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教育名人名著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
教育名人名著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讲述教育的方方面面。有很多闪光的东西,书中很多宝贵的经验仍然可以借鉴。在此,网友为大家带来五个最新的阅读教育名著的例子。希望你喜欢!教育名人名著读后感最新范例1我从事教育工作九年时间,一直做班主任。虽然积累了个些工作经验,但是在工作中依然有许多困扰。在和同事的接触中,在和同行的交谈中,知道一本书叫《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就像是每一个教师心中的圣经,颇受推崇。今年假期我终于拜读了此书,从中我知道了很多的道理,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在此我就其中一条谈谈我的感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谈到如何对待“后进生”的工作时说道: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主要不是因为他们笨,只是他们把时间多数用在想其他的事情身上。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而一般是3、4个月)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对比自己的班级工作,一学期以来,我发现后进生的问题确实是让我感到十分头疼的事情,于是我迫切的想从书中得到帮助和启迪。首先的一个问题是,究竟后进生是怎么产生的?相信每一个教师一般都会觉得这部分学生永远是一个最为头疼的群体,数量不算多,为害却甚大,投入的精力不可谓少,但得到的结果却总不令人满意,甚至更多的时候往往是徒劳无功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孩子从迈入小学的第一天开始,他就一定是个后进生吗?我想,这个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那我们想想造成他们现在这种状况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知道,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能力,还不如不学。古人不是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吗?我们需要学生掌握的很多所谓的知识,除了应付考试,究竟有多少在生活中有用呢?为什么很多后进生过早地进入社会后,往往后面的发展比某些所谓学校里的高才生好得多?我一直在反思,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究竟是如何一点一滴消失的,他们在学校中每天最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特别是我们这样的技校学生。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走近他们的内心,调动他们内心中的那些积极的因素,活跃他们身上积极的那些细胞。而不仅仅把发展的眼光局限在一些可怜的知识上面?我们应该更重视一些他们想要的东西上。所以,面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如果有识之士和更多的老师们能在更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考虑现在的学生们全部教育的连贯性和阶段教育目标的一致性,那么,所谓的后进生应该是另有发展能力的一个可塑群体吧。苏霍姆林斯基谈到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他总是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并且也向所有的教师提出这个建议。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小学生伴随的智力、个性、思维、认知、知识结构、价值观等表现出幼稚、多变的特点。当他们面前出现某种使他惊奇和赞叹的东西时,他们的头脑里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所以我们就要从他们的心里触发到他们真正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谈到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叫费佳的学生。教过他5年——从三年级到七年级。费佳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所以当时会断定,这孩子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他的思想刚刚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在其他年级里也有和费佳有某种相似之处的孩子,虽然他们的总数不算多。我给这些孩子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习题集里约有200道应用题,主要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其中的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它们的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解答这种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思考。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业成绩就赶上来了:他能和别的学生一样,解答同样的算术应用题。到六年级,这孩子突然对物理发生了兴趣。费佳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的积极成员之一。创造性劳动引起的兴趣越大,他读书就读得越多。他后来在学习上还遇到过困难,特别是历史和文学。但是,每一次困难都是靠阅读来克服的。七年级毕业后,费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这个小故事虽然很短,看似也很平常,但是其中的知识却不是很轻易就会被看透的。我上初中、高中时都有过很多教师给学生补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但我认为倡导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科教育为主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各学科教师都能够自觉地在课堂上融入意志品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生他们阅读和思考。因为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书中给我们的建议是:请记住:学生们学习越困难,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可能我们有一个误区,就是只是从知识技能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对规章制度方面一样的要求他们如何照着去做,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头疼治头,手疼治手,只是表面的康复。这样做只会让学生甚至是教师越来越疲惫,如果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我想学生在逐步发现自己的价值后,就不再会产生一些影响学习的消极情绪,老师的讲解和督促始终是外部因素,学生主动要求进步,要求提高,这样的形势下,对后进生的转化或许不会成为教师们的大难题了。使学生有意识地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那种成功、自信的感觉,使他们保持一种渴望、充实的心情接受高技能的挑战。打开孩子的思维空间,拓展孩子的思维视野,让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这是无论多少次老师面对面的补习也无法比拟的提高成绩的关键策略。这对于我们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迪。我相信,只要我们从内心中唤醒那些所谓的、相对而言的“后进生”,那么他们将很可快成为人人夸奖的佼佼者!