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欢度元宵节心得体会范文范例荟萃5篇
欢度元宵节心得体会范文范例荟萃5篇欢度元宵节心得体会范文荟萃五篇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挂彩笼,吃汤圆、踩高跷、舞龙舞狮齐上阵,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品元宵、享节福最为实际、生动、有趣的写照。下面是网友为您分享的欢度元宵节心得体会范文荟萃五篇。欢度元宵节心得体会范文荟萃1元宵节,古称“上元佳节”,自古就是华夏民族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在这样一个凝结着民族精神和情感,承载着浪漫传统文化的日子里,历代诗人不仅勾勒出元宵佳节的美好,更寄寓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夕的火,元宵的灯。”赏花灯、玩花灯是元宵节的重要习俗,诗人们在这样一个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的夜晚,留下了不计其数的诗歌。无论是唐代诗人卢照邻“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的磅礴气势,还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热闹情景;无论是唐朝诗人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的盛况描绘,还是明代才子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的朴素哲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表达,都为我们呈现了繁荣、盛大的赏花灯景象。元宵节,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在封建时代,平常女子不能随便抛头露面,但到了这一天,却可以出来展现自己,甚至与钟意的男子约会谈情。宋代欧阳修在《生查子》中所写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生动描绘了古代情侣元宵约会的情景。试想,在万人空巷、人头攒动的月圆之夜,年轻女孩借着赏花灯之机为自己物色对象,或郎有情妾有意地约定今生,是何等浪漫的场景。汤圆就是元宵,元宵是元宵节家家户户必备的食品。一枚小小的元宵,不仅被美食者赋予了多种做法,也被文人墨客描绘成元宵节优美的风景。因汤圆寄托着团圆之意,元宵在游子们的心中更代表着一种浓浓的乡愁情绪。“闹”是元宵节的文化之“核”——敲锣打鼓、舞龙舞狮等各地“闹”元宵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就是对唐代元宵节舞狮子习俗的描述。元宵节,千百年来一直在盎然、丰沛的诗意中流淌,而诗化的元宵节也映射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火树银花不夜天”,又是一年元宵节,愿元宵诗篇继续为元宵节增添无限光彩和浪漫,构成我们饶有雅趣的特色中国年!欢度元宵节心得体会范文荟萃2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各地保留着吃元宵、逛庙会和赏花灯等习俗。舞龙灯是我的家乡最盛大的活动,也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习俗。大年初八,村民们就开始亲手用竹条制做龙头,再贴上宣纸,然后画上龙眼、龙嘴和龙须等,龙头内再放一些灯泡和发动机,一直忙到大年十四,一只高大威武的龙才能够完成。大年十五是出灯之日,装扮得五颜六色的龙头被抬到了广场上,村民们纷纷抬着自家的板凳灯有秩序的接在了龙头后面,不一会儿,一条长长的巨龙展现在我的眼前。突然,“嘣,嘣,嘣……”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拉开了舞龙的序幕。接着欢乐的锣鼓敲了起来,喜庆的喇叭声吹响了起来,龙开始舞动起来了,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当天色渐晚,所有的灯和蜡烛都点燃起来,游动的龙时而快时而慢,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美丽极了!在广场上转了几圈后,龙头被抬出来了。很多人都去钻龙头,这预示着新的一年事事顺利,外婆也带着我去钻,好紧张又好刺激。元宵节真是热闹,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喜悦。我喜欢元宵节。欢度元宵节心得体会范文荟萃3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元宵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青睐。这其中既饱含着人们对当今新生活的满足和喜悦之情,也体现了元宵节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人们之所以对元宵节情有独钟,除了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外,还与元宵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从元宵节的起源到民间习俗,都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一方面,元宵节丰富多彩的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踩街巡游等活动,充满了独特的传统文化特质。另一方面,元宵节适应了广大民众在物质、文化、审美等方面的需要,比如,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无疑,元宵节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不仅有着其悠远的历史背景和民间习俗,更重要的是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底蕴。倘若忽视了元宵节的文化特质,元宵节就被庸俗化、边缘化,如此一来,必将淡化和抹去元宵节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显然,元宵节作为高雅的民族节日,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倘若是脱离了民族性,抛弃了文化元素,元宵节就会失去节日寓意和韵味。