秦始皇焚书之后不久又经历楚汉战争,国家典籍的图书文献散亡殆尽,西汉建国,朝廷典藏不足,故武帝以来屡次诏求遗书于天下,遂有投机者制作伪书欺世盗名,邀赏牟财,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西汉成为中国伪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成帝时,东莱人张霸伪造了一部102篇的《尚书》进献朝廷,当时就被揭穿,这就是蹈用亡失图书文献之名而作伪的最典型事例。梅赜(zé),字仲真。东晋汝南(今湖北武昌)人。曾任豫章内史。献《古文尚书》及《尚书孔氏传》。但被宋以来的考据家指为伪书。郑冲——苏愉——梁柳——臧曹——梅赜南宋初年,吴棫、朱熹等学者开始怀疑梅赜这部书,认为从文字看不像周秦时的文词。到元明清时,有更多的学者继续指责梅赜这部书。元·赵孟頫,明·梅鸯作《尚书考异》,清·阎若璩作《尚书古文疏证》,清·惠栋作《古文尚书考》,2008年7月收藏的“清华简”均认为梅赜的《尚书》为伪书。(三)饰非诬善原题牛僧孺撰的《周秦行纪》,然“贾黄中以为韦瓘[guan],瓘,李德裕门人,以此诬僧孺”,在唐代牛李党争中,李德裕、牛僧孺两派斗争多年,李德裕的门人韦瓘用牛僧孺的姓名伪撰《周秦行纪》来陷害牛僧孺,以达到政治目的。此事后经明胡应麟考证,确属事实。(四)删削篡改(别人档案与自己档案)《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季羡林:嘉惠学林,功在千秋张岱年:传世藏书,华夏国宝焚毁:《四库全书》收录全文的图书一共有3461种,成书79000卷,近7.7亿字。编修中明令禁焚的书籍就有3000多种(估计禁毁6766部,93556卷),禁毁数超出收入的总数,这还不算上因当时诏令上缴违禁书籍在民间造成的恐怖氛围,百姓偷偷焚毁的书籍,合计起来被毁掉的书籍恐怕不止万部,这实在是空前绝后一场文化大浩劫。删削:只举几例,据黄裳先生考证:乾隆四十一年诏令:书籍内如有只须删改的字句,就不必因此而废掉全书;乾隆四十四年,禁网已注意到地方志;乾隆四十五年,注意力伸到野史诗、演戏曲本、小说等俗文学领域;乾隆五十年,改《明末纪事本末》中“吴三桂击走李自成”为“清军击走李自成”。篡改:《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对于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和抽毁,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四库全书》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寄奴”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用小名称呼帝王。吴晗: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费正清的名著《美国与中国》:通过这项庞大工程,清廷实际上进行了一次文字清查(文学上的“宗教裁判”)工作,其目的之一是取缔一切非议外来统治者的著作。编纂人在搜求珍本和全整文本以编入这一大文库时,也就能够查出那些应予取缔或销毁的一切异端著作。正如L.C.古德里奇所论证的,这是最大规模的思想统治。(五)造伪牟利《石达开日记》:该书作者据陆士锷《侠女恩仇记》(1917年上海交通图书发行),讲述翼王石达开入川兵败大渡河后,义女四姑娘韩宝英对其报恩的故事,该日记展现出石达开五光十色的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生活描绘,充分展示了有骨有肉石达开的英雄形象,迎合了当时市民阶层猎奇心理和英雄史观。“日记”由世界书局付梓,出乎意料,多次重印,不胫而走,一度为史学界著文考探,引证,尔后几十年间,戏剧,文艺界竟以此为据,用形象思维塑造石达开。后经专家考证,断为伪书。许指严(?-1923),近代小说家。名国英,字志毅,一字指严,又作子年,别署苏庵、不才子等,武进人。南社社员,出身仕宦之家。三、伪误档案产生的自然原因由于自然的原因,加之保管不善,致使档案载体被损坏,可能造成记载内容或缺、或残、或污、或变,往往最重要的人名、时间、数字、地名也无法辨认,这样的档案若不经过艰苦的鉴辨,读者无法阅读及利用。纸质档案在保存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水浸、虫蛀、鼠咬、霉烂的侵蚀,或者受到所处地理位置气候的影响。内阁大库是内阁收贮文书、档案的库房,位于紫禁城东南隅、内阁大堂之东。内阁大库为砖石结构,墙面辟窗,窗中有铁柱,外有铁板窗。