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小学数学教师工作计划通用5篇
小学数学教师工作计划通用5篇小学教育除了教育的特点之外,还有独特的基本特点,一是普及性,二是义务性。初等教育机构最初由城镇赞助,教授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以下是网友准备的小学数学教师示范工作方案。欢迎借鉴。小学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第一篇】一、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与别的班级有一定的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基本上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特别是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兴趣更高。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应该关注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材分析:本册课本共分为8个教学单元,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这是在学生在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这是本册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这是在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这是以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的,主要有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这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第四单元:千米,毫米这是在上学期认识了米、厘米,分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千米,知道毫米”。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上学期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第六单元:时,分,秒这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第八单元:总复习这是对本册课本所学知识的巩固,进一步巩固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三、目的要求1、认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能估计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5、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6、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7、认识钟表,能在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四、教学重难点在本册课本中,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万以数的认识中关于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是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是认识图形的重难点;三位数加减法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和估算,难点是笔算时的进位和退位问题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千米、毫米中进行简单的换算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有余数的除法中重点理解掌握笔算及余数比除数小,难点是笔算时的试商方法和算理及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单位名称的写法;能进行简单时分秒的换算及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第六单元的重难点;在统计中,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是学习的难点。五、具体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六、教学用具本学期主要用到的教学用具:计数器、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图片、实物及自制的可以拉动的长方形、米尺、时钟及口算卡片。小学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第二篇】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与监控,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二、工作目标: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研组活动。2、深入课堂教学研究,确保课堂教学效率。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与兄弟学校教学的交流与协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三、工作重点:1、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为课程的教学研究。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常规课的教学质量。3、切实作好“提优补差”工作,建立“提优补差”档案。4、通过区教研培训和学校教研等活动,促进我校数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四、工作措施:(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本学期主要任务:以“理解新教材、处理新教材、教好新教材”为研究目标,落实新标准在教学中的运用,加强新老教师的合作,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备课,提高教学质量。1、提升课程执行力。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严格按规定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加强查课力度,要求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2、深入推进教学常规达标活动。本学期,我教研组将结合教学常规达标活动,重点围绕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和学科辅导四个展开。备课:本学期,我教研组主要采用电子备课的形式。要加强集体备课研究与管理,每次活动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备课要做到“四备”:备课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和学法,备练习设计。在教学设计上,要做到“五推敲”,即推敲课型、推敲重难突破的策略、推敲教学语言、推敲作业设计、推敲教学反思的撰写。上课:学校将采用多种形式的听课形式,深入了解教师“备”“教”结合的情况。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的课前准备、教学设计、重难点突破、作业练习的量与难易度、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生的思维训练情况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将重点关注备课及教学中作业布置情况。作业布置要符合教学目标,提倡布置有思维含量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获得成就感。教师在批改过程中要做到及时、到位。同时,教研组要做好单元教学过关,做好检测、分析工作,及时了解教学质量的状况。学科辅导:认真拟定好学科辅导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提优补差的辅导工作。尤其是要关注后进生的补缺补差工作,并做好记录,追踪辅导。为了更好的完善常规达标工作,教研组将加大管理、检查力度,按照计划,对各项工作定期检查,使每一位教师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组织常规月检,并且把每一位老师的受检情况以书面的形式汇总,再反馈到每一位老师手中,以便就整改的建议进行整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力争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三)加强质量监测,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1、单元检测。抓好单元知识检测,严格考核,及时做好检测分析、查漏补缺工作。2、数学竞赛。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数学知识单项竞赛,创设良好的竞争氛围。(四)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本学期,结合各级教研活动,每位老师至少上一节公开课。2、针对教材中“动手做”环节的学习,并上传相关资料到校园网。3、分周次围绕学习中的某一话题开展水小讲坛。4、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好反馈工作。5、组织做好“金坛区第四届小小数学家评比”。6、组织做好“金坛区第六届小学数学教师自主命题设计与评比”。五、具体安排:二月份:1、制订数学教学计划及教研计划。2、学习“研训魔灯”平台各年级教材分析资料包。3、组织相关老师参加常州大市三年级教材分析活动。4、期初工作检查。(重点:电子备课含二次备课说明)。三月份:1、组织相关老师参加常州市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成果展示活动。2、组织相关老师参加省基本功竞赛获奖者展示活动。3、公开课教学(第2周尹素琴第4周史云婷第6周谢云尹卫林)。4、“水小讲坛”(第4周邰婷)。四月份:1、组织相关老师参加常州市小学数学同题异构联校教研活动。2、“水小讲坛”(第10周李华)。3、公开课教学(第8周孙江华邰婷第10周周春华)4、组织相关老师参加--年春学期“常、镇、连”三市联合教研活动,暨金坛区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成果展示活动。5、组织校级第四届小小数学家评比活动五月份:1、组织相关老师参加常州市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研讨活动。2、组织老师参加金坛区--年小数毕业复习研讨活动。4、公开课教学(第12周李华翁雪芬第14周高丽英)5、“水小讲坛”(第14周高丽英)。6、参加区“迎六一第四届小小数学家评比活动”。六月份:1、参加常州市小学阶段学业质量常规抽测。2、相关老师参加“金坛区第二轮区小数基本功培训班”阶段学习研讨。3、“--—--年小数新教师”参加课堂教学随机调研。4、相关老师参加“珠心算”教学实验课堂教学评比活动。6、公开课教学(第16周陈海燕)5、完成教研组工作总结。小学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第三篇】为了更好地为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在进行之前都制定了一份较为简单详细的工作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教师工作计划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965610 .html