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能力训练测试卷(六)(语文版八上)
语文能力训练测试卷(六)——第六单元一、积累与应用(30分)1.古诗填写。(8分)①千嶂里,。(《渔家傲》)②人不寐,。(《渔家傲》)③谁道人生无再少?。。(《浣溪沙》)④《过故人庄》中借助由近及远的手法描写农家幽美景色的句子是:“,。⑤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就包含了这个哲理。2.常识填空。(9分)①《小石潭记》是系列山水游记《》之一,作者柳宗元文学成就突出,与韩愈、王安石、苏轼等人被称为“”。(2分)②徐霞客是明代著名家,他用三十多年旅游勘察的记录写成一部我国著名的古代游记和地理学名著《》。(2分)③范仲淹是(朝代)著名家、家;陆游是(朝代)著名爱国诗人。(2分)④“待到重阳节,还来就菊花。”古人过重阳节,除了赏菊花外,还有哪些形式?(至少写出两个)(2分)⑤“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句诗中的“桑麻”指的是。(1分)3.下列句子朗读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下/扼沙漠者。C.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4.解释下面带“然”字的加点词语。(4分)①佁然不动:②欣然起行:③杰然天半:④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5.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7分)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这两个诗句描写农家什么时候的什么情景?表达了农家怎样的性格和感情?(4分)②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浣溪沙》)这三个词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所写的时间是一天的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看出?(3分)二、阅读(70分)(一)阅读《小石潭记》,完成1——6题。(21分)①从小丘西行进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①隔篁竹()②参差披拂()③佁然不动()④俶尔远逝()⑤往来翕忽()2.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犬牙差互()③隶而从者()3.下列句中的“以”字含义是“因为”的有()(2分)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C.以其境过清D.因以为号焉4.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6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上文第①—④段依次写了发现小潭、、和潭中气氛。(2分)6.作者初见小石潭的心情是“”,游览到最后,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两条横线可填入原文句子),这种心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分)(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8题》(16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①月色入户()②念无与乐者()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把下面面译成白话文。(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1分)4.描写月光的句子是,描写的角度是。(2分)5.根据文中内容,作者要到承天寺,是因为()(1分)A.失眠难耐B.心绪无聊C.偕友赏月D.参禅求道6.末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出怎样的感慨?下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A.标榜自己有随遇而安的修养B.自嘲自己与张怀民一事无成C.有闲情逸致才能欣赏到美景D.无所事事的人才能欣赏到美景7.下列句子点出题目中“游”字的一项是()(2分)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B.相与步于中庭C.水中藻荇交横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8.文章表达的作者的生活态度是什么?(2分)(三)阅读《满井游记》(节选),完成1——6题。(18分)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①土膏微润()②波色乍明()③柔梢披风()2.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4分)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3.上文从哪两方面描写满井春色?(2分)4.根据提示,用原文句子回答。(4分)①描写山:②描写树、麦:③表现作者返回自然的愉悦心情:④揭示主旨:5.指出下列句的修辞手法。(3分)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②泉而茗者,罍而歌者。()③麦田浅鬣寸许。()6.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了含有“鸟”、“柳”字的诗句各一句。(2分)(四)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1——6题》(15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田燥呼不得,归来何仗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本诗作者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尊称他为“”。(1分)2.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3分)①八月秋高风怒号()②俄顷风定云墨色()③秋天漠漠向昏黑()3.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2分)长夜沾湿何由彻!4.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事件是,从诗中的一个词语“”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3分)5.分别概括前三节诗的内容。(3分)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6.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的情思,发出了“,(填入原诗句)的呐喊,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3分)八年级(上)语文能力训练测试卷(六)第六单元参考答案一、1.①长烟落日孤城闭②将军白发征夫泪③门前流水尚能水。休将白发唱黄鸡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①永州八记唐宋八大家②地理学徐霞客游记③北宋政治文学南宋④登山、吃重阳糕、看望老人⑤农事3.C4.①愣住的样子②高兴地③高耸雄伟的样子④潇洒无牵挂的样子5.①这两个诗句描写农家丰收之后过节的情景,表达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②这三个词句描写的是暮春季节的景色,从“兰芽短浸溪”可以看出;所写的时间是一天的傍晚时候,从“暮雨”可以看出。二、(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①隔篁竹(huánɡ)②参差披拂(cēncī)③佁然不动(yǐ)④俶尔远逝(chù)⑤往来翕忽(xī)2.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概,大约)②犬牙差互(互相交错)③隶而从者(随从)3.下列句中的“以”字含义是“因为”的有(C)(2分)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C.以其境过清D.因以为号焉4.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6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5.上文第①—④段依次写了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溪源流和潭中气氛。(2分)6.作者初见小石潭的心情是“心乐之”,游览到最后,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凄苦)”。(两条横线可填入原文句子),这种心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5分)说明了作者志向难酬,觉得触景生情。小石潭肃森的气氛,促发了作者内心的陷痛,以夜不可留,含蓄地概述了作者求解脱的忧虑心情,这是作者被贬后伤感的曲折反映。(二)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①月色入户(门)②念无与乐者(想到)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是)(罢了)2.把下面面译成白话文。(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月光好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月色。(1分)4.描写月光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的角度是侧面描写。(2分)5.根据文中内容,作者要到承天寺,是因为(C)(1分)A.失眠难耐B.心绪无聊C.偕友赏月D.参禅求道6.末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出怎样的感慨?下列正确的一项是(C)(2分)A.标榜自己有随遇而安的修养B.自嘲自己与张怀民一事无成C.有闲情逸致才能欣赏到美景D.无所事事的人才能欣赏到美景7.下列句子点出题目中“游”字的一项是(B)(2分)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B.相与步于中庭C.水中藻荇交横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8.文章表达的作者的生活态度是什么?(2分)文章表达的是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三)1.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①土膏微润(肥沃)②波色乍明(始、初)③柔梢披风(散开)2.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4分)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游人虽然不是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喝酒唱歌的,穿着鲜艳服装骑着毛驴的,也时时可见。3.上文从哪两方面描写满井春色?(2分)美好的景物和欣赏的人们。(早春的景色和游人的活动)4.根据提示,用原文句子回答。(4分)①描写山: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②描写树、麦: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③表现作者返回自然的愉悦心情:若脱笼之鹄。④揭示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5.指出下列句的修辞手法。(3分)6.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比喻)②泉而茗者,罍而歌者。(对偶)③麦田浅鬣寸许。(比喻)6.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了含有“鸟”、“柳”字的诗句各一句。(2分)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四)1.本诗作者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尊称他为“诗圣”。(1分)2.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3分)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大声吼叫)②俄顷风定云墨色(一会儿)③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靠近)3.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2分)长夜沾湿何由彻!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4.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八月,事件是暴风雨袭击茅屋,从诗中的一个词语“丧乱”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安史之乱。(3分)5.分别概括前三节诗的内容。(3分)第一节: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第二节: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惜。第三节: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本文标题:能力训练测试卷(六)(语文版八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74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