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27*手术台就是阵地文本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一次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结构清晰,学生容易把握课文内容。教学的重点是:一方面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词析句,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感受越来越严峻的战争形势,将严峻的环境与人物表现进行对比,从而感悟人物高尚的内心世界,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含义。但是,教师也要注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有别于精读课文,方法上要重引导,过程中要敢放手,要让学生自主运用“带着问题默读”“边默读边圈画”等方法学习课文,大胆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教学目标:1.认识“棒、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教学重点: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抗日战争简称抗战,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齐会战斗1939年春,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和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一部,在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进犯日军实施的外线速决的进攻战。这次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取得了平原游击战争中以外线速决的进攻打歼灭战的经验,对推动华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2.出示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图片。过渡: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白求恩。3.出示资料,简介白求恩。白求恩(1890—1939)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医疗队来到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39年10月下旬,白求恩在河北省涞源县摩天岭前线抢救伤员,左手中指不慎被手术刀意外割破。他不顾伤痛和高烧,坚持战地救护工作,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终年49岁。4.教师过渡,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课题: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惑?过渡:白求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他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一同去了解这背后的故事。(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预设:(1)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2)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3)怎样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旁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注意读准生字字音。(2)画出本课的生字词。(3)标出自然段序号。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dòu战斗bànɡ当头一棒ēn白求恩dàixuè大夫血丝chè撤走xiǎn危险duómiǎo争分夺秒lián布帘xùnsù迅速wǎ瓦片(2)指导归类识字。◆部首归类: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心:恩(感恩)忽(忽然)怎(怎么)意(心意)想(想念)愁(发愁)禾:秒(秒针)秋(秋风)稻(水稻)种(种子)和(和气)科(科学)3.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手术台是谁的阵地?他在手术台这个“阵地”上做了什么?4.学生交流明确,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明确: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白求恩把手术台当作自己的阵地,他在“阵地”上不顾个人安危,争分夺秒地为伤员做手术。5.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填空:课文叙述了在1939年春的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的感人故事。6.按照“战斗打响”“战斗激烈”“战斗胜利”的顺序,划分层次,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齐会战斗打响了,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写了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始终坚守在手术台旁,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齐会战斗胜利了,白求恩在手术台前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三、再读课文,交流印象1.学生自由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2.教师及时评价,梳理总结。过渡:同学们有的对战斗激烈的情况印象深刻,有的发现了做手术的环境很恶劣,更多的同学觉得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形势下能拒绝撤退,连续工作那么长时间,实在是令人佩服。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主要从环境和人物两个方面,仔细读一读,一起感受白求恩大夫的高贵品质。四、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体会环境,感受危险。1.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环境的句子。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2.学生汇报,出示句子。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3.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预设:(1)做手术的地方“离火线不远”,多么危险啊!而且,噪声、震动、烟尘等等,都是不利于医生做手术的。能够在这种环境中给伤员做手术,白求恩大夫的医术肯定很高超。(2)“突然”,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了,“硝烟滚滚”“弹片纷飞”,硝烟都把小庙“淹没”了,此时战斗越来越激烈了,战场离小庙越来越近,小庙里越来越危险了。(3)从炮弹“突然”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到敌机“不断地”吼叫,炮弹“不断地”爆炸,再到“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瓦片被震落,门口的布帘被烧着,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大夫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危险。手术台简直就设在战场上。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小结:是啊!从危险,到十分危险,再到万分危险,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白求恩大夫完全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坚持在手术台旁为伤员做手术,这是一种无私忘我的敬业精神,是把战士们的生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的奉献精神!从环境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战斗的紧张、激烈。把人物放到这样的环境中,是不是更能凸显人物的伟大与崇高?方法拓展:环境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法,恰当的环境描写不但可以烘托事情发生的气氛,还能烘托人物的性格、感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要抓住文中的环境描写品悟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精神品质。5.指导朗读,注意加点的词语重读。自由练读,指名读,挑战读,齐读。(二)亲近人物,感悟品质。过渡:小庙岌岌可危,在这里多待一刻,就多一分凶险,撤离刻不容缓。可是,身处险境的白求恩大夫撤离了吗?(没有。)那他在做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的第2到4自然段,画出描写白求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并说说从这些言行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在本子上简要写写自己的体会。1.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白求恩言行的句子。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2.学生汇报,出示句子。教师相机点拨重点语句。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1)这是描写的人物的什么?(神态。)(2)你有什么体会?(工作时间很长,很辛苦。)那白求恩大夫为什么不休息?(他要给伤员做手术,对工作极端负责。)(3)真让人敬佩啊!把你的敬意读出来吧!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1)从白求恩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镇定自若,临危不惧,毫不慌张,医术高明。)(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仍然镇定”表明他丝毫不受环境的影响;“接过”“取出”“丢在”这一连串“敏捷”的动作,说明他一点都不慌乱,医术也很高明。)(3)你能读出这份镇定自若吗?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1)为什么白求恩“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而自己却“不能离开”?(同意撤走部分伤员,是为战士们的生命安全考虑;自己拒绝撤离,是出于对工作的责任,因为还有更多受伤的战士等着他去救治。)(2)从这句话中你可以看出白求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顾自身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想:白求恩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几句话?(毫不犹豫,坚定,对工作极端负责。)那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2)教师一边引读,一边出示句子让学生朗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引读:师长让你离开,你为什么还不离开呢?——(学生接读)我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引读:火快烧到手术台了,小庙也快要倒塌了,请您离开吧!——(学生接读)我是一名医生,我还要救护更多受伤的战士,我不能离开。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引读:白求恩同志,这里有生命危险,难道你不怕吗?——(学生接读)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引读:白求恩同志,您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要为您的安全负责,让您离开是师长对您的关心呀!——(学生接读。)谢谢师长的关心。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小结:听着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真是感动,觉得你们真正走进了白求恩的心里。同时,我们也不禁对他肃然起敬。让我们再次完整地读读这些话。(3)“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预设:“手术台”是什么?(外科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的台子。)“阵地”通常是指什么?(军队打仗的战场。)“阵地”对于战士、对于战场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阵地丢失了,意味着战斗失败了。坚守阵地是战士的使命。)战士与敌人战斗的地方就是阵地,在白求恩心目中,他在与什么“战斗”?他的“阵地”在哪儿?(在白求恩心目中,自己与伤痛抗争、与死神赛跑,抢救战士生命也是“战斗”,手术台就是自己的“阵地”。)小结:白求恩把做手术救伤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坚守自己的岗位,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4)自由讨论: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预设: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总结陈述。明确: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给抗日战争中受伤的战士做手术,他当然是我们尊贵的客人,可是他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所以他说自己不是客人。这充分体现了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对同志的极端热忱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1)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不知疲倦,不顾个人安危,无私忘我。)(2)“三天三夜”“六十九个小时”,比较一下,你又有什么感受?(白求恩大夫简直一刻也没休息,一直坚守在手术台这个阵地上。太了不起了!太伟大了!)小结:换成一般人,能做到这样吗?(不能。)是的,大多数人很难做到。但是偏偏就有像白求恩大夫这样的人,他们坚守着心中崇
本文标题: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78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