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精品文档《中医护理学基础》试卷(B)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4题)1、同病异护: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2、祝由:祝由”疗法,系祝说发病的原由,转移病人的精神,以达到调整病人的气机,使精神内守以治病方法.又称移精变气。3、得气:当针刺人一定深度时,病人会产生酸、胀、重、麻等感觉,并从局部向一定方向传导即为得气叫现象。操作者感觉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4、神昏:神昏是指以神志障碍为特征的病证。轻者神志恍惚或朦胧,重者不醒人事,又称为昏迷或昏愦或昏不知人。二、填空题(每格1分,共21格)1、护理原则之一三因制宜包括因人、因时、因地。2、心理护理以情胜情的心理疗法,即思胜恐、喜胜忧、忧胜怒、怒胜思和恐胜喜。3、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持久、柔和、均匀和有力。4、熏洗法包括内容熏法、蒸法、溻渍法、腾洗法、坐浴法和全身药浴法。5、在水针操作规程过程中,不同部位注射部位的剂量不同,通常是原药物剂量的1/5-1/2,头面部可注射0.3-0.5毫升毫升,四肢部可注射1-2毫升亳升。6、厥证在临床上有气厥、痰厥、食厥、血厥和暑厥。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2题)1、标本缓急的护理原则不包括()A、扶正祛邪法B急则护其标法C护病求其本法D缓则护其本法E、标本同护法2、下列病人需要光线较暗的是()A、风寒证病人B、急性热性病人C、长期卧床D、阳虚病人E、风寒湿病人3、中药煎的用具选择适宜的是()A、铁锅B、铅锅C、玻璃杯D、不锈钢容器E、铜锅4、在中医用药“八法”中温法护理措施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服药期间应注意保暖、进温热食物B、应用此法治疗,服药时间宜坚持服药C、在服用温经散寒药物时,出现咽喉疼痛、舌红、咽干等应停药D、温阳补虚的药物,孕妇应禁用E、回阳救逆药,可用鼻饲给药5、关于全身药浴法的描述错误的是()A、药液温度不超过50度B、妇女月经期酌情使用C、一般适用于能自行活动者D、年老体弱,精神欠佳者慎用E、药浴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6、针刺法中针的检修,对针的规格要求,不正确的是()A、针身正直光滑B、针尖尖而锐C、针根牢固D、针柄无锈蚀E、针柄金属丝缠绕紧密均匀7、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以下病症采用灌肠治疗时应取右侧卧位有是()A、肠结核B、阿米巴痢疾C、慢性盆腔炎D、慢性结肠炎E、慢性痢疾8、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所谓症是机体发生疾病后表现B、所谓证是集中反映了疾病的本质C、所谓症发热、腹痛等D、所辩证施护即是见热退热,头痛止痛处理E、辨证即判断疾病病机9、以下关于水针法操作不正确的是()A、推药速度虚寒宜缓慢B、选穴宜少个C、年老体弱药量宜少D、不可选取阿是穴E、四肢部位穴位注射的药量1-2毫升10、临床常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敛间接灸法。采用的是()A、隔姜灸B、隔蒜灸C、隔盐灸D、隔附子饼灸。E、以上均可11、滞针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无关()A、毫针刺入肌腱B、精神紧张C、行针捻转角度过大D、患者体位不适或改变体位E、留针时间过长12、风湿型头痛呈().