其存放红本、典籍、关防等件之库房,称之为红本库;存放书籍与三节表文、表匣及外藩表文之所称实录库;同时亦存贮满本堂之实录、史书、录疏、起居注及前代帝王功臣之画像等物。内阁大库隶属内阁,由典籍厅掌管红本及书籍表章,满本房掌管实录、圣训、起居注、史书及其他档案。因未专设员役,保管不善,损毁严重。由于年积月累,数量愈多,库房不敷应用,曾多次销毁。宣统年间因大库墙壁倒塌修缮。本拟销毁的档案移交学部,造成中国档案史上有名的八千麻袋事件,使大量档案流散社会。八千麻袋事件是指1921年-1929年期间,清代内阁八千麻袋档案整个转辗、拍卖、散失的事件。1921年春,北洋政府财政困难,故将大部分档案分装八千麻袋,计15万斤,以4000银元卖给北京同懋增纸店造纸。清朝遗老罗振玉以高价购得部分档案。1924年,罗振玉因财力不支,将档案以16000银元转卖给前清驻日公使李盛铎,1929年李盛铎又将这部分档案以18000银元转卖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始得归公。罗振玉第二节伪误档案危害一、淆乱史学档案的利用价值很高,主要的价值之一是作为史学研究的凭证,其权威性是其他各种文献资料所无法比拟的。档案史料是史学研究的源泉,清冽的泉水才能浇灌出史学研究的丰硕果实。而伪误档案则如泉水中混杂的浊流,败坏果实之甘美。古往今来,史家错用伪误档案而得出荒谬结论的情况历代不绝。张心澂《伪书通考》:经部73部;史部93部;子部317部;集部129部。《清史稿》:母孝庄文皇后方娠,红光绕身,盘旋如龙形。诞之前夕,梦神人抱子纳后怀曰:“此统一天下之主也。”寤,以语太宗。太宗喜甚,曰:“奇祥也,生子必建大业。”翌日上生,红光烛宫中,香气经日不散。上生有异禀,顶发丛起,龙章凤姿,神智天授。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5号行辕逝世,终年59岁。临终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孙中山遗嘱是在孙中山去世前所立。共三份,包括《国事篇》、《家事篇》及《致苏联遗书》。前两份遗嘱由孙中山口授,汪精卫笔录。《致苏联遗书》则是由孙中山以英语口授,他的苏联顾问鲍罗廷等笔录。家事遗嘱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孙文国事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孙文“被压迫民族”改为“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二、“深入人心”的误论不少伪误档案影响力太大了,它们造成的错误结论大大压过了正确的结论,颇有“正不压邪”之势,尽管史学家以确凿的正确档案为据,以科学的鉴辨方法,企图正本清源,但是效果甚微,看来和伪误档案史料导致的错误结论作斗争,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袁世凯因向荣禄告密,出卖谭嗣同而引发戊戌政变,这几乎是铁的定论,无人怀疑。从目前档案史料看,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和袁世凯的告密无关,从戊戌变法的全过程看,光绪旨在从慈禧手中夺回实权,这就注定了慈禧迟早要发动政变。而和袁世凯的告密联系起来,则是不实档案和人们对袁的厌恶所致。三、政治上的不良后果档案为政治斗争服务是其主要功能。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文字出现,并产生了国家政权后,任何统治者都会利用档案捍卫本国利益。如若以伪误档案作为历史的依据,其作用就会适得其反,轻则淆乱了历史,重则将会给国家造成政治上的不良后果,产生巨大的负作用。穿鼻草约(又称川鼻草约;英语:ConventionofChuanbi或ConventionofChuenpeh)是鸦片战争中英国代表私拟的一份议和草约。鸦片战争爆发不久,道光皇帝由主战转向主和,于1840年(道光二十年)11月派钦差大臣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谈判。在谈判进行中,英国对华全权代表义律于1841年1月7日突然指挥英军攻占沙角炮台(即穿鼻炮台)和大角炮台,逼迫琦善接受英方的议和条件。主要内容:香港本岛及其港口割让与英国;赔偿英国政府600万银
本文标题:绪论伪误档案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72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