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财政职能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陶勇13917273740第一节政府与市场一、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一)概念市场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运行机制,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但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或缺乏效率。市场缺陷是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二)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的表现1、垄断或自然垄断只有一个买者或卖者的市场称为垄断。自然垄断:在某个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且大幅度集中之后,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趋势,这时,垄断者就可以通过限制产量,提高价格,使得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垄断利润,从而产生效率损失QPMRMUMCQ0Q1P0EFC图1垄断的效率损失oABoABQ0Q1P0p1MRMCACDEFC2、外部效应与公共产品(1)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一个行为主体的行为对其他行为主体产生的影响。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两部分。当出现正外部效应的时候,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效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充,生产就会出现不足。当出现负外部效应的时候,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成本外溢,受损者得不到补偿,就会出现生产过度。因此,外部效应会导致市场竞争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2)公共产品正外部效应极大化的特例就是“公共产品”,由于存在“免费搭车”问题,导致市场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产品。3、信息的不充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消费、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都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必要的信息。在信息部充分的情况下,资源难以实行有效配置4、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是要素分配,个人收入的多少取决于各人对生产(包括劳动和资本)所作的贡献。由于各人所拥有的体力、智力、天赋和资本在质和量上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按市场规则进行分配会造成贫富差距的扩大5、经济波动•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价格是有弹性的,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实现需求和供给的均衡。但现实的市场往往是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而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等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二、公共产品与公共需要(一)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与混合产品1、公共产品(1)公共产品的概念公共产品是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2)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非竞争性(nonrival)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换言之,在某种产品的数量给定的条件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非排斥性(nonexcluding)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过高对公共产品概念的一些补充◆公共产品按受益空间的分类◆一些产品的非排斥性不是绝对的◆不同的个人,消费等量的公共产品,不一等获得等量的利益◆公共产品与公共财产◆公共产品、公共提供与公共生产(3)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1)公共产品必须公共提供,市场提供无效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人们也不会去购买。因为不管买还是不买,他都能消费这一产品。他不购买这一产品并不是因为他不需要它,而是想让其他人来承担这一产品的成本,而自己则坐享其成,导致免费乘车问题的出现,这就使得公共产品无法市场提供。2)免费乘车行为免费乘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产品的行为。如果每个人都成为免费乘车者,那么将导致市场无力提供公共产品。2、私人产品(1)私人产品的概念私人产品(privategoods)是与公共产品相对立的概念,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的产品。●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增加一个人或一些人消费这一产品的时候,会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这一产品中得到的利益产品。●排斥性就是要使某些人无法消费这一产品是可以做到的。在你消费这些产品的时候,可以将这些消费品据为己有,不让其他人消费(2)私人产品的提供方式一般来说,私人产品采取市场提供的方式3、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1)混合产品的概念混合产品(mixedgoods)是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某些性质的产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①具有一定范围内非竞争性和排斥性的产品。增加消费者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利益,但要排斥某些消费者消费这一产品是可行的。②具有外部效益的产品。有些产品兼有内部效益和外部效益。就内部内部效益而言,它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但就外部效益而言,它又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2)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混合产品既可以由政府部门提供,也可以由市场提供;如果由市场来提供,政府要对此进行管制(二)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数学的加总。2、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提供的公共产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这种公共产品,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产品,无需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产品的所需不对称的少量费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基本职能第二节财政职能一、财政职能的概念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财政职能可以分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增长)职能二、财政职能的内容(一)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效率是资源配置的核心。