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春节习俗里的中华文化个人心得体会
春节习俗里的中华文化个人心得体会年关将至,小县城变得热闹起来,挂着不同省份车牌的轿车在马路上穿梭,春节是中国古老的节日,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都要赶回来准备过年。走在集市上,感觉年味越来越重了,路灯上挂着红色的灯笼、中国结,整条大街都好像在办喜事,红火而美丽,好是喜庆。近日,在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写春联送春联的活动吸引了一大批群众围观,老师龙飞凤舞、苍劲有力、大气磅礴的书法让围观群众连连称赞:“真是赏心悦目,太好看了,我也要排队领一副”。在今日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手写春联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其中包含的学问却很多,文化是民族的根,如何通过传统节日来宣传弘扬中华文化,也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深厚基础和不竭资源。源远流长的春联文化。春联是人民群众对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的一种表达。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记载,春联最先起源于桃符,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写着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到了宋朝才有了中国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所以就有了王安石的诗中所云:“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发展至今,春联里面包含着太多学问:春联必须用红纸,寓意喜庆吉祥;红色的春联纸上用黑色的字或者是金色的字书写,这样才显得大气;字体书写苍劲有力,力透纸背,字迹工整;内容要求脍炙人口、吉利喜庆的话以及同音、谐音;上下联平声和仄声相对应,上声、去声及入声字为上联,平声为下联,上联在大门右,下联在大门左,横批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等等。在上个世纪,人们还是根据所粘贴位置将红纸裁剪成合适大小,手写的春联,粘贴在大门、卧室、厨房、禽舍等等。如今生产物质条件提高了,技术的改革,春联已经能够在厂里批量生产,人们上街直接可以买到花样繁多而且精致的春联,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生活变得简便而忘记传统,在新时代更应该发扬好、传承好传统文化。独具魅力的书法文化。汉字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更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它不仅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还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书法作为汉字的载体,是前人千百年的书写实践而成,集中体现了汉字的结构美学与书写规律:横平竖直,点画呼应,形成中正平和之体,就像人要端庄、树要挺拔一样。人们天天面对汉字,为什么百看不厌?就因为汉字造型美观,结体和谐,散发着美的气息。著名学者张睦说过:所谓书法,就是书写汉字的法规与法度,书法成为艺术,恰恰是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逐渐自觉形成的。在中国书法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书法家:东晋王羲之,唐代的柳公权,宋朝的苏东坡等等,通过分析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字体风格,就更能理解为什么能产生如此的的传世经典。比如魏晋时期,政治动荡、豪强专制,士人不再倾心仕途,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王羲之作品也就有神采俊朗,洒脱飘逸,行云流水的特点;盛唐时期,国势强盛,观察颜真卿的楷书,巍巍乎,磅礴伟岸,高山仰止,丰腴饱满,自信从容。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创造性的将文化自信拓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做好文化自信的工作,首先就是要对中华文化的合理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是唯一没有断层、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所以我们也没有理由不自信,应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好、发展好。
本文标题:春节习俗里的中华文化个人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7985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