精品文档A、头痛而晕B、头痛而空C、头痛而眩D、头痛如锥刺E、头痛如裹13、原发肾炎,又复患风寒感冒出现恶寒无汗、咳嗽、胸满、腰痛尿少、全身浮肿时在标本缓急护理治则上应()A、先解表后温阳化水B、先温阳化水后解表C、同时解表与温阳化水D、单纯温阳化水E、单纯解表14、中气不足、脾阳不运可致腹胀便秘,护理法则()A、虚则补之B、实则泻之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E、热因热用四、多选题(每题2分,共6题)1、在护病求本中,下列属于反护法()A、热者寒之B、寒者热之C、热因热用D、真热假寒寒药宜冷服E、热证病人寒药宜温热服2、中药煎药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中药煎药用具最佳的是砂锅B、中药选用水质应以澄清洁净、矿物质少的为佳C、中药泡药应用冷水,一般药方成份决定泡药的时间D、一般复方煎煮时间,第一煎需20-30分钟E、临床煎药一般采用两次煎用3、确定服药时间应空服的是()A、滋补药B润肠通便药C健胃药D消导药E润咽喉药4、灸法应用广泛,临床上施灸顺序一般是()A、先灸上部,后灸下部B、先灸阳部,后灸阴部C、先灸头部,后灸四肢D、先灸腹部,后灸背部E、先灸阴部,后灸阳部5、对于刮痧疗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所选定部位,从外向内,从上向下,朝一方向刮拭B、刮痧时刮痧用具与所需部位以45-90度进行刮试C、刮痧后即可洗澡D、刮痧可根据痧斑或痧点判断病情E、刮拭程度必须皮下出痧点或痧斑6、放血法应用临床疾病选择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高热疾病多用点刺法B、红丝疔应用缓刺法C、挫伤瘀血肿胀多用散刺法D、中暑多作点刺放血E、顽癣多用缓刺法五、简答题(第一题3分,第二、五题6分,余5分,共5题)1、如何理解中医“辨证施护”并解释之间关系?辨证: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辨别疾病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关系,从而找出病人存在护理题或护理诊断施护:在辨证基础上,制定出相应护理原则措施目的并按其制定计划具体实施以达到护理目的辨证,是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辨证的最终目的,同时又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2、何谓“治未病”?3、写出饮食的基本要求。(1)饮食宜有节(2)饮食宜随和(3)饮食的冷暖要适宜(4)饮食宜卫生(5)保持良好进食习惯(6)饮食禁忌(7)饮食因时、因地、因人制宜4、写出煎药用水的要求。5、针刺过程中如何预防血肿,如果出现又该如何护理?(1)护理:出针后用棉球压迫针孔处片刻,若少量的皮下瘀血可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剧烈,青紫面积较大,可先作冷敷止血,24小时后再做热敷,或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精品文档(2)预防:对容易出血的穴位,如太阳、百会、合谷、面部穴位等出针后压迫针孔l~2分钟避免血肿。六、问答题(每题8分,共1题)1、请写出中医用药“八法”中汗法的护理措施。(1)助出汗,服药后卧床加被并进热饮(2)因人`因时`因地制宜(3)不可出汗过多,中病即止(4)注意室温调节,防止当风。(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不宜酸性和生冷食物(6)服药时,应禁用或慎用解热镇痛的西药(7)无表证,不可应用汗法七、病例(每题12分,共1题)1、患者陈XX男性37岁于2000年5月15日9:00入院,患者主诉:三天前夜宿弄堂,次日出现恶寒,发热,咳嗽,无痰,咽喉痒痛,未重视.现发热、不恶寒、大汗出,头痛、咳嗽、痰黄,口干咽燥痛,神疲乏力,不欲饮食,睡眠欠佳,小便短赤,大便三日未排。护理体检:体温39.5oC,脉搏12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00/70mmHg。神清,形体正常,皮肤正常,语言低微,面红,身热,,腹软,肝脾(—),四肢正常,舌红,舌苔黄燥,脉洪大。1、写出常见危重证和证型名称。(2分)高热、里热证2、简单写出证型分析。(3分)热由表入里,燥热亢盛充斥阳明经脉则大热,不恶寒(无表邪)阳明之脉布于面,热势上腾则头痛面红。邪热入里,肺气不宣则咳嗽,热灼津液则痰黄,热迫津外泄则汗出,汗出伤津液则小便黄赤。邪热燥结肠胃则便秘。舌红,舌苔黄燥,脉洪大为邪热入里之征。3、写出护理诊断(3-5个),及护理措施。(7分)(1)体温升高:与外邪袭肺,肺卫失宣有关与邪热炽盛有关(2)自理缺陷:与高热有关(3)焦虑:与久病难愈,担心预后有关与病情反应较重,担心预后有关(5)有口腔粘膜改变的危险:与热盛伤津,口舌干燥有关(6)体液不足:与邪热耗津液有关护理措施(1)病室环境:高热病人的病室温度要适宜,不可过高亦不可过低,过高易使体温上升,。