(二)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效率标准)1、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之间的资源可能存在着某种最优组合2、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资源最优配置状态的定位(1)我们可以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来进行分析(2)部门间资源配置状态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生产性资源的变化、社会偏好的变化等,部门间资源配置状态也不断变化EAB(三)财政配置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通过税收为公共产品的提供筹集资金,同时,也会改变资源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流动2、优化支出结构3、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支出等手段来引导和优化资源配置(二)收入分配职能1、概念政府通过收入和支出对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实现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状况的合理调整,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2、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有三种不同的对公平的理解和认识:规则公平、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规则公平又被称为经济公平,即认为经济活动是所有社会成员参与竞争的,竞争的规则必须公平。从规则公平来看,公平的含义仅在于所有社会成员都按统一的竞争规则行事,每个人所取得的收入与他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完全对应。■起点公平或机会均等试图对规则公平进行补充。不仅竞争过程中规则要公平,而且对于所有社会成员来说,竞争的起点也应是公平的。起点公平强调在起点一致条件下的规则公平。起点公平主张消除由天然禀赋所造成的分配结果差别,但承认和肯定因偏好和选择所产生的收入分配差别。结果公平又被称为社会公平。它强调生产成果在不同个人之间分配上的均等,强调各社会成员之间所拥有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结果公平又被称为社会公平。它强调生产成果在不同个人之间分配上的均等,强调各社会成员之间所拥有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财政学以结果公平来定义公平3、公平的衡量由洛伦斯曲线计算的基尼系数来显示公平洛伦茨曲线与对角线之间的面积与对角线与所形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它用以衡量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数值越小,收入分配就越公平,反之则越不公平。4、政府影响收入分配的手段•收入方式•支出方式(三)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1、概念2、机制和手段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手段包括税收、政府投资、社会保障、补贴等财政政策手段三、财政职能的演变1、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职能2、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财政职能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财政职能第三节政府失灵一、政府失灵的表现(一)概念(二)政府失灵或政府干预缺陷的表现1、短缺和过剩2、信息不足3、官僚主义4、缺乏市场激励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二、政府失灵的原因(一)政府决策的无效率1、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1)投票规则▼一致同意规则▼多数票规则:简单多数和绝对多数(2)多数票的悖论多数票规则也不一定是一项有效的集体决策方式:循环投票2、政治市场上虚伪主体动机导致决策无效率经济人假设3、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二)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1、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2、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而导致无效率(三)政府干预的无效率寻租行为: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长利润的行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可比价格来计算,中国自1978年以来已保持了一个年平均9.8%的GDP增长速率;中国的人均GDP在2007年也已接近2400多美元,在30年的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均GDP年均增长速度高达8.2%。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社会财富占有和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拉大。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收入分配差距在急剧拉大。这是一个从国家统计局和一些国际组织的各种经济指标中都显示出来的事实。•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仅为0.23,到1990年,就增加到0.35;到200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攀升到0.42。自2005年以来,来自国内机构和国际组织的数据均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在0.4725以上,超过美国、俄罗斯,更超过印度的0.36,已经接近拉美国家的平均水平。•按照2007年11月1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07年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上榜的400位中国富豪的财富总和为2,800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了1,640亿美元。《福布斯》由此得出结论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亿万富豪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几年的房地产热和2006年到2007年底中国股市的大幅度上涨,显然又在当今中国社会中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财富再分配过程,使社会财富进一步向富人手中快速积聚。在这样一种财富再分配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更进一步拉大,这亦是事实我让们再来看中国富人的阶层分布:据《远东经济评论》2007年第4期报道:至2006年3月底,内地私人拥有财产(不包括在境外、外国的财产)超过5000万以上的有27310人,超过1亿元以上的有3220人。超过1亿元以上者,有2932人,即超过90%,是高干子女,他们拥有资产20450余亿元,这说明,近3000名高干子弟拥有的资产达2万亿元人民币,平均每人6.7亿元。其中:广东省,1566人;浙江省,462人;上海市,225人;北京市,195人;江苏省,172人;山东省,141人;福建省,92人;辽宁省,79人。5个最重要的工业领域--金融、外贸、地产、大型工程、安全业,85%~90%的核心职位掌握在高干子女的手中。截至2005年底,仅海外高干子女亲属经营的中国进出口贸易每年就达1千多亿美元,拥有财产6千亿美元以上,海外定居的高干亲属超过100万,其中高干配偶子女20多万人。
本文标题:第一章 财政职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19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