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参考资料,少熬夜!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1一、品味领悟第一、三段1.齐读第一、三段2.领悟:(1)读了这两段,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3.师: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二、品味领悟第二段1.过度语:虽然颐和园的景色美得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但是作者还是怕我们没有时间去游览,所以还是选择几处重点作了具体介绍。下面,我们来读第2-5自然节,看看作者重点给我们介绍了那几处景点?又是按怎样是顺序叙述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游览顺序。)2.划分层次第一层(2):介绍长廊的景色第二层(3、4):介绍万寿山的景色第三层(5):介绍昆明湖的景色3.研读领悟第2自然段(1)指名朗读,思考介绍长廊时,先介绍什么,然后介绍什么,最后介绍什么?(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2)按照上述给第二自然段分层。分层的结果:第一层是第1-3句: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第二层是第4句:从内部介绍长廊;第三层是第5、6句: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由此可见,长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长、美)(3)怎样讲长廊的“长”的?(“一眼望不到头”,通过游人的感觉表现长廊的长;“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运用具体数字表现长廊的长。)(4)怎样讲长廊的“美”的?①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总共有8000多幅彩画。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姿多彩,这参考资料,少熬夜!是一种艺术美,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②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长年都有盛开的鲜花,这是环境美。“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5)小结: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长廊的长和美之特点,其美包括艺术美(彩画美)和环境美。4.研读领悟第3、4自然段(1)指名分节朗读3、4自然段,思考介绍万寿山时,先介绍什么,再介绍什么?(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2)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说明其巍峨壮丽,建造精美。)(3)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由近及远: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昆明湖、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4)为什么说“大半收在眼底”?(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看,能把前山的景色看得清清楚楚,后山还有些还有些景色看不到,所以说“大半收在眼底”。)(5)最美的景色在哪儿?美在什么地方?(昆明湖。理解两个比喻句。说明其平静幽美。)(6)品味、感悟“滑”字: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画舫”是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一个“滑”字,颇有情味,妙笔生花,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7)说说“远眺”与“隐隐约约”之意及内在联系。(因果)(8)小结:5.研读领悟第5自然段(1)指名分节朗读5自然段,思考介绍昆明湖时,分别介绍了什么?(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2)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湖外围→湖中心→十七桥)参考资料,少熬夜!(3)重点介绍了什么?有何特点?(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共544只。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4)小结6.本段总结(2-5)找出标志游览顺序(落脚点转移或移步换景)的词语?(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带……,登上……站在……,从……下来……就是……)三、总结全文1.中心:《颐和园》这篇课文通过描绘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2.写作方法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四、作业布置1.选背自己欣赏的段落。2.抄写优美词句。板书设计长廊:长、美(艺术、环境)脚下:佛香阁、排云殿颐和园万寿山山上:树丛、屋顶、宫墙、昆明湖、城楼、白塔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石柱、狮子)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2【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的理念】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该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以往参考资料,少熬夜!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因此,学习本篇课文,改变逐段讲解的方法,而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合作交流,抓住重点句子来体会所写景物的特点,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另外让学生感悟、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方式的构建】这节课是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辅,来完成学习任务。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就是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整体感悟和重点探究结合起来。1、合作感悟、加深理解:通过复习的提问导入,回忆作者的游览路线和各个景点,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欢哪一个景点就重点研究哪一个景点,进行分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部分。这是学生独立分析理解教材的过程,是个性化学习的过程。然后,分小组汇报,这是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环节。学生不是按照老师设计的顺序来理解课文,而是按自己的理解来讲解和品读课文,完全是自主的、能动的、不受约束的,无论谁都可以尽情地表白自己的意见,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和体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把课文中提到的各处景点的图片做成课件,配合学生的汇报。每汇报一个景点,都重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句子,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2、扩展训练、培养能力: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样本,是教学的依据和参照,但它不是唯一的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扩展开来,放开学生的眼界,使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我设计了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颐和园的其它资料,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内容。仅仅这样的延伸是不够的,接着,我给学生们放一段录象,让学生们尝试做小导游,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又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由展现他们的个性风采。在这样的训练中,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颐和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它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板书:美、大2、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他是从哪些方面写它的美、大呢?生:作者是按照游览路线的顺序介绍的。他去了长廊,接着去了排云殿、佛香阁,然后又到了昆明湖边,踏上了十七孔参考资料,少熬夜!桥……板书:长廊、排云殿、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二、自读感悟、交流体会1、师:颐和园有这么多的美景,真吸引人呀!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点?生读课文,自由汇报自己喜欢的地方。2、小组学习:师:好,请大家合作学习,喜欢同一个景点的同学你们前后桌几个人可以自由组成小组去学习那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临时指派组长。)师:学习的时候可以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提示:课件出示导学提示:自读、感悟、交流、朗读⑴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点?⑵这处景点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你从哪些语句当中体会到的?谈谈自己的理解。⑶你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生进行合作学习,读课文的语段,交流各自的理解。3、学生汇报:汇报──补充──朗读。师引导(配合出示课件):重点抓住以下语句,感受特点,进行朗读感悟:⑴长廊:很长、很美①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运用数字写出了长)②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写出了长的特点)③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感受美)⑵佛香阁、排云殿:华丽、华美,金碧辉煌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⑶昆明湖:清、静、美①正前面,昆明湖静得象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参考资料,少熬夜!(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很静、很清。从中也说明昆明湖很美。)②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岛上一片葱绿。(说明昆明湖很美、很宽阔。)⑷十七孔桥:桥洞多,狮子姿态不一、数量多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4、师:好,同学们感悟的真不错,老师问你们,游览了颐和园,你有什么感受?生:颐和园真美呀!生:修建颐和园可真不容易!师小结:是呀,颐和园是我国的名园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这篇文章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颐和园的什么情感?生:赞美、喜爱……三、拓展训练、提高能力1、师:同学们,我们跟着作者游览了几处景点,其实老师告诉大家,它还有很多美景,课文并没有写全,你们能不能结合自己知道的知识给补充一些呢?生自由谈自己掌握的资料。2、导游介绍: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还从来没有去过颐和园呢,在座的许多同学也没有去过。你们能不能做一个小导游,领大家去参观参观呢?老师这里给你们准备了一段录象,你们先跟着录象练习说一说,当然也可以加进自己的想象。选出最优秀的导游领我们去游览。师放录象,参与指导。生练习说。选一、二名小导游,运用口头语言,自然讲述。3、小结:师:你们讲的真好,已经把我们带到了颐和园的美景之中。同学们,你们认为是不是这样呢?好,但愿颐和园的美景永远留在我们心里,希望大家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本文标题: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117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