我会继续研读那些给教师的建议!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能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书育人者!教育名人名著读后感最新范例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里面,谈了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很多闪光的东西,当然不是金子,虽然存在国家、社会、民情、地域等种种因素的差异,但书中许多宝贵的经验仍然能够为我们所借鉴。看这样的书,领人感悟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刚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被深深的触动了。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读到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世界上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适合的教育方式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建议中提到,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不同风格,幽默的极致也能动人,例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当你读到:9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包括各种不同肤色、穿着各种各样的破烂衣服的小孩,冲到一次民众大会的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做爸爸!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你的心里能不一阵波澜起伏吗?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的学生恐怕也很有限。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教育的方法我不敢妄言,只是感觉如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就是好的方法。二、课堂质量是我要诛求的目标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我还读到这样一段话'批改作业本占去了全部业余时间。'面对着一叠叠作业本要批改,不止一个教师会不寒而栗,这不仅是因为要耗费许多小时的劳动——令人苦恼的是,这是一种单调的非创造性劳动。这让我想起一则黑色幽默,说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英年早逝,死后在人们办丧事的时候,突然诈尸,从棺材中坐了起来,边上的人都吓呆了,两股颤颤,手足无措,幸好,这位老师一个熟悉的朋友较为镇静,扯起了嗓子喊道:那个,某某某老师,快来改作文。话音刚落,尸体应声而倒,再没反应。这当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从中可以看到许多老师在作业堆中疲惫不堪的影子。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减轻老师负担的三个方法:第一、在每堂语法课上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书写和记住可能犯语法错误的词语;第二,为家庭作业的完成做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以防出错;第三,定期抽查:教师有时收几个学生的作业本批改,只有测验时才全面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前两个方法是避免学生作业出现大量错误,教师批改起来才能健笔如飞,节省时间。我觉得,这是向我们课堂要质量的另一种说法,课堂质量上去了,批改作业的时间少了,等同于我们教师的生命就延长了。所以,可以这样说:课堂质量是教师生命的延长线。后一个方法的提出,我觉得可以稍作修改,采取平时分层次、不定期抽样检查,测验时候进行全面批改的形式。三、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在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这个问题时,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非常诙谐有趣:我不由得想起波兰的着名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的话:'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如果你们想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要等待'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比喻生动形象,很能发人深省。确实,现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斥耳目,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不能盲目地跟从,一味模仿不是明智地选择,我想说:克隆永远到达不了艺术的高峰。别人好的东西应该吸收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那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呢?我个人认为,除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倾注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能最大程度发展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追求的终点,但这个终点不像是高山,我们爬一辈子、几辈子也不一定能到达顶峰,而且,个人的顶峰又不等同于全社会的顶峰。我觉得,在教学这条路上,只要你遵循上面提到的这两个原则,才可事半功倍。教育名人名著读后感最新范例3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学生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在一个班级中,有些学生思想觉悟较低,他们认识能力较低,思想基础不牢,容易出现反复。所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上进心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老师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只要我们工作做到家,是完全可以转变的。这些学生也是不甘心走下坡路的。当他们做错了事后,往往会感到懊悔。因此,我们教师对他们的思想反复、动摇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要更加关心他们,克服急躁情绪,不断地从反复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因素,教育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同时,要注意做好巩固工作,防止这些学生思想重新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持久的艰苦的思想工作,应该象对子女一样爱护他们,要求他们,对他们负责任,既要有慈母之心,又要有严父之情,要爱得得体,严得适度,积极为他们创造向进步转化的条件。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能教好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耐心,有持之以恒的决心,还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我们不能绝望,要充满希望。教育名人名著读后感最新范例4我算是个爱读书的人,我读的
本文标题:教育名人名著读后感最新范文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320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