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高中语文《蜀道难》优秀试讲课稿范例
高中语文《蜀道难》优秀试讲课稿范例高中语文《蜀道难》优秀试讲稿范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通过理清课文思路,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教学重难点【重点】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由唐诗的文学地位谈到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引入本课教学。环节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第一段,学生把握情感基调。2.学生自由朗读,理解文章大意。环节三:深入研读1.品读第一段(1)词语点拨①危:高。②于:比。③何:多么。④当:挡。⑤钩连:沟通相连。⑥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⑦度:越过。(2)段落解读①“噫吁嚱......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②“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应当读得轻而平缓。。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2.品读第二段(1)词语点拨①但:只。②从:跟随。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④去:离。⑤盈:满。⑥倚:靠。⑦湍:急流。⑧冰:拟声词。(2)段落解读①“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②“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3.品读第三段(1)词语点拨①夫:人。②当:挡。③匪:同非。④虽:虽然。⑤长:深(2)段落解读①“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②“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劝说语气。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主旨句第二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环节四:主题升华1.善用反复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新的启示,由此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夸张想象的蜀地与山峦、山路使人触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环节五:小结作业1.小结:举办交流会,谈谈读后感受。2.作业:背诵本文,下节课展示。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蜀道难》优秀试讲课稿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907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