从这个意义上说,元宵节不可缺少文化元素,要使元宵节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就必须赋予元宵节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元宵节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体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因此,重视和塑造元宵节节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丰富元宵节日内涵,开展一些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活动,是对优秀传统节日的传承。只有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依托,多一些文化元素和乡土气息,才能在元宵节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节日氛围。欢度元宵节心得体会范文荟萃4又是一年元宵时。元宵节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点出了元宵节的精髓。闹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敲锣鼓……在热烈欢腾的“闹”中,风情民俗和民间艺术得到淋漓尽致的挥洒张扬,在祥和喜庆的“闹”中,人们内心的欢愉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得到尽情表达。正如童谣所唱:“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花灯花,花灯红,雪打花灯好年景”……花灯编织着故事,也编织着期盼。元宵节就是中国人的狂欢节。没有“闹”,则没有元宵节。正是“闹”,使传统文化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张力,在民众心中留下美好记忆。事实上,一直以来,元宵节中的狂欢成份日渐淡出,元宵不“闹”了,恐怕也正是元宵节在许多地方许多人的印象中异化为“汤圆节”,将吃汤圆当成过元宵节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重拾传统民俗,弘扬民族文化已成共识,传统节日受到了重视。比如具体到一个元宵节,“闹”的色彩也在浓起来。但据实而论,“闹”得还远远不够。许多地方的闹元宵,无论是“闹”的人群还是“闹”的空间,仍很狭窄。以上海为例,为了观灯,一个豫园被“挤爆”,客流日破35万人次,被人潮挤得东倒西歪的游客感叹,到豫园根本就是来看人的!九曲桥上几乎水泄不通,想看一眼水上的花灯也很难,大部分时候都只能看到一片黑压压的人头。在这种逼仄的空间中,舞狮子、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打腰鼓、扭秧歌等亦是勉为其难。考虑到安全因素,豫园已准备好在游客突破上停售门票,实施“封城”措施。在豫园,闹元宵事实上已是心想事难成。而豫园的“见人难见灯”,其实也是许多地方元宵灯会的缩影。民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只有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才能充分享受和传承。把民俗激活,使延续几千年的传统习俗能够在今天继续拥有澎湃活力,前提是民众参予,而“闹”就是参予的生动体现。因此,让“闹”走出一个几个“园”,让“闹”得到更广阔的空间,显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欢度元宵节心得体会范文荟萃5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挂彩笼,吃汤圆、踩高跷、舞龙舞狮齐上阵,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品元宵、享节福最为实际、生动、有趣的写照。然而,在传承古老民俗的同时,一些不符合现代社会文明规范的习惯也得以延续,比如燃放烟花,这种行为不但容易形成安全隐患,而且其中的有害烟霾会造成环境污染,令居民生活苦不堪言。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一开始人们通过吃汤圆赏月来表达去年家人团聚的喜悦之情和对来年团聚的期盼,汤圆表面上朴实无华,内里却是甘之如饴,甜甜蜜蜜充满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赏花灯逛集市也是闹元宵的活动之一,从古至今一直源远流长,就像古代文人墨客诗中写的一样,“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述了元宵节年轻男女们在花灯下邂逅,寻找美好的爱情。如今的元宵节,除了花灯以外,还有舞龙舞狮等节目,大街小巷人潮拥挤,热闹非凡,然而在这蜂窝式的人潮中,人们寸步难行,尤其是年迈的老人和稚嫩的儿童,在人群中互相拥簇着,很容易造成踩踏事件,可是人们似乎都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仍然相互推挤着往前冲,丝毫没有顾忌到周边人员的安全,这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除此之外,燃放烟花已经成为闹元宵不可缺少的庆祝品,在人来人往的人群中,人们观看着舞龙灯,挨家挨户燃放着烟花,瞬间大街小巷烟雾缭绕,刺鼻的烟霾直冲人们的鼻眼中,这不仅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破坏了环境的平衡,污染了空气。同时,鞭炮的巨响声,也影响了周边学校学生们和小区居民们的生活。道路上火花四溅,很容易诱发火灾,对于大流量的人群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虽说元宵节要闹,可是在闹过之后,我们是不是应该静下来深思一下,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我们的行为是否文明得当,如今的社会倡导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我们的所作所为绝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找一个平衡点,既要传承年俗,又要保护环境,比如倡导使用电子鞭炮来代替烟火爆竹,同时倡导人们在闹元宵时要有秩序,切莫相互拥挤,文明出行,帮助身边步履艰难的老人们,大家一起文明欢快的过节。过完元宵才叫过完年,让我们一起传承元宵文化,让文明与传统节日同行,张灯结彩吃汤圆,远离烟花和爆竹,文明出行,过一个安全、文明、吉祥的节日,让元宵节真正的成为一场“文明盛宴”!
本文标题:欢度元宵节心得体会范文范例荟萃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8400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