另外,还应注意病室空气要新鲜,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噪音影响病人休息。室内光线亦柔和,避免强光刺激。危重者应住单人房间。避免直接吹风着凉。(2)生活起居:高热病人在发热期间,卧床休息,减少肌肉活动,以降低新陈代谢率,减少能量消耗及热的产生,要尽量少打扰病人,一切治疗和护理工作尽量集中施行。待热退病情缓解,体力逐渐恢复时,可作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快痊愈。汗多者及时擦拭应用温水毛巾,不宜冷水(3)病情观察:1)观察高热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象,每4/h时测量并记录1次。2)观察高热病人的神志,邪人心包时轻者瞻妄,重者神昏,若出现神志模糊或神志不清时,应报告医师,进行急救处理。3)观察高热病人出汗情况(部位、时间、性质及量的多少),并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4)高热病人若出现呕吐,且呈喷射状,应立即报告医师,进行急救处理。5)若病人突然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神情淡漠、气促、脉微,是为厥脱的危象,要迅速配合医生进行抢救。(4)情志护理:高热病人易急躁优愁,尤其持续多日体温不降,往往病人出现悲观情绪。要劝导病人避免急躁,增强信心,认识到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必能尽快痊愈。对因情志不遂而发热的病人,应劝慰其心情愉快,避免忧思恼怒。另外,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其消除恐俱心理,配合治疗,并尽量减少探视和陪伴人员。(5)饮食护理1)高热病人的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以流食、半流食为宜。2)病人口渴时,应鼓励多饮水或果汁,如西瓜汁、梨汁、桔汁等。汗出较多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可给病人用鲜芦根煎汤代茶饮或给淡盐汤,不能饮水者,应用鼻饲法或静脉输液等方法,补充津液的消耗。3)高热病人忌食油腻、辛辣、厚味食品。热病初愈,饮食仍宜清淡稀软,要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注意补充营养,但要少食多餐。.精品文档(6)服药护理:高热病人起病急,病势重,变化快,按常规每日服1剂药效果不明显时,可每日服2-3剂,每4-6小时服一次。服药困难时需将药液浓煎以减少药量,或用鼻饲给药法灌服。用药后要密切观察服药后的反应。(7)降温方法应根据高热病人证型的不同,辨证选择降温方法。1)物理降温法,可采用冰袋冷敷头部和腹股沟等部位。或用中药煎汤擦浴,如荆芥水、石膏水擦浴;或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水灌肠等方法。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体温下降情况和病情变化,防止因体温骤降而发生虚脱。还可环境降温放冰块,降温器,空调等。2)针刺法:可选用大椎、曲池、合谷、风池等穴用毫针刺法或十宣放血法降温。3)刮痧法:暑高热病人,可以在两胁部、夹脊部、肘窝、腋窝等部位进行刮痧。4)药物降温:选用柴胡、银花、黄苓、大青叶等中药,煎汤饮或用注射剂,如柴胡注射液、黄苓注射液等。中成药紫雪丹、牛黄清心丸等也可选用。5)中药灌肠法:根据病情可给予中药煎汤灌肠通便,高热病人多出现便秘,应每2-3日服药导泻或灌肠1次,也能够降温退热。(8)口腔护理高热病人常出现口舌干燥,易生口疮、热疮。护理人员要在晨起、睡前、饭后协助病人用银花甘草液漱口,有口疮时用锡类散或养阴生肌散涂敷患处,口唇干燥者可涂香油或甘油。(9)皮肤护理高热病人因汗出较多,又卧床休息,容易引起皮肤感染或褥疮。所以,在出汗以后应及时用可毛巾或温热毛巾擦拭皮肤,并更换衣裤及被单,对骨格隆起部位,应用红花酒精按摩,防止局部充血出现褥疮。(10)对热结阳明证的病人,大便燥结时,可用缓泻药通便。.
本文标题: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777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